愛跑步的人必看!康復專家:13種「跑傷」的應對策略

生命時報 發佈 2022-07-25T11:52:55.569984+00:00

一次跑步,不光是「邁開腿」就可以完成,肩、肘、髖、膝、踝等關節都要配合各司其職。無論是初階新手還是資深達人,都會關心:如何避開跑步帶來的損傷?《生命時報》綜合美國《跑步者世界》雜誌刊文並採訪專家,解讀造成13種常見跑傷的原因,並告訴你怎麼跑才能有效避免損傷。

一次跑步,不光是「邁開腿」就可以完成,肩、肘、髖、膝、踝等關節都要配合各司其職。

無論是初階新手還是資深達人,都會關心:如何避開跑步帶來的損傷?

《生命時報》綜合美國《跑步者世界》雜誌刊文並採訪專家,解讀造成13種常見跑傷的原因,並告訴你怎麼跑才能有效避免損傷。

受訪專家

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康復系教授 王琳

本文作者 | 生命時報記者 李丹妮

本文編輯 | 李丹妮

1

肩痛

肩膀肌肉發生疼痛或痙攣。

原因:跑步時,上半身繃太緊,或上半身、下背部力量薄弱,跑姿不對,迫使上斜方肌和肩胛提肌承受過多壓力。

解決辦法:

  • 從高位平板支撐式開始,雙手位於肩膀正下方,雙腳併攏,身體從頭到腳後跟呈一直線;
  • 不要彎曲肘部或放低臀部,讓肩胛骨夾在一起,然後肘部不動,肩膀向下伸展肩胛骨;
  • 做5次為一組,完成3組。

2

梨狀肌綜合徵

臀肌出現疼痛、痙攣,甚至刺痛症狀,可能還會向下延伸到腿的後方和腳。

原因:由於跑者的臀肌力量虛弱或過度運動,使負責髖關節外旋的梨狀肌疲勞,導致附近的坐骨神經受到壓迫。

解決辦法:

  • 坐在椅子上,膝蓋自然彎曲,頭部後仰;
  • 左膝伸直,頭慢慢向下移動,同時左腿向後彎曲;
  • 在保持彎曲的狀態下,完成頭向後仰-還原-下低一套循環動作。
  • 換右腿做同樣的動作,左右腿各做10次為一組,每側完成2組。

3

下背痛

脊柱下方兩側肌肉疼痛,在身體扭轉或移動時,疼痛感增強。

原因:由於膕繩肌和髖部前方肌肉緊張,以及背部周圍肌肉無力,造成骨盆向前旋轉,使核心肌群力量薄弱,且無法穩定,從而發生代償機制,將身體負擔施加在下背部,最終造成疼痛。

解決辦法:

用泡沫軸滾壓跑步時用到的主要肌肉群,以緩解下背部承受的壓力。

比如,用泡沫軸滾壓下背部、臀肌、股四頭肌、髂脛束、膕繩肌和小腿各20秒鐘,重複3次。

4

膕繩肌拉傷

跑步時,膕繩肌頂端靠近臀肌部位發生疼痛,尤其是在上坡跑或快跑時,症狀更明顯。

原因:骨盆前傾,或髖部和臀部肌肉薄弱,使過多的負荷施加在膕繩肌上,導致膕繩肌僵硬和不適。

解決辦法:

  • 仰臥,雙膝彎曲,雙腳平放在地面上,雙臂放於體側;
  • 腳後跟用力按壓地面,將臀部抬向天花板,不要拱起背部;
  • 雙腳向前邁出,直到膝蓋幾乎變直,然後再向後走;
  • 慢慢放低身體,返回起始位置;重複做8次為一組,共完成3組。

5

髕股疼痛綜合徵

膝蓋周圍或後面發生疼痛,尤其在下樓或走跑下坡路時症狀更明顯。

原因:臀部後方肌肉(如臀中肌)虛弱無力,跑步時,腿容易向內旋轉過度,迫使髕骨撞擊股骨溝,導致髕骨軟骨損傷。

解決辦法:

  • 俯臥,雙手托住下巴;
  • 雙膝儘可能分開,小腿向上抬,腳趾在上方併攏。然後大腿儘可能高地抬離地面,注意軀幹保持貼在地面;
  • 之後放低大腿,返回起始位置;
  • 重複做15次為一組,共完成3組。

