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姐經驗用不上了?研究生新版目錄發布,專家:別慌

中國科學報 發佈 2022-09-28T19:41:36.758899+00:00

文 | 張曉報(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近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以下簡稱新版目錄),引發了高等教育界內外的熱切關注。

文 | 張曉報(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近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以下簡稱新版目錄),引發了高等教育界內外的熱切關注。


作為最高層次的學歷教育,研究生教育質量直接關係到高等教育乃至整個國民教育體系的水平,也影響到國家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關於這次修訂的背景、意義、總體思路、改革舉措等問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學界已有了全面的解答、闡述和分析,本文不再贅述。


然而,一項調整或改革要想真正取得效果,僅靠政策本身是很難做到的,還需要各相關方的密切配合。在這方面,做好準備十分重要。


化解學生焦慮


根據相關通知,2023年下半年啟動的新一輪研究生招生、培養工作將按新版目錄進行,同時,在校生、2022年啟動招生和2023年9月入學學生的培養仍按原學科專業執行,這給將要考研和就業的學生帶來了一些焦慮情緒,他們對新版目錄還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筆者通過現場訪談和資料收集發現,這些焦慮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擔心會影響考研的準備。學科專業目錄更新後,新設了若干一級學科或交叉學科和專業學位類別,並對部分一級學科進行了更名,同時又對個別學科門類下的一級學科及專業學位類別設置進行了調整優化。


變革會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使學生產生某些焦慮情緒。


比如,對於風景園林由農學調整為工學,一些學生便在網絡平台上表達了自己不知該何去何從的迷茫。


同時,學科專業目錄更新後,一些學科專業的招考內容與方式也會發生變化。


此時,往年學長、學姐的經驗對正在備考學生的幫助可能就不大了,這些學生也會因為缺乏可參考的經驗而感到緊張和擔憂。


另一方面,擔心未來的就業形勢。本次同時更新的《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管理辦法》提出,一級學科和專業學位類別設置實行先探索試點、成熟後再進目錄的辦法,同時也針對試點設置的一級學科和專業學位類別建立調整退出機制。


這種做法無疑更加審慎,但會在以下幾個方面引發一些學生的擔心。


一是從新學科專業畢業後,能否很快找到與自身專業對口的崗位。


根據與研究生的交流,他們中的一些人主要以就業為導向進行學科專業選擇。


二是畢業後參加考公、考編等考試時,錄取方是否按新版目錄招錄人才。有學生直言:「如果考公、考編相關崗位的專業和代碼更新了,但目前在讀研究生依然是舊學科專業和代碼,未來將何去何從?」


三是儘管對於試點後被撤銷的一級學科或專業學位類別,在學研究生可按原培養方案繼續學習至畢業,但畢業後的學生是否被社會認同?是否相較於其他學生會缺乏某些競爭力?在求職上是否會「吃虧」?是否有「畢業即失業」的風險?這一系列疑惑都埋在學生心中。


以上兩種心態有一定的現實合理性,但也有過度焦慮導致的不合理認知。對此,就學生而言,要加強專業思想教育,樹立興趣為先、人本發展為要的專業選擇理念,克服專業選擇過於實用主義的傾向。


相關部門也要在招錄考試中及時更新目錄並在過渡期內保留舊目錄,以解除學生的後顧之憂。


此外,有關部門對學科專業的調整要更加審慎,嚴格執行包括學位授權點申請基本條件在內的學科專業有關工作標準,堅持高質量設置,推進高質量辦學,儘量避免因為質量問題所導致的撤銷帶來的不良影響。


籌謀制度準備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在就新版目錄答記者問時曾表示,研究生教育是國家高層次人才自主培養的主渠道,研究生教育的學科專業直接關係到高層次人才供給的基本結構和類型。


然而,儘管學科專業目錄具有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但對於已經設置的學科專業,最根本的還是辦學質量。


根據筆者團隊對多家用人單位的電話採訪,很多單位對新版目錄名稱的變化並沒有很強的感受。


他們認為,名稱的變化是外表,而內在應該是培養內涵和培養機制的重構和再造。無論是理工科類還是人文社科類,研究生都要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


如果進入工作崗位的高校畢業生只會講但不會做,或者不善做,就會受到用人單位的質疑。這種質疑不但涉及學生本人,也會牽扯到研究生培養單位的培養水平。


從現實層面看,對於以往版本中的某些學科專業,很多培養單位儘管經過了多年辦學實踐,但是否已經在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上做到位?對於新增的學科專業,培養單位是否有了正確而深刻的理解?例如,新版目錄在哲學門類下新增了應用倫理的專業學位,然而哲學是一個高度理論性、反思性和批判性的學科。


對此,培養單位如何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又該設置怎樣的課程體系去實現對應的培養目標?


