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錫聯入川繳獲銅塊子,以為沒用拿來墊床,李先念:趕快都找回來

青史佐酒 發佈 2022-09-26T11:51:41.563795+00:00

一、哭著當兵的紅小鬼1929年,在徐向前、許繼慎的領導下,鄂豫皖紅軍迎來的一個大發展的時期,因為戰績輝煌、深得民心,所以參軍的人數也是飛速上漲。為了整合編制,一部分游擊隊也在七里坪改編為了紅軍。

一、哭著當兵的紅小鬼

1929年,在徐向前、許繼慎的領導下,鄂豫皖紅軍迎來的一個大發展的時期,因為戰績輝煌、深得民心,所以參軍的人數也是飛速上漲。


為了整合編制,一部分游擊隊也在七里坪改編為了紅軍。不過因為小規模的游擊隊招人向來沒有條件,隊員自然也是什麼樣的都有,特別是其中的一幫「紅小鬼」,年紀不大,態度卻很強硬,一定要參軍,有的甚至乾脆耍潑賴在部隊上就不走了。後來的開國上將陳錫聯,就是其中一個典型。

當時的陳錫聯只有14歲,新兵連長按花名冊點名時,他為了能夠順利參軍,故意把自己年齡多報了1歲,哪知連長還是嫌他太小,擺擺手讓他早點回家。陳錫聯央求了半天,見連長還沒鬆口,一股楞勁就上來了,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嘴裡還振振有詞:


「我偷著跑出來,就是為了參加革命,不讓參加紅軍,游擊隊也沒了,敵人要抓我,我怎麼活啊?」


那連長自己年紀也不大,被個小娃娃這麼一哭,心也軟了,最後只能破例讓陳錫聯留在部隊餵馬。只要能留下來,陳錫聯其他的也不計較,再加上他人小鬼大,沒過多久就跟連長混熟了,一來二去還是被正式批准入伍,編入了主力紅軍的序列。


陳錫聯的經歷,其實也代表了當時鄂豫皖老百姓最廣泛的訴求,對於他們來說,紅軍就是人民自己的隊伍,只要能參加紅軍,哪怕千難萬險也在所不惜。陳錫聯後來就曾深入剖析過自己革命的原因:


第一:生活所迫

陳錫聯出身貧苦家庭,3歲時父親去世,靠母親一人辛茹苦養大,家中幾個孩子吃不飽,穿不暖,每天都在生死線上掙扎。在那個時代,窮人們很多的權力都被剝奪,哪怕再勤勞也養不活自己,為了生存只有革命。


第二:大革命的影響

鄂豫皖是紅軍的發源地之一,轟轟烈烈的黃麻起義帶給老百姓的影響是極其震撼的,他們第一次意識到只要拿起武器,豎起旗幟,就可以反抗壓迫,過上平等的生活,窮人也可以當家作主。


第三:性格使然

陳錫聯8歲起被送到地主家放牛,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放了六年的牛,挨了六年的打」。從小吃苦受累,飽受欺負,讓陳錫聯養成了倔強任性,敢於反抗的性格,他不願意向強大的壓迫低頭,所以在見到紅軍後,鐵了心就要跟著部隊走。


不過雖說意志堅定,也有過游擊隊時期的經驗,但頭一次當兵的陳錫聯,還是有些怯場。楊平口伏擊戰是陳錫聯參加的首場戰鬥,當時敵人大炮轟過一輪,他哪見過這樣驚天動地的響動,趴在地上一動也不敢動。


碰到個脾氣大的班長,看到這種兵直接就上手打了,也幸虧陳錫聯運氣不錯,他當時的班長正是孫玉清。

孫玉清是後來紅四方面軍有名的英雄軍長,指揮作戰果敢勇猛,但私下裡卻很平易近人,能和普通戰士打成一片。在戰場看到陳錫聯一聽炮聲就趴著不動,知道這是新兵沒見過大世面被嚇著了。他叫起陳錫聯,也不罵他,而是把他拉到自己的身後,告訴他:


「不要怕,跟在我後面,學著我的樣子,往前沖!」


有班長擋在前面,陳錫聯膽子一下就大了。他跟著孫玉清,有樣學樣,弓著腰,手裡拿著一把大馬刀,嘴裡大喊「沖啊!沖啊!」跟著部隊一舉攻上敵人陣地。


一場勝利,不僅帶來了榮譽,還讓小個子的陳錫聯去除了對炮聲的害怕。一個月後,紅軍再次出手,奇襲花園鎮,陳錫聯一馬當先沖入敵陣,俘虜了敵軍一個書記官,還繳獲了一支紅色派克鋼筆。


連著幾仗下來,陳錫聯是越戰越勇,加上人又機靈,每戰必有繳獲,營長高漢楚在戰後講評時更是把他當作戰鬥典型來夸:


「小胖人小志氣大,打仗很勇敢,就像一個小鋼炮!」


陳錫聯年紀小,臉又圓,開始戰友們都親切稱呼他為「小胖」。後來看到他小小年紀打仗卻非常生猛,大家也都順著營長的話給他起了個新綽號「小鋼炮」。在當時的紅軍眼中,小鋼炮就是他們見過威力最大的武器,用它來形容陳錫聯再合適不過。


11月7日,紅四方面軍在七里坪正式成立,徐向前擔任總指揮,並在接下來的半年之內連續發起黃安、商潢、蘇家埠、潢光四大戰役,殲滅敵人正規軍40個團近6萬餘人。在徐向前的指揮下,陳錫聯每戰必與,在戰火中不斷成長,累立戰功,並成功當上了連指導員。


這一段時期,是陳錫聯軍旅生涯最幸福的一個階段。他年紀小,人緣好,當兵以來班長、營長都很照顧他,甚至連總指揮徐向前也知道軍中有這麼一個大名鼎鼎的「小鋼炮」。再加上部隊裡都是大別山的老鄉、同齡的戰友,這種其樂融融,團結一致的氛圍,是曾經作為放牛娃的陳錫聯從未體驗過的。

不過陳錫聯也同樣不會想到,這樣幸福的時光非常短暫。


二、西征

1932年年尾,敵人集結重兵發動第四次「大圍剿」,鄂豫皖根據地四面受敵,紅軍能夠周旋的範圍越來越小。為了保存實力,紅四方面軍不得不被迫西征,前往四川建立全新的川陝根據地。


少年從軍,陳錫聯一直奮戰正在鄂豫皖,從沒有走出過生養自己的大別山,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如今隨軍遠征,他心裡還有太多的割捨不下。


陳錫聯離家時,家中還有兩個姐姐,一個弟弟。姐姐膽小,連討飯都不敢,弟弟也才八九歲,做不得重活。十多歲的陳錫聯,是除了母親之外唯一的頂樑柱。但偏偏他又一心想要參加紅軍,母親怎麼也勸不住。


為了家庭生計,也因為捨不得兒子,母親一直不讓陳錫聯投奔紅軍,甚至晚上睡覺都要將一根細繩系在自己和兒子的手腕上,一旦有動靜就能馬上發覺。但這樣簡單的防範措施,怎麼防得住人小鬼大的陳錫聯,他趁著母親熟睡,悄悄解開細繩,栓在椅子把守上,偷偷溜出了家門。


這一離家,就再也沒有回去。如今就要離開家鄉,革命千難萬險,也許再也沒有機會回來,母親怎麼辦,姐弟怎麼辦,陳錫聯不敢想,又不得不想。作為兒子,他也許是不合格的,但忠孝自古難兩全,如果所有人都只是想著一生守好小家,那麼誰來闖出一個清明的世道。


