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塊的大碴子粥,1塊5的豆腐腦...東北早市掀起南北「價格戰」

互聯網那些事v 發佈 2022-10-31T00:15:57.056567+00:00

細數過往,會發現不僅是因為鶴崗可以「1.5萬全款買房」,還有那頗具市井風情的「東北早市兒」。曾有美食博主發布一則「吃垮東北早市需要多少錢」的視頻,在他咔咔狂炫韭菜餡餅、油炸糕、大碴子粥、豆腐腦和油條,最後摸摸肚子得出「吃垮東北早市,30塊錢不能再多了」的結論。



鶴崗被劃為「中等城市」頂上熱搜第一,鶴崗本地人卻一頭霧水:明明自己上趕著「移民」溫暖南方,南方人為何會被這大碴子味迷的神魂顛倒?

細數過往,會發現不僅是因為鶴崗可以「1.5萬全款買房」,還有那頗具市井風情的「東北早市兒」。

曾有美食博主發布一則「吃垮東北早市需要多少錢」的視頻,在他咔咔狂炫韭菜餡餅、油炸糕、大碴子粥、豆腐腦和油條,最後摸摸肚子得出「吃垮東北早市,30塊錢不能再多了」的結論。



東北早市,一個早餐攤與集市的合體,是東北男女老少都鍾愛的集體活動,也是每日曇花一現的「奇觀」。

「我當時還以為過年了。」一位去大連旅遊的網友曾無意目睹了自己酒店樓下那條雙向六車道大馬路,在早上6點出現了人擠人的神奇景象。




但等到他7點鐘洗漱完畢下樓,卻只見著了還在收拾凍豆腐的東北大爺,和準備回程的大白菜專車。

不去一趟熱鬧又神秘的東北早市,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狂野」。

01.賣菜賣出「霸總感」

當南方攤主還卷在剔骨拔毛的「細節」服務理念時,北方攤主則靠著價格優勢扳回一局。

「我買涼皮,老闆跟我說她家自己家榨的芝麻醬可香了一邊給我倒了半碗,到家的時候涼皮陷在醬里攪不動,那一碗才5塊錢。」

「一碗豆腐腦是1塊5,一直往裡舀的2塊錢,每次你都得喊停,說夠了夠了,不然老闆會一直給你舀......」

飢腸轆轆的人們趕個大早來,攤主們紛紛拿出誠意滿滿的熱量炸彈:2塊錢一個的現擀現烙的餡餅,不限續的大碴子粥,鐵鍋燉里圍成一圈的餅子「碳水自由」的快樂不由而至。



不誇張的說,南方人在北方攤主中氣十足的吆喝聲下,雞都不敢買半隻。

比臉還大的鍋貼饅頭,論堆的蔬菜論袋的餅,一箱賣的藍莓,往死里裝的現切麵條,堪稱食品界粗糙美學的極限。



行走在東北早市,你會發現大部分的食材都以「大」、「多」著稱:大蔥1米多高,西瓜、白菜拖著卡車賣,饅頭、花卷、窩窩頭籠屜排成的小山,還有直接鋪成一片青青草原的小香蔥。



而最喜歡吆喝的正是這群帶著「狠貨」出攤的攤主,尤其是「卡車派」,站在車上大聲叫賣總有幾分睥睨山河的意味:看,背後是我打下的江山。

也有安安靜靜蹲坐在貨物中,但乍一看極具有視覺性衝擊的老闆,你看他,他不看你,只有當你問出一句「這啥玩意啊?」老闆才會冒出頭來熱情的回答,尷尬的氛圍才能解除。

「好幾次論堆買的東西都會讓攤主揀一半回去,不然浪費。」

劑量單位在東北早市喪失了存在的意義。

豬肉成扇賣,黃瓜按袋賣,南方「根」、「個」的賣法在北方「堆」、「袋」、「捆」面前根本抬不起頭,什麼電子秤、手工稱都沒攤主徒手來的精確,碰上趕著收攤的,攤主還會給你多塞點好貨,擋都擋不住。

