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地域特色,豐富的飲食文化

魷魚愛香菜 發佈 2022-08-15T13:46:37.403843+00:00

不同的地域特色,豐富的飲食文化血腸做好了非常好吃,但是目前餐飲店為了食品安全,普遍都是反覆加熱再加熱,火候不好自然不好吃了。要說健康一些的,還是自己家裡做血腸最妙。新鮮雞血加一點鹽,快速倒入洗乾淨的大腸里。

不同的地域特色,豐富的飲食文化

血腸做好了非常好吃,但是目前餐飲店為了食品安全,普遍都是反覆加熱再加熱,火候不好自然不好吃了。要說健康一些的,還是自己家裡做血腸最妙。

新鮮雞血加一點鹽,快速倒入洗乾淨的大腸里。血腸放點韭菜碎很不錯,韭菜很好的去腥味,再放入些肥肉丁是為了增加香味,當然也不會放很多。最好選用的大腸油脂較多,做出來的口感也更香

東北還有一種血腸,是朝鮮族的米腸,裡邊放的是豬血和糯米,味道很不錯。小腸,肥腸,大腸,大腸頭這是豬腸的不同部位。將糯米和豬血放在一起灌在腸裡面,似乎只有朝鮮族人做吧,市面上倒是不常見。大腸和小腸都可以做血腸,大腸只是其一,小腸做法也是類似的,不過大腸味道更好

東北的蛹的吃法。在東北的叫法是繭蛹,三中形態的吃法,蛹期,就是黑的黃的皮,用開水一燙東歪西歪的,炒著吃。

蛹還有蟲期,大的20厘米,小的8厘米左右,用開水燙一下,把頭去掉直接吸肚子裡的東西,剩的皮扔掉,可以參考貝里格里爾斯的吃法。

蛾期,大飛蛾子,很漂亮,像大蝴蝶似的,可以做熟了吃。以上的吃法只有繭蛹居多,很常見,蟲期和蛾期吃的人極少極少,幾乎是見不到,我也是三十年前偶爾能遇見。這些其實沒什麼,每個地方都有特色

福建水邊生活的把魚,打上來就可以切片粘調料吃,我試過,頂不住,廣東人特殊的飲食太多了,有些我真沒勇氣試。當然了,不能單一的自己認為怎樣就否決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那種帶皮的肉切了攪成餡,生抽老抽鹽醃一下,包啥都好吃,吃的時候蒜泥米醋香油調個醋碟,蒜的辛辣揮發掉一部分,也被醋中和,餃子的咸香,微微辛辣還帶有一絲回甘。

灰菜,莧菜,小時候跟著我奶打豬草。這些東西我一直以為都是餵豬的,後來我奶用灰菜做的菜糰子,才知道這些野菜人也能吃,其實那都是20年前的事了,味道也早就忘了,我奶奶也早就過世了。婆婆丁就是苦菜子吧!夏天薅一把蘸醬吃,超級好吃!卷煎餅里或是就饅頭,稀里糊塗喝一大碗綠豆粥、綠豆湯嗚嗚嗚好吃的要命啊!

小的時候賣毛蛋的很多,現在很少見了,我媽媽挺喜歡的吃的,記憶中她經常一買買一袋子。但我真的吃不下來,那個時候就覺得毛蛋好像不是雞蛋,後來知道是半成型小雞後就更吃不下去了。

各地風俗文化太多了,飲食文化也是各樣不同,南北差異巨大,口味也不盡相同,對此我們要報以尊重的心態,嘗試自己能夠接受的。感受美食帶來的愉快,才是生活的一大樂趣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