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崩了

啡小沫 發佈 2022-10-24T22:10:01.374778+00:00

老讀者知道,我是重度咖啡愛好者。發完朋友圈兒,突然想到自己好像近3個月只點了一次星巴克,趕時間剛好路邊有。

關注@啡小沫專注職場賺錢乾貨,和你一起飛速成長!

01

老讀者知道,我是重度咖啡愛好者。

純愛喝而已,沒啥品味。喜歡嘗試各種奶咖。

最近,我這不又被瑞幸的新品生酪拿鐵給迷住了。前幾天還忍不住發了朋友圈。嘖嘖,太美味了。

讀者們也在朋友圈下留言,跟我互動瑞幸的各種爆品。

發完朋友圈兒,突然想到自己好像近3個月只點了一次星巴克,趕時間剛好路邊有。

不僅這3個月沒咋喝,今年前7個月總共喝過的次數好像也不超過10次。這對我一個重度咖啡成癮患者,真的是很少很少了。

個位數的飲用次數,理由還出奇地一致:

1.過了傍晚6點想喝咖啡,星巴克可以點低因的,不影響睡眠,家附近其他品牌暫時沒找到低因的;

2.回了率哥老家農村,沒啥多的選擇。

星巴克,在我這裡,已經完全變成「功能型」用品了。

這與我十幾年前認識到的星巴克可是完全不同的。

那時候,在我的印象里,星巴克還是以舒適的空間、熱情的服務、溫馨的歸家般的體驗著稱的。

在那個大家還不了解植脂末的危害、大多數人更喜歡速溶咖啡的年代,還流行著一套講星巴克為什麼這麼貴的說辭:人家賣的不是咖啡,是空間,是一套完整的體驗,是極致的「氣氛」管理。

跟我差不多年齡的小夥伴應該都聽過這套說辭,因為那時候分析很多商業案例,都會對標星巴克的成功的。

物是人非。

如今,喝快捷咖啡,我點瑞幸最多,如果是在北京,我一般直接下樓去家門口的便利蜂自助買,8塊錢一杯,還經常額外有折扣;

想要喝環境,我辦了好幾張獨立咖啡店的卡,算下來一杯不到30塊,選擇比星巴克多,口味各有特色,環境更是比千篇一律星巴克舒服多了。

甚至我最近幾次在機場都沒有選擇星巴克,而是選擇了Tims,偶爾體驗一下跳跳糖跟拿鐵在舌尖纏綿的刺激感,還是很令人心曠神怡的。

我想我自由職業,感受不能代表大多數。順手問了兩位上班+愛喝咖啡的小姐妹。

雖然小姐妹日常選擇的咖啡品牌不同,但是選擇初心出奇地一致:都消費降級了,喝啥星巴克?實在感受不到30多塊一杯的意義。

好吧。

我忍不住搜索了一下星巴克在中國的業績。

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

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營收果然暴跌。

2022財年第二財季(4月4日到7月4日),星巴克在中國的營收僅有5.4億美元,同比暴跌了40%之多!同時,星巴克的客流量下降了43%,平均客單價下降了1%。

如果僅把業績暴跌歸咎為疫情,顯然也是不合適的。

因為我們可以看到競對的表現。星巴克業績暴跌的同時,瑞幸可是從之前的財務造假、股價暴跌80%、破產重組風波中「活過來了」。

瑞幸第二財季的同店銷售同比增幅高達41.2%,跟星巴克同店銷售同比44%的降幅形成鮮明對比。且瑞幸的全國門店數量已經增長到7195家了,大大超過了星巴克的5761家。

瑞幸這是妥妥的絕地逆襲爽劇啊!爽劇都不敢這麼演。

02

中國這些年,網際網路的玩兒法,實在是太新、疊代太快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星巴克有點兒跟不上節奏的感覺?

其一是跟用戶關係的傲慢。

隨著網生Z世代走出校門開始就業,各大公司老闆們為了跟年輕人打成一片、強調平等的公司文化,都不斷走出獨立辦公室,走進共享辦公區,大家一起辦公。

更不要說本身就屬於服務業的茶飲了。

新的茶飲連鎖,服務真的是一家賽一家的好,社群運營也是充斥著「親親」的歡快感。

我早早就進了瑞幸的微信群。群里的首席福利官,沒事兒給你發個大額優惠券、搞個秒殺啥的,咖啡愛好者如何不心動?