但這物美價廉的「良辰美景」,不得不讓人擔心受到攤主的「背刺」

按袋稱的黃瓜不讓挑,新鮮採回來的後山蘑菇「拖泥帶葉」,闖關東先民們留下的除了質樸的煙火氣,還有那句「不乾不淨,吃了沒病」

比如你拍了大半天挑出來的西瓜,有可能是個皮薄肉甜的沙瓤好瓜,也有可能是個半生不熟的生瓜蛋子。

「它便宜,就是對我最大的恩賜了,」只花了5塊錢買了2個甜瓜的南方博主小陳表示。

小陳在自己的視頻中曾戲稱「南方賺錢北方花」,但這是個誤區:東北早市並不能代表整個北方的物價,雖然早市設在城市裡,但本質上更像農村的集市,大多數攤主來自周邊村鎮。

而讓當地人真正意識到冬天降臨在這片黑土地上的,是凍貨出現在早市的攤子上,人間煙火氣不一定要有煙有火,有冰也成

02.在東北萬物皆可凍

東北文化之A面是熱烈張揚的大碴子味兒,和自帶BGM的四處熱鬧,東北文化之B面則神秘內斂冰冷剛硬,堪稱「東北寶藏」

凍貨,正凸顯著闖關東人民隨遇而安、處事不驚的生活態度,是老一輩人民留下的結晶。

黃米麵做的粘豆包,酷似肥皂的凍豆腐是東北早市凍貨中的兩大「釘子戶」,另外凍的黑漆漆的凍梨、脆甜的凍柿子,用冷水沒過泡個1小時,敲開表面的薄冰用勺子挖著吃,比沒凍過的還要香甜。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用最簡單的烹飪方式。

在東北人眼裡,只要給他們一盆冷水,就能給你前所未有的清爽體驗。

東北的冬捕極具民族特色,祭湖、醒網、鑿冰、撒網,數萬斤鮮魚便會脫冰而出。

比如洄游到黑龍江中產卵的鮭魚,被黑龍江漁民截獲後成了當地的特產大馬哈魚;體型巨大、肉質鮮美的古老生物達氏鰉,曾被當做貢品送到清朝皇室,如今市面上見到的都是人工養殖的……