6

髂脛束綜合徵

每次跑步5~7分鐘後,膝蓋外側出現劇烈疼痛,有時疼痛會從大腿延伸到臀部。

原因:訓練時間太長、穿磨損的鞋子,骨盆失衡和臀部力量薄弱都會導致跑步時腿向內旋,刺激髂脛束。當髂脛束無法應付摩擦太多時,就會發炎。

解決辦法:

  • 站在台階上,將一條腿懸空,保持核心穩定,支撐腿膝蓋不要彎曲,將懸垂的腿慢慢降低一點,然後抬高至原位;
  • 每側做2~3組,每組12次。

7

脛骨內側應力綜合徵

沿脛骨出現的疼痛現象,且疼痛集中在小腿的前部和內側。通常在運動期間或運動後,按壓小腿時突然出現。

原因:通常由於活動負荷(過快地增加跑步里程)和人體力學(步幅過大)兩方面原因,使脛骨承受重複性壓力,導致肌肉與骨膜間發生微小撕裂。

解決辦法:

  • 雙腳分開,將彈力帶放在腳底前1/3處,感受彈力帶的阻力;
  • 將一隻腳抬離地面,然後慢慢放回原位,然後換另一隻腳做同樣的動作;
  • 每側各做10次為一組,每側完成3組。

8

踝關節痛

沿著踝關節兩側發生的疼痛、劇痛或持續鈍痛。

原因:髖部上下(尤其是臀中肌)力量薄弱,再加上反覆對踝關節施加負荷,致使踝關節不穩定,從而引發受傷。

解決辦法:

  • 休息,停止跑步。通過回傳練習增強踝關節穩定性:站立,雙手持握2千克左右的啞鈴,或裝滿水的瓶子,抬起一條腿,將全身重量轉移到一條腿上;
  • 把重物從一隻手來回傳給另一隻手,同時保持踝關節穩定;
  • 回傳速度越快,難度越高;
  • 每條腿各做2分鐘,必要時中間可以休息。

9

跟腱炎

跟腱後方任何部位都可能出現鈍痛或劇痛,但以靠近腳後跟的位置最常見。同時,踝關節靈活性也會受到限制。

原因:小腿肌肉緊張或疲勞(拉伸不當、過快增加跑步距離或過度訓練)將過多的跑步負荷轉移到跟腱上。

解決辦法:

  • 站在台階上,一直腳的腳後跟懸空,然後提起腳後跟,感受到小腿肌群的充分收縮;
  • 稍停頓後再緩慢下降至身體可承受的最低處,使小腿肌群充分伸展;
  • 做10次為一組,完成3組。

10

足底筋膜炎

腳後跟或足弓處感到尖銳的刺痛,尤其在早上、久坐後或步行時,症狀加重

原因:急劇增加跑步里程、先天足部結構不良或跑時膝蓋過度內旋、小腿緊繃、上坡跑過多和穿不合適的跑鞋,都會使足底筋膜承載過多負荷,從而造成足底筋膜輕微撕裂,引發腳跟痛和炎症。

解決辦法:

  • 光腳站立,抬起一隻腳的大腳趾,其餘腳趾貼在地面;
  • 保持此姿勢2秒鐘,然後降低大腳趾,放鬆,重複20次;
  • 然後保持大腳趾在下方,同時抬起其他腳趾,保持2秒鐘後低,重複做20次。再換另一隻腳做同樣的動作。

11

趾甲變黑

腳趾甲變黑,觸摸時會感到腫脹和疼痛。

原因:跑鞋不合適,或跑步期間受到輕微創傷導致腳趾甲下方出血。

解決辦法:大多數情況下,等待新趾甲長出來即可。如果持續感到疼痛,應立即就診。趾甲要定期修剪,確保最長的腳趾尖到鞋尖有一個拇指寬的距離。

12

腳面痛

腳面疼痛,或感到劇烈的疼痛從腳面放射到腳趾。

原因:鞋太小或太緊,壓迫腳面或神經,造成跖骨附近的神經發炎或腫脹。

解決辦法:鞋子要合適,拉伸腳趾以放鬆被擠壓的腳面。

13

水皰

腳部,尤其是大腳趾和小拇指附近長水皰,可能伴隨疼痛、發紅或瘙癢。

原因:通常由鞋子或襪子摩擦皮膚引起。此外,任何加劇摩擦的原因都可能引起水皰,包括跑步速度加快、不合適的鞋子以及腳部異常,如姆囊炎、跟骨骨刺和槌狀趾等。

解決辦法:用消毒過的針頭給水皰引流,然後用乾淨的繃帶包紮;跑步時穿吸濕排汗性好的襪子,以免再次出現水皰;治療腳步疾病。▲

本期編輯:張宇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