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往事:北派吳式宗師王茂齋,繼承全佑遺風,全身無處不發人

北科國術 發佈 2022-10-24T15:54:46.478305+00:00

王有林,字茂齋,山東省萊州府掖縣後武官莊人,生於清同治元年。王茂齋少時進京學徒,年長領東,成為同盛福麻刀鋪掌柜,門面在北京城東四牌樓往北路西,倉庫在東四錢糧胡同。

王有林,字茂齋,山東省萊州府掖縣後武官莊人,生於清同治元年(1862)。金元時期「全真七子」之一劉處玄即該村人氏。王茂齋少時進京學徒,年長領東,成為同盛福麻刀鋪掌柜,門面在北京城東四牌樓往北路西,倉庫在東四錢糧胡同。機緣巧合,三十多歲得從旗人全佑學太極拳。①

王茂齋在師兄弟中居長,其生性誠樸篤厚,尊師重道,用功最勤,有全佑遺風。據張思慎述:

保亭先生(全佑)為人和藹,生平不輕與人較技,即較技亦必讓人三著,蓋其天性使然也。得其傳者僅王有林(字茂齋)、郭芬(字松亭)與吳愛紳(字鑑泉)諸先生,且王茂齋先生造藝精純,更能博通內外諸家。②

吳鑑泉早年在清廷禁衛軍護軍營任職,薪俸不多,王茂齋讓吳沒有錢糧便到柜上取,從而維持師父和師弟一家的生計。③ 辛亥鼎革,宣統遜位後,吳鑑泉解職居家,王茂齋交給吳鑑泉一張摺子,憑此摺子可去糧店、雜品店取日常生活用品,到年底由王茂齋結帳。同盛福麻刀鋪,前店後宅,有個後院,專為練拳之用,後宅是二層樓,二樓也用作練功。王茂齋與吳鑑泉、郭松亭諸師弟在同盛福的拳房研練十多年,參悟拳理、切磋技藝、相互印證,臻其深奧。郭松亭學歷較高,民國初期曾任職於陸軍部,平日對國畫也有研究。

太極拳要達到一定境界,必須得悟性高。有一傳聞,是當年楊澄甫在一次國術大會當評委時,跟浙江青年胡海牙講的。他說,有個山東人叫王茂齋,出名後有人找他推手,王茂齋怎麼推都推不過,便躲起來用功了,可怎麼用功都不上路。有一天見到石匠促磨盤,提著釺子敲鑿,一下就開悟了。楊澄甫接著解釋,就像釺子不是抵著一個點死敲,推手也不能只向一個地方死推,而要虛虛實實地來,千點萬點地推。

民國初年,袁世凱的幕僚宋書銘(碩亭)自言為宋遠橋十七代孫,其拳功名為「三世七」,推手法與當時北京流行的太極推手大致相同。當時北京體育研究社的武術教員紀子修、吳鑑泉、劉彩臣、劉恩綬等聞宋之名,皆相邀拜謁,與宋推手。時宋書銘已是七十老叟,但推手時眾教員動靜不能自主,皆奔騰其腕下,於是均執弟子禮,從學於宋。據體育研究社的實際主持者許禹生記述:

有宋書銘者,自雲宋遠橋後,久客項城幕,精易理,善太極拳術,頗有所發明,與余素善,日夕過從,獲益匪鮮。本社教員紀子修、吳鑑泉、劉恩綬、劉彩臣、姜殿臣等多受業焉。……宋氏三世七派,名書銘,字碩亭,項城當國時,曾居袁幕府。楊氏門徒如吳鑑泉、王茂齋等,皆曾拜門牆。宋師與余頗善,常寓舍中,獲益匪鮮。④

雖所述無多,但作為親身經歷者,許禹生留下的簡短文字正佐證了王茂齋也曾師從宋書銘學習太極功這一歷史事實。

不管怎麼說,全佑的弟子們在民初得識宋氏以前,太極之功恐怕還都不是那麼純正的。在與宋書銘比試後,就連全佑之子吳鑑泉都「隨其所指而跌,奔騰其腕下,莫能自持」,甘願「叩首稱弟子」,「受業於宋」。據後人口傳,全佑弟子王茂齋、吳鑑泉、郭松亭三人關係很近,曾長期在王茂齋的同盛福麻刀鋪後院一起切磋研究拳技。他們的太極拳參融了宋書銘所傳的宋氏太極功,在全佑所傳楊家太極拳架基礎上,講究龜縮蛇伸、動靜有序,練就包括拿梢、抓脈、閉穴、卸骨等在內的獨特打法,確立了全佑一脈太極拳的獨立門戶。據說,王茂齋爐火純青的太極功夫,以輕靈著稱,全身無處不發人,精微細密,巧妙準確。⑤

