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很多朝代不派遣學生到外國學習?

鐵劍幫幫主 發佈 2022-07-30T20:48:19.780341+00:00

但是,儘管西方僧侶、傳教士、學者不斷到中國來探尋文明,甚至攫取一些文明成果,但中國卻很少或者幾乎沒有派遣學生到外國學習,就更別提什麼學者交流了。

對於剛走出歐洲中世紀的人來說,漢學是一個響噹噹的名字。來自東方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讓他們著迷,而且他們培養了用瓷器喝茶的習慣,用絲綢做衣服的習慣。於是,就有了印度的僧侶、波斯商人、馬可·波羅們相繼踏上中國這塊古老而又文明的的土地。但是,儘管西方僧侶、傳教士、學者不斷到中國來探尋文明,甚至攫取一些文明成果,但中國卻很少或者幾乎沒有派遣學生到外國學習,就更別提什麼學者交流了。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況?

當西方傳教士們蜂擁而入的時候,華夏帝國文明已經式微。有一批有識之士和個別英明帝王匆忙學習一陣西方的科學技術或者政體,就趕快關閉了國家的大門,讓很多學習流於破產。儘管徐光啟、李之藻們不遺餘力地譯介《幾何原本》、《同文算指》等近代科學的奠基之作,但從未想到要掌握外語,直接研究西方原著。康熙皇帝雖然能邀請法國傳教士西晉、張誠入內廷,講授聲光電化,卻從未考慮過派遣子民出海留學,也沒想過派遣學者考察歐洲。在這方面反倒不如大唐李世民做得好,李世民直接派遣玄奘到印度取經,客觀上做了中印文化交流的使者。而到了清代,往返於歐亞大陸的東印度公司商船上出現了前往中國考察社會和植物生態的學者,在茫茫大海上,出現了一批批探險家的大駱駝隊。李希霍芬、斯文赫定、伯希和、安特生等,走近了「北京人」居住的周口店山坡洞穴,踏上了一處處仰韶文化遺址,走向黃土高原的敦煌洞窟和沙海中的樓蘭古城……以考古和探險為發端,逐漸擴展,竟然擴展到廉價收購。他們只需要用一些打火機、手錶等小玩意兒就能輕易換取無數珍奇寶物,還可以任意發掘,竟然沒人管。而廉價收購的那些寶貝都進了外國的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的展廳。

富有冒險精神的歐洲人梳理了中國甲骨文、青銅器、南北佛雕、諸子百家、經學、現當代文學創作等多個文化階段,多個領域的知識脈絡,力圖解開一個個東方文化之謎。如此一來,就會出現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直到晚清時期,被英法等國敲開封閉的大門,才有了一些學習西方的意思。當時中國人研究西方幾乎乏善可陳,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要「師夷長技以自強」,其實還是學習外國先進技術維護滿清的腐朽統治,沒有什麼積極的進步意義。甚至一些學習西方的人基本上還停留在封建思想裡面,沒有獲得對西方體制、文化等多層次的精確理解和掌握,有時候還會出現翻譯裡面的誤譯,自以為掌握了精髓,其實已經離題萬里。大清派遣留學生到外國學習,還興起了「洋務運動」,比起前幾個朝代要好得多,但一項都不成功。並非沒有花錢,也並非沒有學到真東西,而是學到了之後,無法施展。

封建皇帝們要用神權和君權統治人們,同時還要實行愚民政策,不讓老百姓有什麼知識和文化,即便讓書生參加科舉考試,也只是考一篇文章,而唐朝興起的騎馬射箭等項目都從考試科目中剔除了。於是,學習西方就成了一種不被提及的問題,也成了閉關鎖國之後不能提及的讖語。畢竟,閉關鎖國之後,不但皇帝自大自戀,而且全體國民都盲目樂觀自信,也都盲目自大自戀,而事實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世界上的工業強國開始興起,而中國仍然古老封閉,沒有什麼大的進步,當然也就不會有什麼發展了。而這個時候,世界開始了解中國,古老的中國卻開始閉目塞聽,活在自大的世界裡。當他們稱呼西洋人的科技為「奇技淫巧」的時候,國內科技基本上沒有發展,也不會有什麼強有力的武器。這種自大沉潛在國人的文化基因里,成了現在的人們一直津津樂道的東西。他們會縱論國際形勢,評判世界風雲,只是當自己遇到危難的時候,圖個嘴上一時的痛快,卻拿不出什麼強有力的武器去回擊,或者終究知道自己的實力,也就不敢造次了。

古代的很多朝代只是內亂,除了明朝沿海的倭寇之亂和晚清的外國入侵,一般情況下只是窩裡鬥,而且「內鬥內行,外斗外行。」畢竟,人們都沒有接觸外國人,就更別提外國先進的技術和文化了,根本不知道,要是打起仗來,肯定輸多贏少,或者說輸得一塌糊塗。按理說,古代中國的文化燦爛輝煌,曾有過國人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有過讓外國人望塵莫及的唐詩宋詞元曲,為什麼偏偏沒有發展科技,也沒有派遣學生到外國去學習呢?

因為主要耽於窩裡鬥和輿論控制,皇帝不能讓別人篡權,即使是親兄弟也要提防著,對臣子們要牢牢約束,不能讓他們篡位,更不能讓他們把持朝政,儘管防範嚴密,也並非沒有百密一疏的時候。外戚專政,宦官專權,朋黨之爭幾乎每個朝代都有,除了這些高層的爭鬥就是基層「文字獄」的控制,道德控制等等,所有的官僚系統都在幹這些工作了,還有就是官員的損公肥私,貪污受賄等,哪裡還有時間派遣學生到外國學習呢?

學不成是這樣,學成了不還是這樣的?能改變世道?當然不能改變,必須推翻腐朽的封建王朝才能徹底改變。如此來看,今日強盛的中國和派遣學生到外國學習分不開,當然也要看到國人文化基因里的封閉保守和唯道德是從的劣根性,看到愚昧和麻木的國民性,也就能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了。

那些承認本國文化優秀的國人也不一定知道優秀在哪裡,有什麼特點,而外國人卻知道,不知道是不是一種絕妙的諷刺。而現在到外國留學的學生大多都是為了鍍金,為了獲得高學歷,回國就業,或者直接留在外國工作,而搞科研並振興國家的卻比較少。或許,留學市場開放了,人們可以自由選擇了。但國家需要進步,需要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同時自己要不斷搞科研,還要讓國人都具備科學精神,卻也絕非易事,需要慢慢來,要改變觀念,學人之長,補己之短,而不能盲目自大和自戀,更不能在謾罵中找到心理安慰,而是要自強,要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不斷進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