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明清「茶文化大觀」

山生蔓 發佈 2022-08-09T06:59:30.578632+00:00

最近閒來無事,翻看起陸羽的《茶經》,宋徽宗的《大觀茶論》,以及許次紓《茶疏》。系統性的比較了下唐、宋、明三朝的品茶風格。

最近閒來無事,翻看起陸羽的《茶經》,宋徽宗的《大觀茶論》,以及許次紓《茶疏》。系統性的比較了下唐、宋、明三朝的品茶風格。唐宋是中華民族古文化的濫觴時期,國民性格普遍文雅,理想主義色彩濃厚。反映到飲茶風格來說,則極盡複雜和觀賞性。每一道流程都似乎可以與神靈對話。發展到明朝,國民性卻偏向於世俗與簡約。飲茶風格也趨向於自然和簡潔。



明朝也正是中華近世的開端,與華夏古文化做了一個相對分明的涇渭線。若從茶事來看,飲茶雖趨向於自然與簡樸,但是茶的製作並非不及前朝,反而到了明朝,歷史上卻出現了白茶齊放,做工皆精的盛世。


唐朝,蒸青餅茶占據大半江山,貢茶則是浙西紫筍一家獨大。宋朝,蒸青餅茶依然獨占鰲頭,做工極精,貢茶從浙江遷徙到福建建安。然而唐宋兩朝依然是品種單一的蒸青和餅茶,散茶不登大雅之堂。



從明朝開始,白茶齊放,散茶從此慢慢超過餅茶,成為皇室和民間主要茶飲。制茶工藝也發展到炒青、烘青和蒸青。此時最值得歷史銘記的是文人士大夫之間盛行的一系列歷史名茶,憑藉著其製作精良,香清甘活的品質,深遠的影響了後世的制茶工藝。


這裡最出名的要說蘇州虎丘茶,以及在虎丘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松蘿茶、六安茶、龍井茶等,對現代中華名茶的格局影響深遠。


鄭板橋有詩:

不風不雨正清和,

翠竹亭亭好節柯。

最愛晚涼佳客至,

一壺新茗泡松蘿。

「松蘿香氣蓋龍井」,這是當時文人士大夫對松蘿茶的讚美。後來在清朝大受歡迎的六安茶也是「法如松蘿」,其製作工藝也有傳承性。直到清朝,龍井茶不斷完善工藝後,品質獨具一格,有「太和之氣」的龍井茶直到現在一直都是中華第一國禮茶。


虎丘茶已失傳,但其製法卻一直流傳至今。我們能從松蘿和六安里窺見虎丘茶的斑斑,也似乎穿越到了那個江南文士風流之地,與秦淮八艷對唱,共飲一杯歷史名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