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人文:古籍里的冷知識,除了個十百千萬小數點前後你認識幾位

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 發佈 2022-10-19T10:16:09.341331+00:00

近來刷手機,看到很多條科普的消息與視頻,說日常常用的計數單位里,除了個,十,百,千,萬,前面還有什麼樣的計數單位。

近來刷手機,看到很多條科普的消息與視頻,說日常常用的計數單位里,除了個,十,百,千,萬,前面還有什麼樣的計數單位。

其實,那些計數單位,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是用不上的,也很少能見到。

像打工拿工資,大多數人拿到的,都以「千」為單位;混得好的,那拿到以「萬」為單位工資也還算很常見;再說那些高管,老總,年薪數十萬,數百萬,也不稀奇。

再像日常做生意,打交道,十幾萬,幾十萬就已經是日常普通人能接觸使用到的最大單位了。再多的見不到,也遇不到了。非要提這些大數值,要麼是畫大餅,要麼就是吹牛了。

當然了,關心國家大事,看些經濟新聞,經濟領域的話題,那什麼千萬,億的單位就見得多了。什麼GDP多少萬億,產值多少萬億,但那個是國家級的層面內容為主了,和個人搭不上什麼實際聯繫,這些新聞內容,可以說是平時能見到的最大的計數單位了。

除此之外,再大的計數單位,就只聽其傳說,而不見其應用了。

那「億」以上的單位都有什麼呢?相信學習,工作過程中,很多人偶爾都能聽到提到「兆」這個數量,這是正常情況下,個人能聽到過的最大計數單位了。

像這種平時用不著的大的計數單位,要按一般的學習習慣,除了一些科技研究工作,再算下去已經沒有意義了,都會用到「無窮」(符號:∞)來表示了。

但是,因為常常看翻看廣西的地方志,以及一些歷史古籍,從書中看到,古人的計數單位卻遠不止於「兆」,一講起來就是故事了。

不過文章看到這裡的時候,要提醒一下,本文以十進位來說明,而古代有十六進位的說法,看完本文不要糾結這個問題

在漢代的《數術記遺》中,就有說,「億」,「兆」後面還有幾個單位,即:京,垓,秭,穰,溝,澗,正,載,這稱之為數的十等。

而這十等數,按照應用,又有上,中,下三等。古人這種計數單位的定則,講起來就是很複雜的一套系統了。什麼「數不識三妄談十」之類,不好懂這個,也不討論這個。

反正這麼說吧,按黃帝為法,數有十等。及其用也,乃有三等焉。

十等者,謂「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也。

三等者,謂「上、中、下」也。

下數者,十十變之。若言十萬曰億,十億曰兆,十兆曰京也。

中數者,萬萬變之。若言萬萬曰億,萬億曰兆,萬兆曰京也。

上數者,數窮則變。若言萬萬曰億,億億曰兆、兆兆曰京也。

怎麼理解這話呢。

說白一點,這上,中,下三等數,實際上就是三種不同進位的數學計算方法,在過「億」的數量等級後,要遵循下等十進一,中等萬進一,上等億進一的規則。

下數的「億」,是10的5次方,等於是按這些計數單位的數字來遞進的,比如說這個數字,100000,正好是對應「個十百千萬億」六位,所以下數就叫1億,1000000,對應七位,就叫1兆,八位就叫1京,等於是十個數進一個計數單位;

中數的「億」,就是現在流行使用的說法,1億是10的8次方,100000000;一萬個1億,10的12次方,就叫1兆;一萬個1兆,10的16次方叫1京,等於是10的4次方進一個計數單位;

上數的「億」,前面和中數規則一樣,1億是10的8次方,但他進位到「兆」,區別就大了,那就得1億個「億」,10的16次方才算1「兆」了,10的32次方才算1京,等於是以10的8次方的幾何倍數進一個計數單位了。

這種幾十位的數字,對於現在,很難應用於實際了,至於古人為什麼整這麼多位的計數單位出來,也是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歷史認知有關係。

