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民族和天皇的建立

紫玉妖妖 發佈 2022-10-02T00:57:58.071942+00:00

在公元3世紀末,神秘的邪馬台國逐漸沒落,而同時奈良一帶興起了一個較大的國家,因地處大和平原,故得名「大和國」而公元3世紀至公元7世紀,被稱為大和國時代,也叫「古墳時代」。

在公元3世紀末,神秘的邪馬台國逐漸沒落,而同時奈良一帶興起了一個較大的國家,因地處大和平原,故得名「大和國」而公元3世紀至公元7世紀,被稱為大和國時代,也叫「古墳時代」。

大和國剛統一日本列島,便對朝鮮半島垂涎三尺,正值朝鮮三國時代:北部的高句麗,東部的新羅,南部的百濟。實力最弱的百濟便和大和國聯盟,引大和國入侵朝鮮半島,直到公元6世紀,大和國才被高句麗和新羅聯軍驅逐出朝鮮半島。多年的征戰使得整個東亞文化技術大交流,日本列島的,紡織、金屬、冶煉、制陶、建築、迅速發展,同時文化方面,漢字,儒學,佛教也在這個時期進入了日本。

據《宋書·蠻夷傳·倭國》記載公元5-6世紀有五位國王先後統治過大和國,史稱「倭五王時代」從第一代倭王「贊」開始向東晉進貢。漢字已經從移民之間使用,逐步運用到官方記錄,商業帳簿,以及外交文件之中。第五代倭王「武」給南朝皇帝寫的國書就是使用的漢字。

此時,大和國的統治體制是「氏姓制」。經濟基礎則是「部民制」

所謂「氏姓制」指的是國王之外的豪族稱作「氏」,其中首領叫「氏上」,一般在朝廷中任職。一般成員叫「氏人」

而所謂的「部民制」其實質就是奴隸制。部民沒有人身自由,按照主人的要求從事各種工作,雖然有自己的家庭,但是經濟不獨立,名字也是用主人的名字或者職業、地名來命名。

為了追求財富,王室搶占豪族領地,下層的部民也漸漸不堪奴役。積累的政治、經濟、社會問題促使大和朝廷不得不走向改革。

由於大和國在朝鮮半島的失利。權臣蘇我氏把持朝政,592年擁立外甥女即位,史稱「推古女王」同時任命女王外甥,「聖德太子」攝政。推古朝正式採用「天皇」這個稱謂代替了以前的「大王」。試圖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集權制度。並實行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改革,史稱「推古改革」。其核心就是用不能世襲的冠位制代替以前的世襲制。其次頒布用漢字書寫的《十七條憲法》。其中包括第一條「以和為貴」。第二條奉「佛、法、僧三寶。第十七條對重大之事不能一人單獨決斷」。

在「聖德太子」和「推古女皇」相繼去世後,蘇我氏繼續大權獨攬,這也導致越來越多人的不滿。主張改革的「中大兄皇子」和世襲祭官的「中臣鐮足」拜隋唐留學生「南淵請安」為師。學習隋唐的政治制度,刺殺「蘇我入鹿」。在刺殺成功之後,迅速降服了原蘇我氏的部屬。組成了以「中大兄皇子」和隋唐留學生為中心的政權。遷都難波(大阪)。效仿中國,首次建立年號--「大化」。

頒布《改新之詔》:1.廢除世襲的氏姓制、除首都外,將全國劃分為60多個「國」由中央委派的地方官「國司」全權管理、

2.廢除皇室和貴族的土地所有制和部民制,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國家向貴族支付俸祿,稱為「食封」

3.編制戶籍帳簿,實行班田收授法:6歲以上男子授予約6畝田,女子約4畝,奴婢則為公民的1/3.政府每6年一發。

4、統一稅收,實行「租庸調」制。「租」是田租。「庸」是徭役。「調」是特產。

經過「大化革新」,中央集權得以建立,日本進入了封建時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