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沙河口——懷柔聖泉山人文記(之二)

浩淼wd 發佈 2022-09-22T10:07:50.048748+00:00

圖文/王海清流遠自千山落響水奔淙到口頭聖泉寺前的懷沙河,是懷柔境內一條古老而鮮活的河流。她厚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淤淀了山前平原,灌溉了豐年。明清時期,以該河出山口為界,上游和中游廣大地區轄於昌平州,河尾之地則隸屬懷柔縣。懷柔和昌平交界的山口河頭附近,就是「口頭」。

圖文/王海


清流遠自千山落

響水奔淙到口頭


聖泉寺前的懷沙河,是懷柔境內一條古老而鮮活的河流。她厚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淤淀了山前平原,灌溉了豐年。

明清時期,以該河出山口為界,上游和中游廣大地區轄於昌平州,河尾之地則隸屬懷柔縣。懷柔和昌平交界的山口河頭附近,就是「口頭」。

河口右側的自然高台地,傍山環水,土厚水豐,古代各時期都有人戶長居或短住,至明代聚落成村,名曰「口頭村」。

懷沙河自村後東繞南去,期間又有支流小溪穿村東行。實然是,山情水韻,屋瓦鱗鱗;村樹森蔚,渚煙微微。

若佇足聖泉山之巔,隨意南望,那座襟山帶水的懷柔小城就會舒然眼底。然而,最奪人目光的則是懷柔城右邊那一湖玲瓏碧水。這一泓朝浸晨陽、暮灑夕暉、晝映山黛、夜浮星月的湖水,就是蜚聲於世的「懷柔水庫」。

如若舉目水庫的上游,即可見那清洌的懷沙河水自塞外潺唱而來,行至口頭村東遇山阻擋,水流急忙南折,曲行東南,漸漸朦朧在一片蒼茫的渺遠。

此時,你也許會由這城、這山、這水的美景,而聯想到范希文的「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了。而清代詩人劉震在《登峰山頂》詩中,則是站在峰山頂上,由東南向西北口頭方向眺望的:

「兩袖天風白晝寒,置身今在朔雲端。昨朝橋梓村前過,卻望青冥十八盤」。劉震看得很遠,他目光從山頂掠過山下的橋梓向西北望去,東莊、辛莊、北宅、凱甲墳、口頭一帶,村舍朦朧,樹木蒼然;再北望就是九龍山連接西北盤迂的山嶺和長城古塞了。

懷沙河,在歷史上有「朝鯉河」、「渤海水」之稱。但《昌平州外志》認為「朝鯉河」即潮河,古之鮑邱水,而不是今天的懷沙河。然而,《康熙·懷柔縣誌》中的一首《釣魚台》詩,其詩義所含的古「潮鯉河」應該就是今天的懷沙河。

因為,古文中的「七度水」、詩中的「七渡流」或「黃頒水」,都是指今天的懷九河。懷沙河自西向東瀟灑而來,流至聖泉寺前,遇口頭東山阻擋,形成拐點,一路東南行,經白莊(紅軍莊)村南東流,在釣魚台與懷九河會流,形成了今天水庫下游的懷河。古詩文雖對「朝鯉河」之稱有歧義,但對「渤海水」即懷沙河的觀點卻是一致的。

《光緒昌平州志· 山川記》,記載了「渤海水」,以及今天的懷沙河會入「黃花鎮川河」(懷九河)的情勢:

「渤海水 其源亦有四。一響水湖,一泉水溝,一珍珠泉,一慕田谷。以其同會於渤海所前,故以渤海名也。響水湖在磨石口外,由水關流入,東南經南冶村北,右合水泉溝水。其水由南冶口流入,東南會響水湖水也。又東南至渤海所前,左合珍珠泉慕田谷兩水。珍珠泉田仙谷內,東南流經新營城前,左合慕田谷水。又西南會於渤海所南也。渤海水又東南流,過八渡河嶺,又東南,至釣魚台,會黃花鎮川河(右山中河道,及至出山,已入懷柔界矣)」。

「黃花鎮川河」納入懷沙河水後經順義入白河的路徑是:「黃花鎮川河一名水谷河,其源有四,一荒坡梁,一蠍子石,一鳳凰坨,一黑山寨。以其同會於黃花鎮前,故以黃花鎮川名也。……東南經九渡河村南……至谷口村前,又東南經懷柔界釣魚台渤海水注焉。

清末在口頭村設帳開館教學的懷柔文人劉慶堂有《河上有懷》詩:「源源渤海繞村頭,日向東南潞水流。試訴私情多少話,可能寄去到通州」。詩首句的「源源渤海」即指村後源源不斷地繞過口頭村今懷稱沙河的「渤海水」。

文化底蘊豐厚的懷沙河,在農耕文明時期,曾為懷河兒女灌溉了永遠的年豐;在現代化建設的今天,她依然在為人們充瀛著生活的富樂。

她雖然不是名川。但她曾驅動著一盤盤水磨,研磨了早期工業的文明。也曾推轉一盤盤水碾,為豐收碾唱出古老的民歌。

幾千年來,懷沙河水以自己的無私,為燕北大地浸潤了文明的種子,廣澤了芸芸眾生。她以自己的至柔至剛,把鋼筋水泥凝結成廣廈高樓、路橋民居。

她以自己的無形而依勢化形,或激之於潭、潺之於河、盪之於湖,亦或滋之於生命、潤之於花木。

她睿智而靈動,遇寒而冰、遇火成氣、遇日炙而成雲霧,在追求永恆的存在和美麗的同時,調節著宜人的氣候,溫潤著適物的泥土。

2008年秋初稿,2021年夏日整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