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外有「烽火狼煙」來傳遞情報,皇宮內靠什麼來傳遞情報?

時願歷史 發佈 2022-07-30T14:48:03.391624+00:00

在古代,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點燃烽火台上的狼煙,只為博得美人一笑。只要發現敵人入侵,就會點燃烽火,來傳遞軍情。

在古代,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點燃烽火台上的狼煙,只為博得美人一笑。

烽火狼煙在古代,就是「戰爭」的代名詞;只要發現敵人入侵,就會點燃烽火,來傳遞軍情。

烽火,也就烽燧,是古代邊防軍報告情報的一種方法,點燃了烽火,就意味著戰爭將要來臨。

「烽火」總是和「狼煙」聯繫在一起,現在我們在字典上也能查到烽火狼煙的詞語,那麼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古代的邊防軍點燃烽火所用的材料真的是狼的糞便嗎?

事實上並非如此。


當敵人來犯,不會專門有人告訴你是白天來還是晚上,所以烽火燃燒所產生的濃煙需要在白天也醒目,才能及時地將情報傳遞下去,這就需要燃燒產生的煙氣不能是白色的。最能在白天突出的顏色,無疑是和它相反的黑色了。

我們現在大多人認為古代是用狼糞便,其實也是認為狼糞便燃燒產生的煙氣濃烈,顏色深邃,煙氣筆直衝天而不散。

至於現在為什麼會認為狼的糞便是古代烽火台的燃料,其實這個是來自晚唐詩人段成式所著小說集《酉陽雜俎》中的一句話:

「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


這樣的一句話,令很多人就認為狼煙就是用狼糞便燃燒所產生的煙。

如果根據字面意思,其實是可以這樣理解的,但是還有更離奇的解釋:

狼煙的直來自於狼腸的直;腸子直了,狼糞燃燒產生的煙也就直了,這樣一來,烽火的煙就能「直而聚,隨風吹之不斜。

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都有如此記錄:狼,其腸直,故鳴則後竅皆沸;而糞為烽煙直上不斜。

至此,烽煙所產生的煙是狼糞燃燒產生的煙,這樣的說法似乎就已經成為板上釘釘的事實了。

「狼煙」就這樣以訛傳訛,貽害千年。其實,狼煙是用於傳遞軍事信息的,但「狼煙」一詞卻直到晚唐時才見諸文獻,在這之前都是「烽火」「烽燧」「烽煙」。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邊防都是在長城上;長城上的哨點有很多,那麼需要燃放的狼煙便也需要很多,這就需要大量的狼糞。

而狼作為一種在野外攻擊性強大的群居動物,它們的行蹤基本上也是居無定所。對付狼群就已經是一個難題了,還需要收集它們的糞便更是難上加難。

那麼「狼煙」不是狼的糞便點燃烽火?


在古代,確實有點燃狼糞形成烽火的記載。在杜佑的《通典》是有這樣的記載的,裡面介紹了每個烽火台的位置,配備的東西,裡面就有狼糞。

但是狼糞的數量還是很少的,更多的還是乾草柴薪之類。

烽火有很多的種類,根據在河西走廊上的發現,其實狼煙並沒有那麼普及。而早在唐朝,兵部就明文規定:每年秋天之前,要採集艾蒿、莖葉、葦條、草節,「為放煙之薪」。顯然,烽煙是由燃燒艾蒿、莖葉、葦條、草節等產生的。

所以,作為烽火台的燃料,雖然有狼糞,但卻只是其中的很小的一部分。


如果不是外敵侵犯,而是刺客深入到了皇宮內部,那需要用什麼來傳遞情報呢?

如果靠喊,或者口口相傳,那麼肯定是不現實的。那就需要石別拉


當我們走進故宮觀賞的時候,會發現午門和太和門之間,有許多的護欄,而每個護欄中間,都有望柱柱頭,很多人都會以為「它」只起到裝飾的作用,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哦!


石別拉,又稱石海哨,是紫禁城內一種特殊的警報裝置,它能夠迅速把危險信息傳遞到故宮各處。

這種望柱柱頭是紫禁城內一種特殊的警報裝置。

石別拉就是把柱子上的蓮花瓣內,把蓮瓣望柱頭裡面給挖空了,就如同一個空心葫蘆。

據史料記載,順治帝就命侍衛府在外朝、內廷各門安了不少「石別拉」。


每當遇到外敵入侵、戰事警報或是火災時,守兵便用他們的青銅火哨插入石別拉上的小孔,使勁吹響,銅角發出的聲音會通過石別拉放大,發出「嗚、嗚」的類似螺聲的警報聲,渾厚嘹亮的聲音就會傳遍整個紫禁城。

在嘉慶年間,天理教打進了紫禁城,紫禁城內就是用石別拉報的警。

故宮對外開放,如果有機會去的話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石別拉了。但是最好還是好好地欣賞古人的智慧和石別拉的藝術造型,沒事別瞎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