西征的艱苦,並不亞於長征。要進四川就要翻越大巴山,那是一條號稱鳥都飛不過去的天險蜀道。一些當地老百姓得知消息,攔住紅軍的先頭部隊就不讓走,一邊流淚一邊勸:


「冰雪封山,大巴山上全是懸崖峭壁,根本沒有路,你們上去是在找死啊!」


但陳錫聯和戰友們也一直堅定一個念頭:


「我們紅軍連死都不怕,還怕一座大巴山嗎?」


12月19日,紅四方面軍開始翻越大巴山,單衣草鞋,4斤炒麵,這是戰士們唯一的後勤保障。沒有路就一邊走一邊鑿,然後用稻草鋪著防滑,晚上睡覺就裹著背包上的油布取暖。很多的戰士扛不住疲憊,睡著之後就再也沒有醒來。

當紅軍突然出現在大巴山南麓時,整個川中都震動了。自從進入軍閥混戰的時代後,四川就沒有太平過,甚至可以說是徹底亂了套。劉文輝、劉湘、劉存厚、楊森、田頌堯、鄧錫侯、李佳鈺、羅澤州,這些軍閥勢力各自割據川地,明爭暗鬥,相互攻伐,個個都有統一四川的野心。


進入川北,就是老牌軍閥田頌堯、劉厚存的地盤,陳錫聯剛到這裡時,第一感覺只有兩個字—心寒。陳錫聯原本認為,家鄉鄂豫皖的老百姓生活已經萬分艱難,哪想到在這號稱「天府之國」的四川,老百姓的生活更是水深火熱。

田頌堯人稱「坐地虎」,在四川割據多年,窮兵黷武,對老百姓更是肆意剝削,大肆巧立各種稅目盤剝百姓,結婚要交「擇配捐」,烤火要交「火籠捐」,甚至上廁所都有所謂的「茅廁捐」。川北百姓對田頌堯恨之入骨,罵他:「自古未聞糞有稅,如今只有屁無捐。」民怨沸騰,田頌堯倒是無所謂,甚至公然對外宣傳:「殺人可恕,欠稅難容。」


和田頌堯相比,劉厚存則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此人清末舉人出身,治軍無方,奮戰必敗,偏偏靠著左右逢源在仕途上順風順水,他先是歸附蔡鍔,後又投降北洋軍閥張勳、段祺瑞,反正誰得勢就投靠誰,也因此攢下了不小的勢力。


在四川站穩腳跟後,劉厚存把所以心思都放在搜刮民脂民膏上,斂財方面更是創下多項「記錄」。將田賦預征三四十年,最多的甚至徵到一百年後,川中百姓都諷刺他臉皮厚六寸,稱之為「六寸厚」「瘟牛」。劉厚存財力驚人,他窮盡三十年之力,經營了一個龐大的兵工廠,這也成為他屢戰屢敗卻仍能屹立不倒的一大法寶。


紅四方面軍入川之後,兵貴神速,幾仗下來就收拾了田頌堯,替川中百姓出了一口惡氣。接著輪到劉厚存,這下熱鬧了,紅軍的幾個軍長、師長全都擠進了徐向前的指揮部,各個都要請戰。


紅軍指揮員們爭相要打劉厚存,原因無非兩點:


一、好打

劉厚存的邊防軍有兩個師外加一個獨立旅,共15個團,合計2萬人,這些兵力不算少,卻偏偏被劉厚存平均分布在長達300餘里的防線上,沒有重點,沒有縱深,沒有梯次,完全是一線式配置。再加上這個時期的川軍戰鬥力本來就參差不齊,以「雙槍兵」居多,抽大煙,個頭矮小。面黃肌瘦。一無體系,二無戰鬥力,這樣的對手打著燈籠都難找。


二、油水多

四方面軍兵員眾多,但缺槍少炮,只能靠繳獲才能補給。劉厚存的兵工廠有1000多工人,100多台工具機,存槍更是多達萬餘支,這還不算其他各類輕重武器。只要能打贏劉厚存,拿下兵工廠,這些繳獲足以完全武裝起一支主力軍。


