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補習班「餵」大的華裔孩子,扎堆美版「海淀黃莊」

嗶嗶精兒 發佈 2022-09-24T21:12:39.878204+00:00

因為擔心「三年級現象」在女兒身上發生,所以她在暑假期間給女兒報了人文——語文和邏輯——數學兩個補習班,希望能助三年級的女兒一臂之力。

開學伊始,神獸歸籠,家長們普天同慶,但朋友最近卻比較愁。

因為擔心「三年級現象」在女兒身上發生,所以她在暑假期間給女兒報了人文——語文和邏輯——數學兩個補習班,希望能助三年級的女兒一臂之力。結果課沒補幾節,女兒成了密切接觸者,一家子現在居家隔離,還剩一周「刑滿釋放」。

看著小區里其他家長開開心心送孩子上學,她們全家只能把「鐵窗淚」唱。

我這才知道,雖然雙減精神一再被拿出來強調,但補習班並沒有「滅絕」(至少在小城市),它以頑強的生命力變換著各種名稱滿足著家長們的剛需。

補習班向來是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家長最喜聞樂見的活動項目,家長們不惜一擲千金、搭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希望通過補習班讓孩子們捷足先登、彎道超車。即使亞裔家長們到了以寬鬆和快樂教育著稱的美國公立小學,也能颳起補習班的旋風,讓大家一起翩翩起舞卷呀卷。


加州媽媽的焦慮:

補習班,報還是不報?

我從網上看到一位剛搬家到加州的媽媽的煩惱,第一件事便是被周圍的補習班卷到內傷。

本來無意給孩子搶跑、刷題,但架不住周圍的家長都在催娃往前學。加之補習班督促家長趕超私校、販賣焦慮。果然,讓這位媽媽成功焦慮了。

不少家長回帖,話術不同,但核心相同:不雞。

家長們都知道一個道理:牛娃不用補,給本AoPS (Art of Problem Solving)的書自學就搞定。熊娃補也沒用,是不可能靠補習變身牛娃的。如果補習班真有效,那遍地都是牛娃了。

牛娃從來都不是補習班熬出來的,家長們也要認清自己基因的成色,真想要改變孩子的階層、給孩子一個好的未來,與其雞娃,不如雞己

道理沒錯,可身處推娃中心的家長們都知道,就算你有一顆想躺平的心,大環境也會拎著你支棱起來。

在美國,其他種族的孩子可能會有快樂教育,但是華裔(亞裔)的孩子「不配」擁有這份快樂。


美版「海淀黃莊」補習班一條街

在華裔家長看來,報不報補習班從來不是一個問題,報幾個才是問題

曾經,宇宙補習班的盡頭在海淀黃莊,那裡開了掛的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能提前「搶跑」、擠進「快車道」,他們攜帶著孩子奔波於各種輔導班、課外班。在外人看來瘋狂甚至妖魔化的補習班、培訓班卻是孩子在學齡期的家長們不可或缺的「武器」。

在美國的加州,華人聚集最密集的區域之一,也有一條美版的「海淀黃莊」補習班街道:Cupertino 的De Anza Blvd,(另外兩條Palo Alto的EL Camino Real 和MSJ的Mission Blvd可以作為補充)這裡的補習班包括:Kwan Academy、Mathnasium Of Cupertino、Insight Education、Youth Education Success School、Leadership Academy、Polygon Academy、Spider Smart writing Cupertino……

琴棋書畫、聽說讀寫、數理化編程應有盡有,滿足家長雞娃的所有需求。其中,像RSM (The Russian School of Mathematics)這類數學補習班最受華人家長追捧。

靠近我家車程30分鐘有一個RSM機構,我上網查了一下,二年級的數學班已經滿員,一年級的名額也所剩無幾。

數年前Think academy(學而思)入駐,因為家長們更熟悉,一舉成為當地華人家長的心頭寶。

我也上Think academy的官網看了一下,一年級的數學課程幾乎都滿員:

性價比最高也是最便宜的課程,15節課890美金,平均一節課60美金(人民幣400元左右)。

Think academy的數學備受華人家長追捧,大家之所以們對數學「情根深種」、迫不及待讓孩子提前學,一方面是「種族基因」作祟,身為華裔,數學不好國外有種對不起列祖列宗的感覺。

另一方面,這些家長普遍也是靠著數理化的出身出國留學讀書、找工作、拿身份留在了美國,成為第一代移民。

據統計,截止到2019年,在美華人大約550萬51%華人從事專業技術、管理等工作;中國985高校畢業校友20多萬在美國高科技企業或高校機構工作。

可以說,數理化是大家安身立命的基礎也不為過

加之Think academy這類補習班也很懂華人家長的心思,一對一評估孩子水平、免費的練習冊下載、建群拉人、搞促銷……全方位迎合華人家長的需求。

既有內部的需求、又有外部的「糖衣炮彈」,難怪華人家長會在補習班這條路上泥牛入海。


即使不為了爬藤、上名校,

華人家長對補習班依然情有獨鍾

當然,也不是所有給孩子報補習班的家長都是為了讓孩子爬藤、上頂尖名校。

我認識的一對家長,夫妻倆在國內大學畢業後前往美國留學,目前夫妻倆均在矽谷工作,家有兩個孩子,都在評分8分的公立小學就讀。老大讀三年級,老二剛上Kindergarten,弟弟也開始步哥哥後塵,被爸媽送去了數學補習班。

