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李嘉誠與大兒子在家中合影

維港那些事兒 發佈 2022-09-26T22:15:45.628197+00:00

1969年李嘉誠與大兒子李澤鉅在家中客廳的這張合影,讓我們得以一窺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香港豪宅的內部裝修。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香港豪門大宅的內部,是什麼樣子?


半個多世紀前的港式大宅

1963年,李嘉誠以65萬港幣從華人會計師李卓權的手上買下了港島深水灣道79號大宅,這座豪門大宅堪稱是港式宅邸的典範。1969年李嘉誠與大兒子李澤鉅在家中客廳的這張合影,讓我們得以一窺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香港豪宅的內部裝修。

廢話不多說,直接上照片。


這張珍貴的老照片攝於1969年年初,當時李嘉誠全家剛從新加坡搬回香港居住不久。

從這張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地上鋪的是地毯,牆上鋪的是石磚,有點美式風格的影子,整體看上去十分考究,雖說是半個多世紀前的裝修設計,檔次上卻絲毫不輸現代豪宅。

那時的李嘉誠,是香港塑膠業的泰山北斗,旗下長江公司塑膠廠是亞洲最大的對美塑膠產品出口商;由李嘉誠作為創會會長在1960年創辦的「香港潮僑塑膠廠商會」也已壯大成「香港潮僑工商塑膠聯合總會」


這座1957年修建的大宅,李嘉誠一直住到了2007年,因為要推倒重建才不得不搬出,2007年~2013年間,李嘉誠暫居於另一處私宅(港島壽山村道22號大宅)。

2013年,長達6年的重建完工後,李嘉誠又第一時間搬回來住,足見對此座大宅情有獨鍾。


60年代 李嘉誠富甲一方

眾所周知,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中國大陸仍一窮二白之時,香港便已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工商業一片繁榮,富紳名流雲集。

除了老牌豪門外,新興富商多半是靠辦廠致富,因為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經濟之所以能夠騰飛,靠的就是以紡織業、製衣業、塑膠業為代表的工業出口繁榮,令香港從過去的「轉口港」蛻變成由本地製造業主導的輕工業城市。


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正是發跡於英殖民時期的香港(港英時代),靠工業發達。

1950年他與叔父李雲崧、堂弟李澍霖合資在筲箕灣創辦長江塑膠廠,生產銷售塑料水桶;1955年,李嘉誠從一本當年十分有名的英文雜誌《Modern Plastics》上獲悉歐洲出現了新的塑膠花製造技術,他便親赴義大利引進該技術,工廠轉型生產塑膠花,大獲成功,1957年長江塑膠廠一年內獲利近30萬美金。


至五十年代末,李嘉誠已是香港財力最雄厚的工廠主之一;按出口額計,1960年李嘉誠的長江公司塑膠廠是全香港規模最大的塑膠工業出口商。

李嘉誠的塑膠廠不僅在規模上有優勢,而且熱衷創新,據香港貿發局前雇員Sarah Monks撰寫的《玩具港》一書中記載,李嘉誠曾發明「雙色注塑法」,震撼業界。


1960年,李嘉誠與張華達、陳培聯合創辦了「香港潮僑塑膠廠商會」,李嘉誠被推舉為創會會長,奠定了其在香港近現代工業史上的地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