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陽泉平定縣歷史沿革

趣味歷史拾趣 發佈 2022-08-06T01:03:17.440732+00:00

平定城地處晉中東部,太行山西麓,為晉冀通道之要衝。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繁衍生息,他們在征服自然,改造環境的過程中,創造了自己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縣治由軍升為州,又由州升為直隸州,後又改為縣。

  平定城地處晉中東部,太行山西麓,為晉冀通道之要衝。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繁衍生息,他們在征服自然,改造環境的過程中,創造了自己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縣治由軍升為州,又由州升為直隸州,後又改為縣。古老的平定城,經過歷代營造,規模逐漸擴大,成為全縣政治、經濟與文化的中心。

  據古代文獻記載,遠在夏代,華夏分為九州,本縣屬冀州之域。到周代,冀州分為幽、並二州,本縣屬并州。其後,周成王滅唐國,封叔虞,本縣地在唐東境;至叔虞之子指晉水名國,本縣屬晉。平定縣在春秋時屬晉國,戰國屬趙地,秦屬太原郡。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36郡,本縣屬太原郡。漢承秦制,至武帝時,始置上艾縣,縣治今張莊鎮新城村,仍歸屬太原郡。漢名「上艾」,後改為「石艾」。東漢末年,郡國並行,冀州之域分為三郡六國,本縣屬常山國(今河北省元氏縣西北)。曹魏黃初元年(220),置樂平郡,本縣歸屬。北魏建國元年(386),改上艾為石艾;太平真君九年(448),又恢復上艾之名。隋初,本縣屬遼州(今昔陽縣西南),不久劃歸併州太原郡。唐易名「廣陽」,唐代,本縣曾為京畿道屬縣,武德三年(620)歸遼州,六年(623)劃歸受州(今陽泉市賽魚);貞觀八年(634)廢受州,石艾直屬太原府;天寶元年(742),更名廣陽,將縣治遷至廣陽村(今屬昔陽縣)。五代時期,本縣屬北漢。宋太祖征河東在此設平定軍,太平興國四年改「廣陽」為「平定」,沿用至今。北宋開寶元年(968),宋太祖伐北漢,克廣陽城,改廣陽為平定縣;太平興國四年(979),宋太宗滅北漢,遷縣治於榆關(今平定上城),屬平定軍。金大定二年(1162)平定升為州,屬太原支郡,領平定、樂平二縣。元代,平定州屬冀寧路太原府。明代,冀寧路改為冀寧道,仍歸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平定州升為直隸州,屬省轄,領壽陽、樂平、盂縣三縣。民國初年,改直隸州為縣,屬冀寧道。1958年8月,平定縣撤銷,歸入陽泉市,稱為郊區。1961年4月,又重新恢復平定縣建置,屬晉中專區。1983年9月,平定縣改為陽泉市屬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