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千頃瀚海,今日蟹肥糧豐!鎮賚縣打造稻漁綜合種養工程,實現了秋季大豐收

吉報調查 發佈 2022-09-21T08:21:32.500202+00:00

九月,秋高氣爽,鎮賚縣南崗子村王法勝經營的水塘里傳來陣陣稻香。滿載著河蟹的捕撈船緩緩靠岸,工人們帶著豐收的喜悅滿載而歸。袋子裡,每隻大約三兩重的河蟹吐著泡泡、揮舞著蟹鉗。王法勝說,他承包的這片水域有100多垧:「我是第一次養蟹,今年蟹的產量非常好,一天一千多斤。

九月,秋高氣爽,鎮賚縣南崗子村王法勝經營的水塘里傳來陣陣稻香。滿載著河蟹的捕撈船緩緩靠岸,工人們帶著豐收的喜悅滿載而歸。

袋子裡,每隻大約三兩重的河蟹吐著泡泡、揮舞著蟹鉗。王法勝說,他承包的這片水域有100多垧:「我是第一次養蟹,今年蟹的產量非常好,一天一千多斤。最好的價是賣到35一斤,預計產量有七八萬斤。」

十多年前,鎮賚縣廣袤的土地上漫天風沙,白茫茫的鹽鹼灘一望無際。生活在這裡的人靠種玉米、小麥維持生活,收成上只能靠天吃飯。

最近幾年,隨著河湖連通工程大水網的形成,鎮賚縣鹽鹼灘變廢為寶,成了「水多地肥稻香」的沃土。同時,利用稻田資源,實施以稻養漁,以漁促稻,糧漁雙贏的稻漁綜合種養工程,實現了「一田兩用、一水雙收、漁糧共贏」。

「今年河蟹養殖的效益確實不錯,目前捕撈上來的大概有三四萬斤。一斤能賣三十左右,銷量沒問題,有來自江蘇、上海、瀋陽、盤錦的訂單。」談起這幾年稻漁綜合種養的好處,鎮賚縣盛家圍子村李文勝笑得合不攏嘴。

區別於傳統稻田種植,稻漁綜合種養將水稻種植與水產養殖有機結合,構建稻和魚、稻和蟹共生的生態循環系統,一水兩用,一田兩收。

在稻蟹、稻魚共生的種養環境中,蟹和魚可以清除田中雜草,吃掉害蟲,排泄物用以肥田,既改善了水質條件,優化了土壤結構,又可以大幅度提高稻穀的質量。

如今生態美了,環境好了,鎮賚縣變成吸引外地客商前來投資的「梧桐樹」,來自全國各地的「鳳凰」前來投資興業。有了賺頭,農民才有奔頭,產業才能發展。

「在養蟹的過程中,能更好地提升黑土的肥度。養完幾年蟹後,水稻的附加值有所提升,變成了生態米、蟹田米,生物鏈得到了平衡,也帶動了周邊的人養蟹,今年得有50多戶。預計到2025年,全縣會突破1000戶。」談起稻漁、稻蟹綜合種養帶來的收益,來自安徽的投資商葛俊信心滿滿。

為了解決養殖戶的銷售問題,2021年8月,一汽集團投資建設了鎮賚縣吉黑蒙水產品交易市場,吸納全國客商60多戶,分布全國多個省份,20多個城市,實現螃蟹交易量360萬斤,交易額1.38億元。

昔日吉林西部寸草不生的千頃瀚海,如今迎來了蟹肥糧豐。眼下正值螃蟹收穫季,一台台大小車輛,日夜不停地將「青殼、白肚、金爪、黃毛」等各類型嫩江蟹發往全國各地。

來自江蘇的客商王浩說,這裡的螃蟹供不應求:「公蟹每斤十幾二十塊,母蟹三四十塊。有瀋陽的,天津的,北京的等各個地方的訂單,每天的量都不夠賣,一個上午就能批發出5000公斤。」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韓政武 馬也 潘振鐸 周偉

編輯:馬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