徐向前自然也知道麾下這些指戰員的心思,所以在布置戰術時定下「三路齊出」的策略,命令各部隊講速度、講硬度,奇襲劉厚存的大後方,誰能立下首功,全看自己的發揮。

要說這一仗,運氣最好的當屬陳錫聯。當時已經升任團長的他,手下的263團是紅30軍著名的「鐵錘團」,號稱建制以來,錘下沒有敲不開的堡壘。所以在打劉厚存的時候,軍里就把充當第一梯隊的任務交給了陳錫聯。


陳錫聯也不含糊,親率部隊一舉攻克天險鳳凰山,攻入劉厚存官邸所在的達縣縣城。劉厚存當時正在府中飲酒作樂,聽到城內槍聲以為紅軍大部隊攻了進來,在衛隊的保護下慌忙從南門逃之夭夭,部隊不要了,財產不要了,姨太太也不要了,那逃竄的速度紅軍是真的追不上。

不過對於陳錫聯來說,一個只顧著逃跑的軍閥根本無關緊要,眼前的達縣才是紅軍最大的收穫。


三、不識金鑲玉

達縣是劉厚存經營多年「王國」,堆積的物資數之不盡,其中就包括:


「槍枝8000餘支,子彈500萬發,棉布20萬匹,棉衣2萬套,銀元100餘萬塊。」


眼花繚亂的繳獲物資,讓從未見過如此世面的紅軍戰士們不知所措,還鬧出了很多笑話:有的拿皮鞋油當罐頭吃,把牙膏當糖吃,甚至把外國進口的白面搬到城樓上做工事。


當然,最大的笑話還要數最先攻入城內的陳錫聯。


軍政委李先念和後勤部長鄭義齋當時去住處看他,發現陳錫聯的床鋪下墊著許多金色磚塊。鄭義齋抽出一塊拿在手中,嚴厲質問陳錫聯:


「你怎麼搞得,這麼貴重的東西不上交,竟然藏在床底下?」


這一問,直接把陳錫聯問蒙了,他還不大服氣:


「不就幾塊怪石頭嗎,頂多算是些銅塊子,還有好些都讓我扔進糞坑了,這有什麼可藏的?劉厚存的這些破爛玩意,拿來墊墊床鋪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鄭義齋聽完是覺得又好氣又好笑,搖搖頭解釋到:


「可惜呀!你知道這是什麼?這是黃金,是金磚啊!同志!」


一旁的李先念聽了急得也是直跺腳,這些金磚可比這一仗的其他繳獲都要貴重太多,趕忙命令陳錫聯召集人員,把散落在各處的金磚都收集起來,糞坑裡的也都撈上來,全部上繳到後勤部。

剛剛立了頭功了陳錫聯,轉頭就弄出了洋相,小鋼炮「有眼不識金鑲玉」的笑話也是不脛而走。


不過這也不能全怪陳錫聯,貧苦出身的他別說金磚,連最普通的黃金他也從未見過。劉厚存搜刮的都是民脂民膏,這些珍奇寶藏哪個不是靠著盤剝百姓而來,但普通百姓又哪有機會見到這些東西。

劉厚存窮盡一生積累財富,卻最終落得兵敗出逃,窮困潦倒的結局,他曾在詩中自況:


「蹉跎容易又三春,一事無成唯慮貧。誰知路旁賣瓜客,曾為麟閣畫圖人。」


直到最後,劉厚存也並未甘心,掛念的還是自己曾經的財富。而打垮他的陳錫聯,從士兵到開國元勛,一生戰功赫赫,地位崇高,但卻始終堅定初心,不貪權,不貪勢,不貪錢。在陳錫聯心中,自己永遠都是那個偷偷溜出家門,一心只想為家鄉父老過上好日子的娃娃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