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崇禎皇帝自縊,左良玉手握八十萬大軍卻不出手,這是為何?

王朱又 發佈 2022-08-15T20:16:30.994651+00:00

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歷史,明朝,是我國古代倒數第二個封建王朝,在這個時代,有很多位皇帝,但即便這些皇帝勵精圖治,也無法扭轉明朝最終滅亡的事實。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為了免於敵人的俘虜,也只能選擇了自殺。

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歷史,明朝,是我國古代倒數第二個封建王朝,在這個時代,有很多位皇帝,但即便這些皇帝勵精圖治,也無法扭轉明朝最終滅亡的事實。

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為了免於敵人的俘虜,也只能選擇了自殺。

但其實,明朝最開始並不是這樣勢力衰微的,甚至即便面對清軍和進攻和內部的起義,也依然有抵抗之力,但是沒想到由於各種原因,明朝的勢力卻每況愈下,最終只能走向了滅亡。

但是在這種可以挽救大廈之將傾的時候,很多將士卻選擇了放棄,左良玉便是其中之一。回顧他的一生,也是功勳卓著,非常出色。

初出茅廬但屢立戰功

最開始的左良玉只是一個小的將領,並且因為鎮壓不力還受到了牽連,因此被貶職。但是他也沒有氣餒,而是選擇了將功補過,奮勇殺敵,最終沒過多久他就官復原職了。

明朝末年的時候,社會非常混亂,百姓民不聊生,有很多起義簡直是此起彼伏。

比如在山西,就有一伙人進行了起義,面對這種情況,崇禎皇帝也是選擇了左良玉。

左良玉也不負信任,帶兵殺敵,平定了那一方的混亂,而且將這些起義的官兵逼入山中,至少十年都沒有再次混亂。

後來又過了幾年,社會矛盾更加激化,這時的左良玉依然帶兵作戰,但是崇禎皇帝體恤他,所以面對下一次起義的時候,他沒有選擇讓左良玉出馬。

另一位將軍帶兵打仗的時候,卻立功心切,想要趕緊立下戰功,而這也讓起義軍抓住了機會,趁機大敗於他,這也讓起義軍頓時起了氣勢。

無奈之下,皇帝再一次派出了左良玉,果然他是最厲害的人,他一出馬,這些起義軍就紛紛頹敗。直到李自成這夥人起義,才讓他嘗到了敗績。

當時的李自成基本上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他與左良玉相遇,何時依然沒有例外,左良玉第一次吃到了失敗的滋味,並且退回城池,但是卻一直沒有得到朝廷的援助。

崇禎自縊置之不理

在這之後,她也就不再抵抗李自成的軍隊,這也導致後者直接逼到了北京城外,而崇禎皇帝也不得不自殺結束生命。

但其實,在這時,明朝手中還是有兵力的,只不過這些將軍們沒有一個出手相救,全都置之不理,其中包括吳三桂、左良玉等人。而說起置之不理的原因,左良玉也有很多。

首先,對左良玉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這個朝廷不值得被信任了,因為當他最困難的時候,朝廷卻沒有派出援軍支援。

而且甚至連軍人的軍餉都發不出來了,這樣的政權何以為繼,當然讓人產生了強烈的不信任感。

這也是他放棄繼續拯救明朝政權,不想把這個寶押在崇禎皇帝和明朝朝廷的原因。

其次,就是李自成非常厲害。

因為和他親自交手過,比拼過,這個闖王確實和其他的農民起義軍首領不一樣,他有著將軍一樣的本領和見識。

而且很重要的是,他的士兵們訓練有素,讓人非常忌憚。雖然之前的吳三桂有過帶兵打勝仗的經驗,李自成也非常忌憚他,但是一旦吳三桂遠離京城,李自成便會殺回來。

所以,在當時吳三桂不在京城的情況下,勢單力薄的左良玉當然不願意冒險,所以他就選擇了沉默,也沒有出手相助。

其實,這些原因就是對明朝政府的不信任,以及不團結,或許當時這些將軍團結起來,打壓起義軍,對抗清軍,明朝也不會覆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