但在東北人的眼裡,管他是冷水鱖魚還是鮭魚,能不能凍的硬挺才是關鍵

而凍過的魚解凍後不僅和新鮮的魚沒兩樣,且和冰箱裡的冷凍魚相比完全不會喪失水分,除了凍魚,還有凍雞、凍鵝、凍蝦

總之萬物皆可凍。

令南方人震驚的是,除了水果蔬菜和水產,東北人還會在天寒地凍的極寒時節在外凍冰棍兒,直接將冰棍擺在戶外售賣的場景頗有一番風味。

「我住在廠家居民區,暖氣特別熱,而且靠著鍋爐房,室內溫度能達到30多度。」

即使東北農村暫未實現集體供暖,但幾乎家家都燒炕,做飯時間長再添上幾把柴火,不吃點冰棍都嫌躁得慌,「那土坑都燒的燙屁股,穿個秋衣秋褲都不覺得冷」。

雖說萬物皆可凍,但脆弱的綠葉子菜多少還是有些怕凍的。

大棉被市場並非顧名思義,在北方,它是蓋著四層大棉被的菜場,一眼望去沒有蔬菜只有大棉被。

蔬菜則儲存在棉被下方的泡沫箱中,部分沒有暖氣供應的菜場攤主,每天都要馱著蔬菜奔波於家與市場之間,遇上極寒只能帶著菜回到家中自行消化。

記者前往遼寧東港某大棉被市場調查時問道:「你這攤位一共有多少床被?」攤主回答道「三四十床吧。」

在東北,賣菜還得賠上幾十床大棉被。

要說能凍的美味的蔬菜,當屬大白菜。在東北吃凍白菜和在三亞穿短袖一般的常見,八十年代幾乎家家背陽的屋檐上都放滿了大白菜。

據說凍白菜的精髓是凍成實心白菜,用冰箱凍只是凍出了它的形狀,凍不出靈魂。

而凍白菜在東北餐桌上的地位,相當於春晚結束後那一曲《難忘今宵》,沒有它的襯托餐食再豐盛也不對味兒

東北人民接納著這片冰寒土地上的嚴酷,也接納著它的豐美,早市、凍貨正是寒冬送給關外大地的恩賜

03.早市不屬於年輕人

東北早市、炕上貓冬、凍貨、圍著大缸做大醬,它們是黑土地上最熾熱的符號,更是千萬漂泊在外的東北人怎麼也回不去的一場大夢。

而東北從來以「由北到南,由山到海」冠名,即使不算上內蒙東部哪幾個披著草原外衣的「文化圈」盟市,光是遼寧、黑龍江、吉林三省,其面積就接近八十萬個平方公里

作為最早擁有鐵路的地區,火車給近代東北內部帶來了密集的人口流動,也整合了東北早市較為一致的面貌,一旦某種食物在某地的早市火起來後,它會延著整條火車線,蔓延至整個東北。

很多早市都盤踞在火車站周邊的「站前」區域,比如發自鐵嶺地區的圓柱形蒙古餡餅火勺,先是出現在佳木斯站前,一年後便出現在了鶴崗,再然後便是滿城東北。

對於習慣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來說,早市就相當於農村趕集的平替,不僅吃食應有盡有,也有集市的熱鬧,還有家門口的方便。

唯一讓人感到違背生理條件的,是早市的起止時間

東北早市之早到令人髮指:最極端的情況是在夏季的六、七月份的凌晨3點半,廣東人的夜粥才剛剛開餐,東北娃娃的佳木斯姥姥已經疊好被褥,準備去早市大殺四方了。

如此之早,歸功於東北巨大地理跨度的自然條件:東北擁有中國最東的經度和最高的緯度,擁有最早的日出時間,晝夜溫差的巨大變化迫使東北人習慣了趕在白天做事。

而像鶴崗這樣以重工業為單一支柱的城市,在上個世紀幾乎整個城市的人都供職於一家單位,這迫使他們必須統一在上班前完成採買或出攤,直到這個時間點刻在東北人的血液里,延續至今。

「7點前是熱鬧的集市,7點後就是樸實無華的大馬路。」生長在鶴崗的盧文說道。

不過無論多早,早市終究是不屬於年輕人

尤其是遵循網絡博主那句「不逛一次早市東北等於白來 」的南方遊客,當他們的東北朋友向他們發出二次早市邀約,他們只會回復一句「這玩意費命。」

即使是2022年現代化的今天,東北依舊延續著早市這樣半自髮式的集市,且占據著市民市場集采的主流,這些產業結構單一的工礦城市生命的初期,正是靠著這樣有活力的商貿系統得以成長。

而在歷史淺薄的新興工礦城市,人們倒更依賴於周邊城市的古老集市,不僅填補了新聚落的商業空缺,還調動了城市中工商力量的積極性,甚至盤活了城鄉之間的人口物資流動

儘管東北長期處在蕭條的氛圍中,但早市卻一直保持著頑強的生命力,向人們無私的輸送著溫暖,保持著它的活力。

「我常夢見那賣大白菜的大爺滿臉通紅的對著我笑,一旁是擺滿屜的大白饅頭,頭頂是剛升起的朝陽,裊裊的熱氣融化著空氣中的結晶,耳邊是賣粉條的阿姨拿著喇叭喊『錯過就沒有了』,鼻子裡聞著的是油炸糕的香甜味.......」

每每談到早市,盧文都會露出幸福嚮往的表情,「網上很多人說東北早市是吃貨的天堂,但對於我來說它是一個給我輸送無窮精神力量的寶地。

今年過年我一定要回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