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別忘吃4樣「壓驚菜」,謹記老傳統,平安順遂後半年

飛哥聊美食 發佈 2022-08-12T22:02:05.420142+00:00

每年的七月中旬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中元節在有些地方被稱作「盂蘭盆節」,中元節有很多傳統的活動,但是除了放河燈、祭祖活動,還有豐富可口的美食,食為天,食為民,也為思念和牽掛。明天就是中元節,適宜和家人吃平安飯。

每年的七月中旬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中元節在有些地方被稱作「盂蘭盆節」,中元節有很多傳統的活動,但是除了放河燈、祭祖活動,還有豐富可口的美食,食為天,食為民,也為思念和牽掛。

明天就是中元節,適宜和家人吃平安飯。有些地方吃餃子,有些地方吃鴨子,一起來看按照老傳統要吃哪四樣「壓驚菜」吧!

一、吃扁食

扁食剛開始是不叫扁食的,漢代人將帶餡的湯餅稱為「餛飩」;宋朝的時候,餃子又有「角子」的稱呼;到了元朝,餃子成了一種叫「扁食」的食品。扁食有包容萬物之態,更有團圓美滿之意。

推薦做法:

1、新鮮的芹菜,去根揀葉,清洗乾淨。

2、滾水汆一下芹菜,撈出,注意不要把菜燙黃,燙老。

3、芹菜上剁成菜末,豬肉剁成肉糜,加上食鹽,蔥姜蒜,雞蛋,進行充分攪拌。

4、把麵皮攤開夾一筷子餡放上去,然後把麵皮捲起來,並把左右角摺疊起來,再卷上一圈,合攏。

5、煮扁食。滾水下鍋,中途需要鏟一下鍋底避免扁食粘鍋,不久後扁食就可以浮上來了,盛出即可。

二、吃餃餅

相傳餃餅筒是濟公和尚發明的。濟公在天台國清寺當和尚時,見每餐總是剩下很多菜餚,覺得很可惜。於是,他把剩菜裹在用麵糊烙成的薄餅里,留到下一餐食用。沒想到,眾僧一吃,都覺得美味,紛紛搶著吃這種裹著剩菜的餃餅筒。

後來,這種吃法流傳到了寺外,因此,「餃餅」也被叫做「濟公卷餅」

推薦做法:

1、準備材料,紅蘿蔔、芥菜梗、蘿蔔絲、海帶、豆芽、豆乾、肉片、綠豆面、蝦皮, 不要單一色,要五顏六色。選用韌性強一些的麵粉,再加上、清水攪拌,之後需要醒面。

2、開始燒菜了。先燒蔬菜,肉、蝦皮最後燒。蔬菜要一樣一樣地燒,講究的是清清爽爽。肉煮好,把它切成薄薄的一片片,再配上佐料翻炒。

3、菜燒好後,接著糊餃餅筒。把麵餅攤開,注意火候,糊餃餅筒,火不能太旺,太旺,皮要焦了;火太弱,皮起不來,即使起來了,也不整張。火候調好後,開始糊皮『』把它放在鍋里抓緊糊,面順著手拉扯攤開成大薄餅狀。

4、卷餃餅筒,先把皮攤平,再根據菜的顏色搭配,一樣一樣地放。菜放好了,接著開始卷了,要一點一點地卷,不能卷得太松,把兩頭折進來,要卷得緊一些。

5、烤餃餅筒,把一條條的餃餅筒放在鍋里烤,火不要太旺,否則要烤焦。烤時,要經常翻轉,把它烤得兩面焦黃才行。這時,肉在鍋里「滋滋」作響,一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準會把你饞得口水直流。

三、吃麵羊

中元節這一天在陽泉不少地方還有個傳統習俗是——送面羊。「面羊」其實也是一種麵塑,是地方特有的民間手工藝術。說的是面羊,其實不僅僅限於「羊」,用面羊做中元節的祭品,起初大概是取代豬牛羊三牲吧,既經濟又方便。

推薦做法:

1、將揉好的麵團平均分成幾份,把面揉成長條,彎曲,成為月牙形,再揉一個圓形的麵團,放在上面。

2、用乾淨的梳子在麵團表面輕輕壓上花紋,再用剪刀剪出象徵羊毛的造型。

3、在一端將麵團從中間剪開,象徵羊腿,在另一端,裝上兩粒黑豆,成為「面羊」的眼睛,」面羊」便製作完成了。有心的朋友還可以選擇為「面羊」上色,讓它看起來更生動。

四、吃鴨

「鴨」同「壓」,取其諧音,人們認為吃鴨子可以壓住鬼魂,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一到鬼節就吃鴨子。

推薦做法

1、將鴨子洗淨,焯水後放在湯鍋中,加適量水燒開,撇去浮沫。

3、放入薑片、蔥段和料酒,改小火煮1小時,鴨子撈出剁成長條塊,擺在盤中。

4、炒鍋中倒入油燒熱,下蒜蓉炒香,倒入豆豉醬,煸炒出豉香味,加少許水,放入美極鮮醬油、鹽,略炒盛出。

5、盛出之後,把將醬汁澆在鴨肉上即可。

每個地方的習俗不同,中元節的時候,吃些傳統食物,寓意著來年風調雨順,祝願大家,吉祥如意,平安順遂。

用大白話聊美食,讓大家都懂吃!喜歡美食的朋友,隨手點個關注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