與此同時,培養單位是否在培養計劃、課程設置、教材編寫、師資隊伍、設施設備等方面做了充分準備?相應的管理制度是否已經完備,又能否讓學生學有所成?


例如,對於新增交叉學科門類下的一級學科和專業學位類別,培養單位如何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打牢學生的多學科知識基礎,並做到多學科的融合與貫通?相比之下,考生對新增學科專業的辦學質量更為擔憂。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是「十四五」時期我國教育發展的戰略任務。


近年來,國內研究生教育規模持續增長,結構布局不斷優化,研究生培養與管理體系逐步完善,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我國已成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國。


然而,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研究生教育能否肩負高層次人才培養、創新創造和服務社會的重要使命,也成為大眾普遍關心的問題。


研究生教育作為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基礎平台和重要載體,牢牢把握基本條件與育人質量無疑是保證高質量發展、高質量育人的重要抓手。


本次的學科專業目錄調整,從學科專業結構布局上為我國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做好了頂層設計,但在實踐中還要進一步在師資隊伍、學科發展、專業的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與教學方式等方面加強內涵建設。


要從當前我國研究生教育的薄弱環節入手,進一步在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優化導師配置、強化導師責任、創新培養模式、優化課程設置、改革教學方式、加強培養質量管理等方面下功夫。


做好育人用人銜接


根據教育功能理論,教育通過培養人實現其本體功能,然後培養的人才進入社會,參與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實踐,衍生其社會功能。


換言之,只有教育培養的人才走向社會,獲得相應的崗位和機會,才能作用於社會系統,進而對社會發展發揮作用與功能。


因此,能否給畢業生提供相應的工作崗位是教育功能釋放的前提。


如果人才沒有流向崗位,社會也沒有為人才提供相應的條件、待遇和發展前景,不能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同樣會阻滯人才發揮其所蘊含的能量。


當前,人才流失、跳槽、轉行等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就反映了這一問題。


在社會層面,民眾對於新版目錄亦有疑問,主要體現為社會能否充分吸納新版目錄下培養的畢業生?對於新增的一級學科及專業學位類別,用人單位是否認同並為畢業生提供相應的崗位?如何避免某學科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量較少但培養過剩,或需求量較多但培養不足的問題?如何避免某學科專業人才的素質結構與社會需要相脫節?這也會影響前文所提及的學生對於新增一級學科及專業學位類別的報考意願。


由此可見,通過培養單位的高質量培養,研究生不僅要實現「學有所成」,還要努力做到「學有所用」,這就超越了單一主體的範疇,需要培養單位與社會做好協同與對接。


在培養單位層面,設置學科專業時不僅要考慮學術邏輯、傳承和發展,還要緊密對接社會需求,對社會所需學科專業的研究生進行高質量培養,保證其素質可滿足崗位需要。


也就是說,要做好育人與用人的銜接,必須從全過程鏈條出發。


在政府和社會層面,要根據社會需求,及時對學科專業目錄進行更新。要關注社會對人才的類型變化,及時對學科專業目錄進行調整。對此,更新後的《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管理辦法》縮短了目錄調整周期,同時又構建了「目錄+清單」的學科專業建設管理新模式,具備了更強的適應性和更高的靈活性。


同時,還要預測和監測社會對相應學科專業人才數量的需求,做好統籌,避免學科專業過度設點或設點不足的問題,並創造良好的用人環境,進一步優化人才工作的社會條件。這也是新版目錄下培養的研究生人才「用得上」「用得好」的必由之路。


(本文為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研究基地重大資助專項課題「我國高校跨學科人才培養的學科組織困境及消解機制研究」〈項目編號:XJK20ZDJD02〉階段性成果,湖南科技大學學生莊佳琪、柴亞玲、王靖、雷攀等人對本文亦有貢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