那時計數的量級,主要是應用於丈量土地與糧食,財富的稱重與計量。看「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這些字眼,包括「個,十,百,千,萬」基本都有土地和糧食的影子在裡面,這些字用在數量上面,有什麼來歷,也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看到這裡,覺得「上數」的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數,畢竟算起來,上數的最大的位數,1「載」,已經是10的8192次方了,真要寫這個數字,幾版紙都寫不完。

但是,這還不算完,這數還不算認知極限。在元代的時候,又有新的,更大的計數單位出現。那就是:極,恆河沙,阿僧祗,那由他,不可思議,無量大海,大數

這些字眼,看起來就很虛無飄渺了,看著就像佛家用語,事實上也是由印度梵語轉變過來的,這當中有什麼樣的說法,能不能用在實際中,怎麼用,那就是另外的歷史了

總之,這些計數單位的進位,也是和上,中,下三等計法相同的。所以,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歷史時期里,這些計數單位代表的計數量實際上是不同的。

好了,小數點左邊的計數單位說完了,那小數點右邊的計數單位又有些什麼呢?

按現在的學習習慣,都知道,上數學課的時候,小數點後面有數的,一般用省略讀法,如0.0001,就讀零點零零零一,但非要論這是什麼數量位,那就是萬分之一,即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萬分位之類了,和小數點左邊的數位是對應的。

但實際上,以傳統習慣來說,小數點後面的位數,也是有名稱的。最常見的,最讓人熟悉的,就是借錢,貸款時,會提到,多少分利息,多少厘利息,這「分」,「厘」就是小數點後面的數。具體是哪一位數呢?

這就比較複雜了,現在熟知一點的「分」,「厘」,主要是應用於借貸,是經過近代的錢幣單位的應用而有所偏差了,又簡單說吧,今天的「分」是指0.01,百分之一,「厘」是指0.001,千分之一。

再往後面幾位數,一般都多應用於機械加工方面了,如絲,毫等等。反正「分,厘,毫,絲」這種,在現代出現在不同領域,其單位意義是不同的,有時是重量單位,有時是長度單位,讓人感覺是好像他們之間似乎有共同性,又有不同性,顯得比較混亂。

實際上,他們都是從古代的計數單位里演變過去的。

在古代,對於「0」這個數字的概念是很淡薄的,甚至就沒有「0」這個概念,古人認為,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提個「0」沒有什麼意義,所以,在古籍中,在數字方面,基本上找不到「零」這個字眼。如水滸傳里一百零八將,古文一般說一百單八將,一百又八將。

這麼說吧,「零」字,在古代根本就沒有數詞的含義,就不是「0」的意思,是在近代外來文化傳入後,「零」才和「0」劃上等號。

所以,古代對於「零」後面的數字,自然不存在什么小數點的概念,整數後面的每一位數都會有相應的字來代替他的位數讀法。

更重要的是,古代不像現代,現代提到長度,厚度,重量等等,不帶上幾位小數都沒辦法說自己是高科技,高精度,高水平,而古代應用小數點後面的數的領域則不多,並且各種領域使用的長度,厚度,重量等等,又都有自己體系的單位名稱,如錢有兩,糧有斗,距離有里,長度有丈,等等,加上很多方面也用不著那麼精細,用不著這麼精準,比較粗獷。

小數點後面的計數單位,在古代最主要是體現在「財富」這方面。

這種說法,現在都還在沿用:

如現在農村被征了地,一去打聽:你被征了多少田啊?人家會答:二分田!

如早年買賣黃金,會問:這黃金有多重啊?人家會答:二錢二分?這用法現在主要用於中藥店。

如愛好收藏一些「袁大頭」,這袁大頭真不真,人家有個標準,壹圓幣的標準重量都為七錢二分,輕了重了,那就要小心了。

這裡提到的「分」,在今天來說,就是小數點後面的位數了。這個古代錢財上的「分厘」和今天認知的錢財「分厘」差別就很大了。

在古代,應用最多的「分,厘,毫」,代表小數點後三位數,如1.111,是錢的話,就是一錢一分一釐一毫;是田的話,就是一畝一分一釐一毫。

那在古代,整數後面還有幾位數呢?

