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李不言:什麼是系統意識?它和集體潛意識有什麼不同?

心理學家李不言 發佈 2022-10-04T22:00:28.232391+00:00

那麼,怎樣理解系統意識和集體潛意識的不同呢?打個比方,一棵樹靠著源源不斷從根部汲取水分養料,從小苗長成大樹,對這株樹的莖葉花果實來說,深深植入大地的龐大根系,就是它們的集體潛意識。但是,樹的成長僅僅依靠從根部獲取營養是遠遠不夠的!

那麼,怎樣理解系統意識和集體潛意識的不同呢?

打個比方,一棵樹靠著源源不斷從根部汲取水分養料,從小苗長成大樹,對這株樹的莖葉花果實來說,深深植入大地的龐大根系,就是它們的集體潛意識。

但是,樹的成長僅僅依靠從根部獲取營養是遠遠不夠的!旁邊一株高大瘋長的「霸王樹」會遮擋住它生長所必須的陽光、空氣;驟然而起的狂風會將它拔地而起或者攔腰折斷;霹靂閃電會使它起火自焚;還有,那個剛剛失戀的年輕護林員還拿它撒氣,用一把鋒利的小刀不斷在它的臉蛋、胸口亂刻亂畫,使它生不如死……

能不能讓這株可憐的樹免遭傷害?

很顯然,僅憑著對集體潛意識的研究,是無能為力的;這就需要我們不僅只看見樹木,還要看見廣袤的叢林!

借用榮格「島理論」的比喻,本書也可以把系統意識(超意識)理論形象地喻作「叢林理論」。

或者,如果我們把集體潛意識看作腳下的大地,那麼系統意識(超意識)則是頭頂的天空。所以,中國人崇尚的天地人和,其實質就是追求一種個體意識、集體潛意識和系統意識(超意識)的和諧統一。(附圖4-5 生命之樹示意圖:意識、個體潛意識、集體潛意識和系統意識)


系統意識的核心是系統自和諧運作機理。

本書認為,自和諧是包括生命體和非生命體在內的一切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本質。系統自和諧運作機理是系統的主體和核心運行機理,是系統為實現自身某一特定功能,一定的系統結構中各要素的內在工作方式以及諸要素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運行規則和原理。

系統自和諧運作機理具有以下特性:

目標性:系統自和諧運作機理的基本趨力或核心目的,是如何根據系統的本質屬性使系統最優化,即由無序走向有序,由無效走向有效,由低級走向高級,由混亂走向和諧。

功能性:在系統產生、發展到終結的整個過程中,影響和決定系統內部各組成要素的結構、功能及其相互關係。

制約性:系統自和諧運作機理對系統內諸要素具有制衡、約束和規範的作用,而且這種制約性對任何系統都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可消除的。

規則性:系統自和諧運作機理的制約性是靠系統自身固有的規則性來實現的。任何違反系統規則的行為一定會受到系統的懲罰。「人的一切動作、運動、變化、各種不同的狀態、變革,都是經常被一些法則支配的。」(霍爾巴赫)

關於家庭、組織、人格系統的基本規則,本書將在「中篇:實務篇」進行重點研討。

至此,本書可以給系統意識作出如下定義:

系統意識也可以稱作超意識、超個人意識、叢林意識、「大我」意識等,是由系統的客觀存在方式所決定的、超越個體意識層面一種更高意識形態,主要由維繫該系統生存和發展的一系列規則組成,影響並決定著一個系統的存在狀態和效能,對系統及其組成要素起著制約、規範和統領的作用。

還是拿樹來做比方:樹冠上密密麻麻的的枝枝叉叉,像極了我們的神經系統,本書把它比作人的意識層面;樹幹部分主要由那些在生命成長過程中曾親身經歷但又因遺忘或壓抑而從意識中消失的內容所構成,比作是人的個體潛意識;樹幹以下深深根植於大地的龐大根系,正是我們的集體潛意識;而整個樹身之外的高處和遠處,是叢林,是陽光,是雨露——它們無時不在影響和滋養著我們的生命之樹——這就是我們的系統意識(超意識)。

以人的意識為分界線,向下方的縱向探索,當屬個體潛意識、集體潛意識的研究領域;而向上方或者橫向的探索,則屬系統意識(超意識)的研究領域。

系統意識(超意識)和意識、潛意識三者,共同構成了我們博大的人格系統,是我們生命旅途中缺一不可的三個得力愛徒——潛意識如豬八戒,代表了我們身上世代延續的生命原始動力;意識如沙和尚,是我們在現實世界需要秉持的一份理性、一份自律;而系統意識(超意識)正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大徒弟孫悟空,可以上天入地,跳出三界五行,給我們一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火眼金睛」。(興趣閱讀4-3 人人都有仨徒弟——西遊記中的心理學)

來源:李不言主編《讓心回家:系統主義心理學理論與實踐初探》,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版權歸作者所有)


李不言主編《讓心回家:系統主義心理學理論與實踐初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