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花翎為何那麼貴重,整個清朝只有7人獲得,和珅都沒得到

千里煙伯 發佈 2022-11-09T00:37:47.249204+00:00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個王朝,它不僅是我國封建社會中的最後一個王朝,更是由起源於東北白山黑水地區的少數民族——滿族建立起的王朝。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個王朝,它不僅是我國封建社會中的最後一個王朝,更是由起源於東北白山黑水地區的少數民族——滿族建立起的王朝。

他們的髮型和服飾不同於明朝及之前的王朝,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普通百姓男的前額剃光,腦後留辮,身穿長袍馬褂,腳蹬皂靴,女的身穿旗袍夾襖,腳踏高底鞋。

而官員們不但同樣換上了滿族服飾,更是戴上了帶有胡人風格的官帽。

這種帽子上插著孔雀花翎,看起來十分的滑稽。

然而正是這扎眼的花翎卻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在清朝的官員體系中,官員的帽子上最多能夠達到三眼花翎。

可是細數整個清朝近300年的歷史中,獲得過三眼花翎的官員也僅僅只有7位,就連乾隆皇帝最為喜愛的寵臣和珅都沒有獲得過。

清朝官帽上的花翎

在許多清宮戲中都有過這樣的畫面。

皇帝在震怒之下,責令大內侍衛摘去大臣的頂戴花翎,趕出午門聽候發落。

而當皇帝在高興的時候,他又御賜官員雙眼花翎,以表嘉獎。

這花翎在平時只是孔雀尾巴上的一根普通的羽毛,誰承想在中國清朝時期國家的中央機關竟然發揮著如此神奇的作用。

滿清成立後,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就開始不斷地吸取明朝先進的文化制度,其中在官服上就借鑑了明朝官服的補子。

這種補子貼在前胸和後背,文臣和武將的補子圖案不同,不同級別的官員也對應不同的補子。

普通百姓一看到這些補子就立刻明白眼前的人是什麼樣的品級,它們的作用就像現代軍人肩膀上的軍銜一樣,是身份的象徵。

明朝是漢人王朝,它的官帽是烏紗帽,上面鑲嵌玉飾來區別官員大小,滿清是馬背上的民族,早期從上到下都要經常縱馬狂奔進行戰場廝殺,烏紗帽質地輕盈,帽翅過大很容易被風颳走。

所以他們就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色,採取裝飾有頂戴和花翎的無檐軟帽作為自己的官帽。

這種帽子頂部鑲嵌有不同的材質的寶珠,寶珠下面鋪著紅纓,帽子後面還專門留出了用於插花翎的帽孔。

花翎有單眼、雙眼和三眼之分,眼的數量越多表示的地位越尊崇。

如果說補子是軍銜的話,那麼花翎就是官員的勛略表。

想要更換補子只需要往上升官就行,而想要更換花翎就沒那麼簡單了。

獲得花翎的資格

在常人印象里,但凡是官員就會佩戴花翎。

其實這是許多不嚴謹的電視劇給大家帶來的誤解。

電視劇著重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的描寫,對這些細枝末節未必會十分重視,以至於後人覺得花翎成為了官員的標配。

在清朝官員的體系中,凡是六品以下的官員是沒有資格佩戴花翎的,他們的帽子後面雖然也插著鳥的羽毛,只不過換成了沒有眼的藍翎。

藍翎是鶡鳥的羽毛,跟帶有眼的孔雀毛相比無論是氣質還是形象都大大不如。

想要戴花翎,僅僅是品級夠了還不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硬性指標,那就是身份。

滿清雖然沒有像當年蒙元那樣把人分為蒙古、色目、漢人和南人四種等級,但是卻嚴格劃分了旗人和漢人的身份。

努爾哈赤在起兵之初就建立了兵民一體化的旗人制度,隨後在皇太極的拓展下發展成為了八旗(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

這些旗人跟隨滿清皇帝征戰南北,一路劫掠中原,立下赫赫戰功。

太平之後,隨著旗主身份的差異也劃分出了上三旗和下五旗。

這花翎只有上三旗(鑲黃、正黃、正白)的子弟才有資格獲取。

這些滿人子弟擁有了獲取資格,但是具體離獲取花翎之路還非常遙遠。

根據清史記載,能夠獲得單眼花翎的官員起碼就要是五品以上的官階。

至於雙眼花翎更是要在單眼花翎的基礎上跟皇上沾親帶故才行。

而三眼花翎的要求就更為嚴格了,首先還是出身。

能夠具備獲得三眼花翎資格的身份僅次於皇親貝勒、貝子和嫡親公主的駙馬,可以說是皇上的眼前紅人。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人還要為大清江山立下赫赫戰功,也是因為這苛責的條件,近300的歷史中也才只有7人獲得,就連歷史上最有名的寵臣和珅都沒有獲得過。

血統論外加才幹,僅憑其中的任何一點就把絕大多數人給過濾掉了。

獲得三眼花翎的重臣們

歷史上第一位獲得三眼花翎的重臣是和珅的弟弟和琳。

雖然和珅和和琳僅僅是下五旗之一的正紅旗出身,但是和琳與和珅一樣才華出眾,更重要的是他在平定白蓮教、郭爾喀叛亂的戰爭中指揮得當,立下赫赫戰功,在朝中又有哥哥和珅在皇帝面前給他美言。

因此這隻三眼花翎自然非他莫屬。

和珅雖然位極人臣,深得乾隆的喜愛,乾隆對他的喜愛甚至超過了自己的皇子嘉慶,但是在賞賜花翎這塊卻非常摳門。

一來和珅活躍在宮廷政壇,二來和琳家已經有一支三眼花翎,所以這種榮譽性的賞賜不要也罷。

第二位獲得三眼花翎的重臣同樣和乾隆有著莫大關係。

他就是乾隆深愛的富察皇后的親弟弟——富察.傅恆。

本著愛屋及烏的需求,乾隆對傅恆一上來就有好感,而傅恆也並非紈絝子弟,在大金川戰役和平定準噶爾叛亂以及清緬戰爭中,他身先士卒,鼓舞士氣,奠定了勝利的基石。

這樣的人,自然也是獲得三眼花翎的首選。

此外,傅恆那位在小說和電視劇中大名鼎鼎的兒子福康安也憑著自己的真才實學獲得了三眼花翎。

可以說富察皇后一家就包攬了七支三眼花翎的兩支,榮耀之極。

餘下的四支則分別賜予了長齡、徐桐、禧恩和李鴻章四位重臣。

長齡和禧恩自不必說,他們的出身和業績跟和琳、富察父子一樣。

而徐桐和李鴻章則是漢人。

這可以說是老天爺給滿清皇室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李鴻章被戲稱為「大清國的裱糊匠」,好歹是洋務派的代表,開辦洋務運動為中國的近代化發展立下汗馬功勞,而徐桐則僅僅是因為他和慈禧太后走的近,善於逢迎拍馬,在很多場合為慈禧站隊,而獲得了三眼花翎。

這樣的三眼花翎從某種程度上不能跟前面六位相比,也預示著滿清朝廷江河日下,命不久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