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藥不是糖!寶塔糖和小糖丸,救過你,騙過你,為啥都停用了?

中醫科李醫生 發佈 2022-08-16T06:21:51.249202+00:00

說起救人,大家馬上會想到嗚嗚叫的救護車、繁忙的醫院,說起騙娃,不是在家裡就是在幼兒園和大街上,這兩個之間有什麼聯繫嗎?


說起救人,大家馬上會想到嗚嗚叫的救護車、繁忙的醫院,說起騙娃,不是在家裡就是在幼兒園和大街上,這兩個之間有什麼聯繫嗎?

有聯繫,要知道,小孩子雖然懵懂,但已經會判斷那些穿白大褂、笑眯眯的阿姨姐姐哥哥們,其實是「恐怖」得要命,拿個小管子一紮,手臂痛好久。或者拿一些花花綠綠的、很苦的東西,還要喝下去。


但生病要及時治,一些疫苗要強制打。小孩們不樂意也要執行,那怎麼讓小孩樂意接受呢?醫護人員和專家想到一塊去了:用糖果!


全國的小朋友對糖的愛好是統一的,主要是甜味太誘人。如果你已經是40歲開外,你一定吃過兩顆糖:一顆是裹有救命疫苗的,一顆是驅趕肚子蛔蟲的。它們分別叫「脊灰糖丸」、「寶塔糖」。

一、什麼是寶塔糖,怎麼來的?

上世紀五十年代,生活條件艱苦,不像現在有自來水。人們口渴了就喝井水、河水、山溝水,基本是生水喝進肚子裡,由於沒經煮沸,有一些寄生蟲卵,如蛔蟲卵,在人體腸道里生出大量幼蟲,靠吸食人體營養慢慢長大,長度可達10—20厘米。


人得了蛔蟲病,還會通過糞便循環傳播,人變得消瘦、乏力、不想吃飯、眼睛發藍,臉上還會有蟲斑,而且蟲子會在腸道亂鑽,引起炎症、劇痛,嚴重干擾生活,有的重症蛔蟲患者患併發症痛苦離世。

國家組織衛生專家攻關,找到了有效藥物,叫蛔蒿,但這個藥生長在北極圈,原料國內沒有,且制出來很苦,難以下咽。由於當時和蘇聯關係不錯,蘇聯提供了原料和機器,專家們再把藥放到糖丸里,製成寶塔的形狀。就這樣,風靡全國的寶塔糖出現了。


寶塔糖,實際是含有「山道年」成分的驅蟲口服藥物,服用之後可讓蛔蟲失活,再用瀉藥就混在糞便中排出來,解決人們大量感染蛔蟲的問題。40—60歲的人群,大部分吃過「寶塔糖」。大人們讓小孩吃蛔蟲藥,也是騙小孩吃糖,不知不覺解決問題。

二、什麼是脊灰糖丸,怎麼來的?

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內爆發了脊髓灰質炎疫情,又叫「小兒ma痹症」,這是令兒童突然癱瘓和死亡的惡疾,半年時間造成1680人癱瘓,466人死亡。


經過緊急會診,查清是脊髓灰質炎病毒造成的,解決方法有兩種:一是從美國引進昂貴的個體疫苗,二是到蘇聯學習尚未研製成功的疫苗,回來自己製造。鑑於當時的形勢和經濟因素,決定選擇第二個方案,專家顧方舟臨危受命。

後來,歷經千辛萬苦,1960年,研發出經過動物試驗合格的疫苗,但尚未有人體試驗。為了及早解決問題,顧方舟毅然用自己剛滿月的小孩當「試驗品」,冒著骨肉隨時致殘或離世的巨大風險。其他科研人員深為感動,也有樣學樣。就這樣,我國對付「脊灰炎」的疫苗成功了。


但如何讓小孩都樂意吃下苦味的疫苗呢?大家集思廣益,想到了將液態疫苗變為固態的糖丸的壯舉。實踐證明極其成功,小孩在愉快的體驗中,心甘情願接種疫苗。


「脊灰糖丸」疫苗,讓我國發病率從五十年代十萬分之4.06,降到1993年的十萬分之0.046。2000年,我國宣布基本消滅「脊髓灰質炎」。

三、寶塔糖和「脊灰糖丸」,後來結果怎樣了

這兩款糖丸的結果大不相同:


寶塔糖成為一個悲劇:一方面由於大量生產,沒有計劃,導致大量寶塔糖滯留在倉庫;另一方面,在中蘇關係惡化後,寶塔糖的蛔蒿原材料也斷絕了。雖然前期蛔蒿引種成功,但由於大量寶塔糖積壓,不再種植,若干年後才發現種子過期了,成為一個遺憾。

隨著1982年新一代蛔蟲藥面世,寶塔糖慢慢被淘汰了。


脊灰糖丸成為一個喜劇:1964年全國推廣,1978年,糖丸正式成為免疫計劃內容,即每個孩子都要吃到,現在45歲以下的中年人,當時都被「騙吃過」。1995年起,至今未發現本土病毒病例,2000年我國正式宣布基本消滅「脊灰炎」。

現在,新一代脊灰炎液態疫苗已面世,糖丸退出了歷史舞台。

歷史在向前發展,兩顆糖丸,都是緊要關頭,臨危受命出現,救了很多人,騙了很多娃。但後來結果大不相同,令人唏噓感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