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這座古樓,兩人督建,四面掛匾,劵門通衢,百年歷史

小玉微生活jade 發佈 2022-08-08T07:10:27.997648+00:00

清遠樓,宣化地標性建築,540年歷史。全樓高25米,內置萬斤明鍾。8米墩台之下為四門劵洞,面面通達,墩台之上是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頂的宏偉樓體。


清遠樓,宣化地標性建築,至今540年歷史。全樓高25米,內置萬斤明鍾。8米墩台之下為四門劵洞,面面通達,墩台之上是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頂的宏偉樓體。由於和黃鶴樓相似,被後人譽為第二黃鶴樓,本地人常稱:鐘樓。



兩人督建:

第一任:明代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秦紘

▲明成化17年(1481年)三月,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秦紘,奉命巡撫宣府。次年開始規劃設計、興建清遠樓。明成化20年十月秦紘升戶部右侍郎,調離宣府,樓體工程擱淺。



第二任:明代內官監太監孫振

▲明成化21年(1485年)春,內官監太監孫振奉命鎮守宣府,再次啟動該項目,一年後完工(1486年完工)。從開始到完工,歷時四年,距今已有540年歷史。





四門通衢:

●八米墩台下有十字形券洞,四門劵洞與古城四座城門相互對應。券洞中央穹隆頂為八瓣蓮花圖案,並刻有城門名牌。南對昌平,東對定安,北對廣靈,西對大新,四門通衢。







●由於券洞與當時的古街道相通,來往的車輛,繁榮的商貿,天長日久,形成了井字形深達30厘米的古代車轍痕,成為清遠樓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四面掛匾:

清遠樓頂檐下,四面分別掛有一面匾額。南日「清遠樓」,為清乾隆都督李偉書。東日「聳峙岩疆」,北日「聲通天籟」,西日「震靖邊氛」,均系清乾隆朝議大夫、口北道吳煒書。字字剛勁有力,瀟灑飄逸。


古今作用:

▲清遠樓內懸有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鑄造的「宣府鎮城鍾」一口,高2.5米,重約萬斤,口徑1.7米,用四根通天柱架於樓體上層中央。鎮城鍾鐘聲悠揚洪亮,可遠傳40餘里,故清遠樓又俗稱鐘樓。


●在古代發揮著司報昏曉、兼預火警的作用,而近代則在民間用作敲鐘祈福。民間傳說,鐘聲敲響三下,便可祈福,一聲平安幸福,二聲吉祥如意,三聲通達亨順。現在,每年的年三十,都會組織人員去敲鐘祈福。


兩次大修:

●清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皇帝北巡路過宣化府,投白銀10萬兩重修清遠樓,使之煥然一新。

●文革」期間,清遠樓遭受嚴重破壞,1983年,國家文物局撥專款進行維修,1985年完工。1986年,文化部主持對清遠樓進了全面修復。




外形之美:

▲平面呈十字形——多脊多角,共有24個角,73條脊、234個吻獸、228組斗栱。



▲樓檐由梁、柱以「升」字形支撐,所以檐角是中國傳統建築式樣的反翅。由於其木構技法之美,後人稱清遠樓為「第二個黃鶴樓」。




如今,宣化古城,以此樓名衍生出來的兩條大道,都是古城的主幹道(清遠路和鐘樓大街),以此為名的鐘樓啤酒更是遠揚天下。



關注小玉微生活,分享宣化故事,感受古城文化,留住宣府記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