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的伊藤洋華堂

曄羽笙 發佈 2022-07-27T19:15:34.571156+00:00

記得伊藤洋華堂是我讀大學的時候在成都開的第一家店。因為中學學的是日語,因此對這個店也就格外關注。而更妙的,是根據成都當地的特色,現場出爐的烤腸、麻辣小龍蝦、冒菜等菜品。

記得伊藤洋華堂是我讀大學的時候在成都開的第一家店。因為中學學的是日語,因此對這個店也就格外關注。

成都第一家店是開在春熙路。就在老的成都一醫院和曾經很有名的那條科甲巷旁。LOGO是大大的一隻彩色的鴿子。非常顯眼。

那時最愛去的是地下的超市。裡面擺著不少日本精緻的食品。蔬菜被分揀得乾乾淨淨,精緻地裝在小袋子裡,分門別類地放在保鮮櫃中。琳琅滿目,刺激著人們的食慾。

而我最愛的是現場的小吃。不日本的章魚燒、壽司自然讓人垂涎三尺;而更妙的,是根據成都當地的特色,現場出爐的烤腸、麻辣小龍蝦、冒菜等菜品。我尤其愛吃豆沙包。一元一個,軟軟的麵包里塞滿了細膩香甜的豆沙醬。真是美味。

這樣內卷的超市,還著實讓人驚訝和著迷。

伊藤洋華堂雖然成立在日本,但其全球最牛的店卻在成都——成都雙楠店。年前某天去買年貨,其管理可圈可點,完全體現了日本人體貼入微的用心以及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不懈。因此即使這裡價格比外面高了不少,還是人山人海。

一是車流與人流的人性化引導。從入店的路口就有不少店員參與引導分流,車流秩序井然。旁邊還增加了熱茶,有店員熱情送給等候入場乘客,過程暖暖,舒緩顧客等待的急燥。在收銀口,也有不少人舉著牌子,"這邊人少,請往這裡走",不斷引導買單顧客,保持秩序;

二是應景的商品拒台調整。由於過節,採購量大的諸如糖果,有特色的諸如日本白色戀人點心,白色草莓等,都在超市外專設櫃檯,方便大家購買,體現了自身產品特色;

三是結合本土需求提供服務。四川人愛吃火鍋,店裡就專門提供切好的土豆片,萵筍片;還有現成的蒜泥。海鮮都碼好料回去加工即可,魷魚絲可代加工。另外用蒸籠裝好的粉蒸肥腸,排骨,擺了滿貨台。一些我們日常的家常菜,也被做成了半成品,比如蒜苔炒肉絲,盒子裡分別裝了蒜苔段、肉絲、切片的蔥姜蒜、還有豆瓣等調料包;比如裝在碗裡的龍眼肉(甜燒白),拿回家少許加工就可以食用。早在「盒馬生鮮」之前,伊藤已在提供類似服務;

四是店員各自分工明確。清潔工緊盯生鮮區,一旦有水灑下,馬上跟進拖淨。而一些店員則不斷整理整齊貨物,讓人購物賞心悅目;

五是科技提升效率。原來是憑收銀條領停車票,現在是服務台掃碼登記即可。其他諸如服務態度就自然不用說了。日本人特別在服務領域的精細,確實值得研究與學習。他們深得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不僅讓我想起那句古語: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也,不為,則易者亦難也。關鍵在用心兩個字。

雙楠伊藤面積不大,銷售額好的年份,全年銷售額卻能超15億,超過一些面積大幾倍的商業綜合體,簡直是神店。

三谷宏治對他們的商業模式和貨架管理做了個很詳細的研究,日本人的精細化管理完爆全球。與其說伊藤賣的是商品,不如說是服務。我想,這或許是它區別於一般商場的地方。聽說伊藤專門購買天氣預報,會根據每天天氣調整貨櫃。比如第二天下午,門口花車應該就有雨傘。天冷了,可能暖寶寶的花車就出來了。伊藤會細緻分析你的需求,盡最大可能滿足。比如有時一頓飯你只需要幾頭蒜,一般超市都賣一大包,也沒剝。但伊藤卻有剝好的三顆蒜賣。它提供差異化(比如日本點心),地道(比如四川蒸肥腸),精緻(比如真空包裝的削了皮的荸薺)。它在滿足你需求時又巧妙地在引導和刺激你的需求。於是,我們成了剁手黨。

顧客體驗太好了,接待力上去流量才能上去。我經歷過一次突然停電,應急做得非常非常棒,顧客很有安全感,全部不慌不忙在店員手機燈光照耀下繼續購物……

我去日本旅遊的時候,專門去了趟伊藤洋華堂。那裡人不多,生意不算好。也沒有成都的那種煙火味。而國內北京的洋華堂,服務是北京范兒,生意也遠比不了成都的伊藤洋華堂。

或許是成都的煙火氣,讓成都伊藤洋華堂內卷了,成為了成都人喜歡的樣子。

這才成就了一個商業的奇蹟。

我想,未來或許可以以成都伊藤洋華堂為樣本,寫一篇文章,題目就是《論三心》,初心,細心,用心。


原文發表於2018年2月14日18:54

配圖:

部分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