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健脾、運脾、升脾、溫脾,五種常見的治法都在這裡了

中醫周立華教授 發佈 2022-08-06T04:53:39.027121+00:00

上篇文章我們講了脾的生理,這篇文章就講一講脾的病理以及脾病用藥。「運」是運輸,把小分子營養運輸到全身食物和水,都需要依靠脾的運化,才能完成代謝。

分享:讀透傷寒

上篇文章我們講了脾的生理,這篇文章就講一講脾的病理以及脾病用藥。

一.補氣健脾

前文說過脾主運化,「化」是消化,將大塊食物分解成小分子。

「運」是運輸,把小分子營養運輸到全身食物和水,都需要依靠脾的運化,才能完成代謝。

脾的運化需要動力

這個動力就是脾氣

脾氣充足

脾的運化就有力

脾氣虛衰

脾的運化就會無力

脾虛不化

食物得不到分解

就會出現食少、腹脹

營養得不到運化

身體缺乏營養

就會出現體虛、乏力

水液得不到運化

就會出現便溏、腹痛

以上症狀

就是脾氣虛的主要症候

簡而言之

就是食少便溏

針對脾氣虛

需要健脾補氣

健脾益氣的藥物

黨參為代表

黨參

為桔梗科植物黨參的根

味甘,性平,色黃白

色黃入脾

甘能補脾

所以黨參可以補脾氣

治療脾虛氣弱

《本草便讀》

黨參

用以培補脾肺元氣為佳

脾為後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

通過補脾氣

黨參還能起到養血效果

治療氣血虧虛

二.祛濕健脾

健脾的方法

除了上述補氣健脾

還有除濕健脾

前文說過

脾主運化

但最怕濕邪

濕氣一多

就會阻礙脾的運化

這叫水濕困脾

脾一旦被濕困

就失去了應有的運化功能

所以

為了恢復脾運

就需要把濕氣除掉

這叫除濕健脾

如何判斷濕邪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舌苔

凡是舌苔發白的

就是濕盛困脾

除濕健脾的代表藥

便是茯苓

茯苓屬於多孔菌科

是一種菌類

一般生長在松樹的樹根下

味淡、性平

啥是「淡味」呢?

就是無味

清湯寡水

大家記住

凡淡味

都有利水的作用

能促進小便

把體內濕氣排出

這叫淡能滲濕

茯苓就是淡味藥物

通過滲濕利水

把水濕排出體外

進而起到健脾的作用

除了淡滲利濕

還有芳香化濕

苦溫燥濕等方法

以後

我們會再介紹這些方法

三.行氣運脾

剛才說過

脾主運化

包括運化水液

如果脾虛

水液就會停滯

形成痰飲

痰飲形成後

會阻於經絡、臟腑之中

防礙氣的流通

氣流通受阻

就會氣滯

形成脹悶的感覺

為了消除這種脹悶感

就需要在化痰基礎上

增加行氣藥

以促進氣的流通

這些行氣藥

也被稱作「運脾」藥

運脾藥味多辛

辛能行氣

能促進氣血流通

氣一通行

就能消除脹悶

常用的運脾藥

陳皮為代表

陳皮

是橘子的成熟果皮

味苦而辛

顏色外黃、內白

黃色為土之色

脾五行屬土

所以黃色可以入脾

辛味能行氣

能促進氣血流通

所以

陳皮能行脾氣

治療脾胃氣滯

所導致的脘腹脹痛

平胃散、保和丸

裡面都有陳皮運脾

消除腹部脹悶

四.升脾

前文說過

脾主升清

負責把水谷精微

上升到人體上部

以滋養頭目、官竅

如果脾氣不升

就會導致頭暈眼花

少氣懶言

脾臟通過升清作用

還能升提臟腑

維持臟腑位置

如果脾氣不升

就會形成臟器下垂

如胃下垂、腎下垂

子宮脫垂等

治療脾氣不升

需要升舉脾氣

升脾可用升麻

升麻為升脾代表藥

升麻為毛茛科

大三葉升麻的根莖

李時珍說

其性主升

其葉似麻

所以命名為「升麻」

李東垣說

升麻能升脾胃清氣

臨床上

升麻常用來治療

脫肛、子宮脫垂

大氣下陷等病

補中益氣湯、升陷湯

裡面都有升麻

五.溫脾

溫脾

就是溫暖脾臟

治療脾寒

什麼原因

能導致脾寒呢?

比如

經常吃涼東西

就會損害脾陽

導致脾陽不足

陽虛則寒

人體就會出現腹中發涼

手腳發涼的症狀

寒氣凝滯經絡

還會導致經絡不通

不通則痛

還會形成腹痛

所以

脾陽虛往往伴隨

腹痛、腹瀉

治療脾陽虛

需要溫補脾陽

乾薑為溫脾代表

將母姜種到地里

第二年

母姜周圍會生出新姜

原來的母姜就會成為老薑

老薑曬乾後就是乾薑

俗話說

薑是老的辣

乾薑味道辛辣

性熱

顏色黃白

色黃入脾

性熱能散寒

所以

乾薑能溫脾散寒

治療腹痛、嘔吐、泄瀉

為溫暖脾胃之主藥

理中湯中就有乾薑

這五種脾病治法

非常常見

在以後的方劑中

會經常出現

大家一定要記牢

到時候

才能真正理解方子的精妙之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