不知道為什麼,我我從浙江喝到北京喝到西安,從未被星巴克店員提示過添加他們的微信群。雖然今年喝的不多,但好歹也喝到了十幾顆星星,為啥沒人拉群呢?

再說今年星巴克的負面事件,也是一件接一件,從驅趕民警事件到食品安全問題。

我們不論背後事件孰是孰非,爭論對品牌來說意義不大。品牌在乎的,是形象受損帶來的業績下滑。

而面對這麼嚴重的形象危機,星巴克竟然每次都是格式化敷衍了事的三段論道歉,應該是公司內部文檔里現成的道歉模板。

大公司的傲慢無疑了。

其二是星巴克的產品力也太差了。

咱不說服務了,說回產品本身。

星巴克據說過去一年出了30多款新品,不知道大家有印象的有哪些?反正我是沒啥印象了。我現在去星巴克還是除了點拿鐵就是星冰樂了,跟十年前點單一樣。

而逆襲的瑞幸,在過去一年,可是每3天出一款新品的速度。從今年夏季的生椰拿鐵、絲絨拿鐵,到當季的生酪拿鐵,還有今年我迷戀了至少一個月的瑰夏拿鐵……爆品真的是數不過來。

Z世代興趣遷移快,喜歡嘗試新事物,星巴克這創新力,真的不容易抓住年輕人的心。

別再拿十年前「喝體驗、喝氣氛」的說辭了。

且不說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點外賣、自提的比例大大提升,就說體驗、氛圍,在各路連鎖品牌以及獨立咖啡店崛起的當今中國,星巴克的千篇一律刻板裝修,可真沒啥氛圍優勢。

03

星巴克要改變、要在中國市場破局,相當難,是一場硬仗。

有個說法,叫遺留系統的詛咒

講的是有些老舊的系統,仍然在組織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組織持續提供價值。而它們,會成為一股阻礙新技術發展的力量。

未來學家丹尼爾在他的著作《理解未來的7個原則》寫了個有趣的例子。

倫敦是工業革命的的發祥地之一,卻是整個歐洲最晚用上電燈的大城市。

為什麼呢?因為倫敦發達啊,所以有完備的燃氣燈系統。當其他城市被電燈點亮的時候,早就被燃氣燈點亮的倫敦,並不覺得這有什麼稀奇。

然後,就落後了唄。。

星巴克是1971年成立的,已經是中老年了,組織內部遺留系統想必非常之多,比如公關三段式的道歉文檔模板。

因此,想要在當下咖啡賽道一片紅海的中國市場破局,絕對是難上加難。

不難星巴克今年也不會做如此大的人事變動。

先是今年4月,舒爾茨被請回了CEO的位置,復出救場,解決轉型難題;

9月份,星巴克在全球遴選下一任CEO的事情也有了眉目,官宣了新的掌舵人;

接著是這個月,星巴克中國對外宣布,前董事長王靜瑛也將回歸,重新掌舵星巴克中國。

攻破中國市場的決心之大,可見一斑。咱吃瓜群眾就拭目以待吧。

04

最後,隨便聊幾句私人的想法。

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業績崩塌,還是蠻令人唏噓的。

不僅星巴克所在的咖啡賽道,這些年,很多行業應該都有同樣的感受,一切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化。

別說星巴克是個有50多年歷史的常青企業了,現在隨便一家小公司干5年,思維不更新,方法不疊代,就老舊了,趕不上趟兒了,就能全方位真切感受到「遺留系統詛咒」。

開始可能是業績下滑、投資回報降低,達到某個拐點後就是營收斷崖式暴跌。

如果沒能在業績巔峰時好好儲備過冬的糧食,沒在有能力折騰的時候勇敢打破遺留系統,那可能之前好不容易吃到的紅利就又得吐出去了。

可能我身邊創業者多,這些年見得太多了。

常年躺賺?短期內不存在的。

但是,這也意味著,每個人都有更多做「斜槓」攪局者的機會。

老玩家不能安心躺平的另一面,就是新玩家無處不在的機遇。

共勉吧,旁友們!

關注@啡小沫專注職場賺錢乾貨,和你一起飛速成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