王茂齋的再傳弟子劉晚蒼說起王茂齋時總是盛讚不已,對於他的功夫,特別是品行,推崇備至。據劉晚蒼晚年敘述:

有一天,王茂齋走在大街上,身後跟著他的兒子王子英和店夥計,迎面過來一位,截著王茂齋請安,說,師大爺,我最近怎樣怎樣,意思仿佛是過不下去了。王茂齋一聽,回頭叫夥計拿來錢袋,手提一角,嘩啦啦倒了大半袋,鈔票銀元銅子都有,光錢串子數了數就四十來串,那時候兩塊銀元能買一袋白面,這錢就是救命錢。那人謝過走了,王子英一邊走一邊問他父親:「剛才那人是誰?」「不認識。」「怎麼您不認識就給他錢呀?」老爺子臉一沉:「他家裡不好過麼!人家說出話來……沒聽他喊我師大爺呢!」⑥

20 世紀 20 年代,王茂齋已名震北京城。他平日經營一大攤子買賣,餘暇都用來練功授技,常在智化寺、東堂子胡同等處傳授門生。王茂齋仁厚誠樸,熱心助人,凡南來北往路經北京的明家裡手,多前往拜訪,與之切磋。如腰中缺少盤纏,盡在他家吃住。也常有投學試功者前往。

北伐後,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北京成了舊都,改稱「北平」。就在民國十六年(1927)至十七年(1928)間,孫祿堂、楊澄甫、吳鑑泉等名拳師先後受聘至南京、上海等地。王茂齋太極功力深厚精湛,也受到上海方面聘請,因自有買賣營生,向來不以授技為業,不便動身,故而留守北平。以他為中心的師徒群體成為此後北平的一大門戶。

民國十六年(1927),王茂齋弟子彭廣義(仁軒)開始組織編寫《太極功同門錄》,並於民國十八年(1929)九月由平津衛戍總司令部北平憲兵分所編印成冊。桐城派古文家鍾鵬年(震滄)為之序云:

王君茂齋者,今之振奇人也,精斯技,得廣平楊班侯先生之高弟全君保亭之真傳,先生固直造張三丰之室者也。王君天性醇篤,重然諾,有古俠士風,年逾六十而精神煥發,少年多不及,是不惟擅技擊之長,且深合延年養生之道矣。君懷絕技殊不自秘,有請益者,無不悉心相授,以期國技之日昌,列門牆稱弟子者不下數十人。⑦

民國十八年(1929)冬,杭州舉行浙江國術遊藝大會,籌委會派楊澄甫到北平聘請國術家參會。王茂齋與身在北平的諸多國術界人士一同專程前往,並擔任大會評判委員。

民國二十年(1931)五月二十三日下午,王茂齋參加北平匯文學校舉行的全市國術表演大會,據《華北日報》次日報導,「匯文學校為提倡國術起見,特發起全市國術表演大會,昨日在該校操場舉行,到會各團體表演員二百餘人,觀眾約八百餘人,開北平國術表演空前盛況。下午二時起開始表演,至六時始行散會」。參加表演的團體有匯文學校、師範大學、戲劇學院、第一中學、財商學校、燕京大學、體育研究社、交通大學、民國學院、稅專。其中,體育研究社表演項目六十一項,王茂齋的太極拳是該社第二個項目。⑧

民國二十二年(1933)六月就任北平特別市市長的袁良(文欽)於當年八月一日兼任北平國術館館長。袁氏與北平武術界的淵源至少要上溯至民國元年(1912),當時,正值北京體育研究社成立前後,他被許禹生介紹參與有關「體育」活動。民國九年(1920),袁良以民國大總統府秘書、國務院參議的身份,兼任體育研究社社長。以目前所掌握的資料看,至少民國九年(1920)至十三年(1924)期間他一直擔任該職。⑨

民國十八年(1929)秋,袁良擔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長,熱心介紹北平國術同人南下授藝。此次在北平國術館館長就職儀式上,他被一再邀請,當眾表演了一趟太極拳。袁良在太極拳方面一直頗有興致,他清晨天不亮即起床習練,在一旁陪同指導的老師正是王茂齋,據報載:

市長袁良為熱心提倡體育之一人,對我國固有國術,年來注重宣傳,亦不遺餘力。袁氏本人,自幼即習拳術,前從太極名家楊某習藝,迄今二十餘年,頗有心得。最近袁氏更聘北平太極界名流、七十一歲老叟王茂齋,於每星期一、三、五晨四時,練習太極。據袁氏表示,本人自覺對於此道尚有相當心得雲。⑩

