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難耐,帶你回顧北美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沙塵暴-「塵盆」

新緣益馬 發佈 2022-08-16T10:14:10.264015+00:00

本該是快到了轉涼的季節,可神州大地依然是酷暑難耐,許多地方的高溫都突破了歷史極值。高溫給土地帶來乾旱,也給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從20世紀北美大陸最嚴重的一次沙塵暴——「塵盆」便可窺知一二。

前言

詩經有言:「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本該是快到了轉涼的季節,可神州大地依然是酷暑難耐,許多地方的高溫都突破了歷史極值。高溫給土地帶來乾旱,也給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從20世紀北美大陸最嚴重的一次沙塵暴——「塵盆(Dust Bowl)」便可窺知一二。

塵盆(Dust Bowl)得名於美國南部的平原地區,也是本次災難席捲的主要地區。從德克薩斯州內布拉斯加州,1931年到1940年,長達九年的大風與灰塵摧毀了該地的經濟,畜牧因乾旱而渴死,農作物歉收,農民被迫移民前往其他地區謀求生計。


是什麼導致了「塵盆」的出現?

災難的誕生往往並不是偶然的,人類對自然不加節制的索取也有可能成為導火索。以回顧性的眼光來看,美國聯邦的土地政策農業作物的選擇區域異常的高溫第一次世界大戰都或多或少地促成了這次災害的爆發。

事情要從上上個世紀說起,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為了讓西部土地得到有效的開發,聯邦政府於1862年頒布了《宅地法》(Homestead Acts),也被稱為公地放領法。任何美國公民只要定居並耕種年,就可以獲得160英畝以下的免費土地。這聽起來是不是特別吸引人?於是拓荒者們趨之若鶩,把平原改造成牧場和農田,1909年通過的《擴大宅基地法》又把這一數字提升到了320英畝。20世紀初短暫的潮濕天氣也讓人們對生態產生了錯誤的判斷,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導致的糧食短缺所引發的小麥價格上漲,農民們把數百萬畝的農作物全都改種小麥。但在那時美國進入大蕭條時期,小麥價格暴跌,別無他法的農民們只有開墾更多的草原來種植農作物以平衡每況愈下的收入。

於是,從1931年異常高溫而導致的乾旱開始,災難爆發了。


「塵盆」使美國人成為自己國家的難民

1932年,沙塵暴的數量正在增加,已被報導的次數達到14次,預計次年將會達到38

1934年,沙塵暴從平原蔓延開來,覆蓋了美國75%的地區,影響了27個州的經濟

1934年,根據《1934年農業年鑑》大約3500萬英畝的耕地無法耕種,1億英畝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失去了全部或大部分表層土壤,與此同時,1.25億英畝的土地正在迅速失去表層土壤。

1935年,在科羅拉多州的一次會議上,專家們發現近一年南部地區有8.5億噸的表層土被吹走..................

居住在當地的人民被迫開啟了「流浪美國」計劃。到1940年,已有250萬人遷出遭到沙塵暴侵襲的州——新墨西哥州、德克薩斯州、科羅拉多州、俄克拉荷馬州、內布拉斯加州和堪薩斯州,其中,20萬人搬到了加利福尼亞州,失去生計的人們居住在棚戶區或者帳篷里,有的人依靠政府的救濟生活,有的人和當地人搶飯碗。有一個帶有歧視意味的詞Okies」專門用來稱呼這群可憐的難民,直到他們搬進了新社區,他們的孩子上了小學也依然被歧視。

災難的發生絕不是巧合,循著歷史的遺蹟,我們或許會找到一絲的規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