媽媽和我說,他們沒指望孩子爬藤、讀頂尖名校,兩口子並不是很典型的雞娃家長,之所以還是給孩子報補習班,是因為美國公立學校的數學實在「沒眼看」

這位媽媽告訴我,國內小學對計算的要求非常高,一二年級要求熟練快速的掌握加減乘除計算,國內上完一年級要求孩子在5分鐘之內做完100題的加減法(100以內),二年級要求在4分鐘內做完100題的加減乘除。

在美國這些要求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很多美國孩子在二年級結束的時候還在做20以內的加減法。讀了三年級,來來回回也只是在做100以內的加減法,而國內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已經學了四則運算的綜合應用、分數的初步認識、甚至統計的基礎知識。

他們只是向國內看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跟上國內同齡孩子的數學水平,僅此而已

這位媽媽也是從初中起就加入到補習班大軍的一份子,非常習慣依靠補習班提高成績。她認為提升成績是補習班的主要功能,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的努力、專注、競爭、對目標完成的決心,是參加補習班帶來的附加價值。

據說,華裔雞娃的家長們總結出的名校標配的公式是:名校標配 = 好成績 + 1 項體育+ 1 門藝術 + 10 項社會活動。無論是從這些條件里找安全感,還是跳出安全感想提升「軟實力」,補習班都是華人家長望子成龍路上不可或缺的關鍵。

但從小被補習班「餵大」的這些孩子,他們的成績如何?走出校園後的人生又過得怎麼樣?


被補習班「餵」大的華裔孩子,

後來都怎麼樣了?

我們先看幾組數據:

2022年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MO)中,代表美國隊獲得金牌的幾乎全是華裔

MIT 錄取的2022屆本科新生里,亞裔占40%

華裔家長會想盡辦法讓孩子們考入好大學。所以培養孩子不遺餘力,送各類複習班,PSAT、SAT、 ACT、英語寫作、論文寫作……只要對考大學有用的班,家長都願意送孩子去上。而且在上補習班之餘,華人家長們也不忘在家裡敦促孩子學習,並因此而誕生了華裔家長的專屬名詞「虎媽」。所以,大部分華裔孩子的功課都非常好,大學需要的考試也都考得很好。

但「高光時刻」似乎也僅僅止步於進入好大學的那一刻,之後大家總有點後勁不足的感覺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華裔和印度裔的對比。

在學術界,很多著名院校的學院已經有了印度裔校長和院長,比如:哈佛大學、西北大學、紐約大學和喬治敦大學。

在醫療界,印度裔的占比也遠遠高於華裔,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United States Surgeon General)的掌舵人Vivek H. Murthy就是印度裔:

此外,印度人擁有超過50%美國的獨立藥房,超過10%的美國醫生是印度裔。你很難想像,在美國的印度裔醫生占全美總醫生人數的10%,但在美的印度裔只占全美總人口的1%,這一比例遠遠高於其他族裔。

另外,在矽谷這個亞裔占據半壁江山的地盤華裔和印度裔取得的成就就更明顯了。華裔高管創新者寥寥無幾,而印度裔的孩子們卻勢頭猛進、成為新一代的掌舵人。

目前幾家科技巨頭公司,除了蘋果、特斯拉之外,幾乎全都被印度裔CEO包圍(微軟、谷歌、IBM、Adobe)。而在其它世界500強企業中,如百事可樂、萬事達、聯合利華、標準普爾等,其CEO級別的高管位置也都被或曾被印度人收入囊中。

除了CEO這一金字塔尖的人群,即便只是在網際網路巨頭公司的管理層崗位和工程師中,印度人的占比也非常高。數據顯示,矽谷有三分之一的工程師是來自印度,中高層管理者中印度人的比例則更高。

而以技術聞名的華裔工程師,雖然普遍都投身一線技術崗位,但上升到CEO(不是以創始人身份)的案例寥寥無幾


寫在最後

諸多華人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傾注所有時,很多人求得無非也就是希望孩子有一個安穩、快樂、稍微不錯一點的生活。只是不知道,當初那些奮力雞娃的家長們對孩子將來的「結果」是滿意的。

作為一代移民,華裔家長自己吃了考試和學歷的紅利,上升到了一個更好的平台,大家自然希望把這一套本領「言傳身教」給下一代。但很多家長留給下一代的也僅僅而已。除了讓孩子努力學習在高分和好大學上有一席之地外,家長們也實在不知道在「雞娃」的路上還能在哪裡發力。

吳軍博士在《大學之路》一書中寫道:「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情,我們不必擔心輸在起跑線上,因為世界上的大部分人跑到一半就不會再跑了,只要你在自我教育的道路上堅持足夠久,一定能夠成為那個笑到最後的人。」

也許,我們的家長就是過於看重「起跑線」了,反而忘記了人生其實是一場馬拉松。如果在起跑線上搶到了更好的位置但卻過早放棄了人生的馬拉松,這種努力拼搏意義究竟幾何,值得我們深思。

本期福利

開學季來臨,開學計劃整起來~我們為大家準備了兩份關於時間管理的資源:

1.《A Short Guide to Time Management》,一份來自伯明罕大學的青少年時間管理指南,八條實用小技巧,提高孩子時間管理能力,打敗拖延症,實現work-life balance。

2.《Time Management Worksheet》,是一份日程計劃表,簡單實用。孩子跟著模板制定每日行程,能高效利用好每一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