民國二十五年(1936)冬,故宮博物院分院太廟內成立了太廟太極拳研究會。⑪王茂齋主持教學,實際主要由弟子楊禹廷代授,王茂齋本人時而過去看看。此處是當時北平太極拳愛好者的雲集之處,也是當時商界等各行業知名人士練拳、交際、消遣之所。王茂齋在 20 世紀 30 年代的北平國術界名望甚高。而他本人經商為業,在盛極一時的國術活動方面,頗有與世無爭的局外人心態。一些同道和社會名流,包括一些拳友和弟子勸王茂齋自立門戶,王茂齋卻不以為意。⑫據馬長勛敘述:

自從 1927 年吳鑑泉去南方教拳傳藝,北京城發揚光大全佑的楊氏小架最著聲望者,公推王茂齋。王老先生非但教拳認真負責,講解深入淺出,功夫精深透徹,他的為人也值得稱讚,「吃學生」「收份子」的事,老先生沒幹過。正因如此,他的門下才出了楊禹廷、王子英、李文杰、張繼之,再傳劉晚蒼、王培生、李經梧、溫銘三這樣的名家。像李文杰,原先拜在王老門下,可深受吳鑑泉的喜愛,王先生也看出他們爺兒倆挺投緣,就託付吳鑑泉給李文杰說太極拳架子。瞧,這就是武術大師的氣魄!後來楊禹廷送徒弟去學形意拳,不能說不是受前輩的薰陶吧?!⑬


據說,就在王茂齋辭世前兩年,即民國二十七年(1938)初夏,幾個弟子向王茂齋請教,其中入門較晚的曹幼甫一直不懂拿放之理,也不相信它如所傳般神奇。曹幼甫突然向老師胸前襲去,王茂齋手指一揚,曹只覺有股不可抵擋的巨大力量迎面而來,腳下一晃,摔出兩丈多遠,脫下小褂一看,背上起了好幾處血痕,直到秋末還未消淨,由此才徹底佩服老師的功夫。王茂齋的再傳弟子王培生曾說:功夫好的人見過不少,沒見過師爺那杆功夫的人。

在王茂齋的原籍山東掖縣,迄今還流傳著不少與他有關的逸聞。而王茂齋在北京城的情況,則流傳不廣,很多前塵往事,都隨著當事人或知情者的凋零而尋不到多少影跡了。

民國二十九年(1940)春,正值全面抗戰期間,七十八歲高齡的王茂齋在淪陷的北京城辭世,歸葬於山東掖縣武官村北。


注釋

①王有林,字茂齋,山東省萊州府掖縣後武官莊人,生於清同治元年(1862)。本篇主要參考馬長勛《一代宗師王茂齋逸事》(《武魂》1990 年第 5 期)、王雲龍《吳氏太極拳名家—王茂齋先生二三事》(《武術健身》1992 年第 6 期)、戰波《吳式太極宗師王茂齋》(《健身科學》2004 年第 5 期)、張敬明《吳式太極大師—王茂齋軼事》(《少林與太極》2005 年第 1期)、王雲龍《王茂齋先生二三事》(《武魂》2008 年第 9 期)、梅墨生《太極先賢軼事》(《武當》2011 年第 5 期)等。

②彭仁軒:《太極拳詳解》「〈太極拳解釋〉序二」,自刊本,民國二十二年(1933)

③戰波:《吳式太極宗師王茂齋》,《健身科學》2004 年第 5 期。

④許靇厚:《太極拳勢圖解》「太極拳之流派」,北京:京華印書局,民國十年(1921)第十頁。

⑤張敬明:《吳式太極大師—王茂齋軼事》,《少林與太極》2005 年第 1 期。

⑥殷鑑:《何日再相逢—追念我所相知的劉晚蒼先生》,《武魂》1991 年第 1 期。

⑦平津衛戍總司令部北平憲兵分所:《太極功同門錄》「鍾鵬年序」,民國十八年(1929)。

⑧《昨在匯文舉行之國術表演大會盛況  全市專家二百餘人表演》,《華北日報》民國二十年(1931)五月二十四日,第七版。

⑨伊見思:《體育研究社十三年來社務經過》,見北京體育研究社、北京體育學校:《體育叢刊》,北京:京華印書局,民國十三年(1924)。

⑩《袁市長每晨練太極拳  教師七十老叟王茂齋》,天津《益世報》民國二十三年(1934)十月二十四日,第二張。

⑪據報載:「太廟內太極拳研究會,現已籌備就緒,該會特於昨日呈請社會局備案,俟批准後即可正式成立。」 [《太極拳會籌備就緒》,《華北日報》民國二十五年(1936)十一月四日,第六版。]

⑫戰波:《吳式太極宗師王茂齋》,《健身科學》2004 年第 5 期。

⑬馬長勛:《一代宗師王茂齋逸事》,《武魂》1990 年第 5 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