說起來也和小數點左邊的一樣,多得很。如在廣西很多的地方志就有相關的應用,如《博白縣誌》上就有很清楚的記載了,「分」後面還帶有十二位數,分別是:

分,厘,毫,絲,忽,微,纖,沙,塵,埃,渺,漠。

這就很誇張了,類比今天的小數點數,那就是計算到0.000000000001了,古人為什麼精確到這位數呢?意義何在呢?

今天不深究下去了,就好奇一個問題,古人是怎麼能精確到這么小的一個數值的,如是稱黃金白銀,那他用的是什麼樣的一把稱呢?或是用什麼樣的工具呢?

精確到這種水平,稱出來的東西肉眼還可見?如果果說這樣的計數單位還可以理解接受,那翻翻書就更令人大跌眼鏡了,怕是你都不敢想像,這個0.000000000001竟然還不是古代最小的數位!

據說還有:模糊,逡巡,須臾,瞬息,彈指,剎那,六德,虛空,清淨,涅槃寂靜,十個數量單位,同樣也是十分虛無飄渺的,估計和恆河沙之類一樣,都源於梵語佛家

對應來說,這個數按今天小數點的寫法,就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1,這麼一長串位數的小數,不說用古代單位的「分釐毫」之類了,就是用今天流行的「十百千萬」的讀法,估計沒個三五分鐘都讀不出來。

更不要論其他了!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歡,可以關注我!給你講述這片土地更多的過往!

謝謝閱讀關注!

廣西抗戰史料:各縣市抗戰時期資料系列文章(文末附各縣抗日陣亡官兵名單)

廣西歷史:差點一分為二的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歷史:老一輩人所說的廣西初小,高小是一套什麼樣的教育制度

廣西人文:明代科舉廣西沒有出過狀元,但有一位狀元出生在廣西

廣西歷史人文記錄與閱讀:廣西的山水,探索的歷史,精彩的地方志

廣西歷史:為什麼廣西每個縣都有一所中心校?背後的故事你不知道

廣西人文:廣西最注重歷史文化記載研究傳承的地方——欽北防

廣西歷史:民國時模範省廣西特創的國民中學和普通中學有什麼不同

廣西人文:古代科舉史話——一場末代廣西鄉試,幾多人物故事一

廣西人文:被《潯州府志》記漏的知府,正眼看世界第一人徐繼畬

廣西人文:歷史最悠久的文廟——桂林灌陽文廟的一千四百餘年變遷

廣西人文:玉林重建歷史地標建築——萬花樓上望花樓

廣西名字最複雜,最難認,最難寫的城市——玉林:這不是我的本名

廣西人文:從恭城文廟說起,孔子萬世師表的地位是如何確立的

廣西人文:從桂籍科舉狀元淺聊科舉制度

廣西人文:科舉進士哪家強,藤縣才子佳話多

廣西人文:重建的柳州文廟,承接的是什麼樣的千年歷史變遷

桂平人文:尋訪桂平以前的古仔——潯州府文廟的千年記憶

桂平人文:從桂平唯二的嶺頭村惜字爐講古代的「敬惜字紙」文化

廣西人文:古代科舉史話——一份明代鄉試錄,揭科舉教育的不平衡

廣西人文:古代科舉史話——桂平最後的科舉舉人,國語運動參與者

廣西人文:古代科舉史話——十個狀元五個疑,個個都是話題多

廣西人文:古代科舉史話——四書五經策五道,高考遇上八股也難考

還是以前的課本好看:廣西第一屆六年制小學用的課本教材

桂平人文:一張老照片,一段舊記憶,桂平城北小學話往昔

桂平人文:桂平市第一中學——樹人漫漫百餘年,校友悠悠話往昔

桂平:第一所新式學校——潯州高中的115年歷史

讀史:閱古藉,知前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