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零聊紅樓:林妹妹為何討厭寶姐姐?此乃「今古才人同病」

零之筆記 發佈 2022-11-14T04:36:59.520876+00:00

哎呀,終於要開始說最難講的第五回了,老零這心裡實在有點忐忑。眾所周知,第五回是紅樓夢中文本最晦澀、修辭最誇張、情節最玄幻、細節最豐富、用典最密集的一回。

大家好,我是零之筆記。哎呀,終於要開始說最難講的第五回了,老零這心裡實在有點忐忑。眾所周知,第五回是紅樓夢中文本最晦澀、修辭最誇張、情節最玄幻、細節最豐富、用典最密集的一回。如果像之前那樣逐字逐句地去摳,按老零這個更新速度,恐怕三四個月都說不完,估計朋友們也都看膩味了。而且馬上就是世界盃了,老零這業餘時間也有點緊。但如果粗略一說草草了事呢,我自己心裡這道關還過不去。所以咱們走一步算一步吧。好,廢話不多說,我們正式開始今天的廢話。

還是先從回目說起。第五回的回目也有好多個版本。甲戌本的寫法又是獨一份,叫「開生面夢演紅樓夢,立新場情傳幻境情。」



己卯本、庚辰本、夢稿本的回目是「游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



蒙府本、戚序本、舒序本寫的是「靈石迷性難解仙機,警幻多情秘垂淫訓」。


甲辰本和程高本是「賈寶玉神遊太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夢」。列藏本最為奇葩,它就沒有第五回。



這些回目雖然文字上有差異,但表達的意思都差不多。除了蒙府本那個靈石迷性,什麼警幻多情,看著有點彆扭,其他的幾個寫法都還行,至少在主題表達上還是準確明晰的。不像第三回的回目,雖然也有好多個版本,但哪一個版本都有瑕疵。

那麼這些版本裡哪一個出現得最早呢?最可能接近曹雪芹的原意呢?那可能還得是甲戌本。除了甲戌本成稿的年代最早之外,還有一個旁證,就是在第二十七回,黛玉葬花那段情節,甲戌本有條批語:「開生面,立新場,是書多多矣,惟此回處生更新。」庚辰本也有這條批語,文字上有差異,但也有「開生面,立新場」這幾個字。這就與甲戌本第五回的回目「開生面夢演紅樓夢,立新場情傳幻境情」遙相呼應。當然,甲戌本這個寫法出現得最早,但未必就是最終版本,說不定就是老曹自己後來改了呢?所以大家喜歡哪個版本就用哪個吧。



回目之外還有一首回前詩:「春困葳蕤擁繡衾,恍隨仙子別紅塵。問誰幻入華胥境,千古風流造業人。」



此詩僅現於戚序本、蒙府本和夢稿本,連甲戌本都沒有。葳蕤的本意是草木茂盛而下垂的樣子,引申為委頓不振、或者是困得睜不開眼了、直耷拉腦袋的那個樣子。這首詩是說賈寶玉裹著被子睡著了,迷迷糊糊地跟著仙子離開了紅塵。他去哪兒了呢?去了華胥境。

華胥是上古時期華胥族的女首領,傳說她踩了雷神的腳印,感應受孕,生了兩個孩子,無性生殖了屬於是。她那兩個孩子可了不得,正是伏羲和女媧這兩位大神。大概七八千年前,華胥族在黃河流域遷移游徙,創造了中國的漁獵、農耕文化,開創了中華文明史。咱們中華的華、華夏的華,就是源於華胥之華。

還有個成語叫華胥一夢,或者一夢華胥,是說黃帝有一天做夢,就是炎黃子孫的那個黃帝,他夢見自己去了華胥氏之國。這個國在幾千萬里之外的地方,不是乘船坐車能夠到達的,就只能是神遊一趟而已。所以華胥境,就是仙境、夢境的意思。

最後一句,千古風流造業人,是說賈寶玉去了太虛幻境之後,他的性意識就覺醒了,就要開始造業了。但如果光從這個方面去理解,略微有點片面了。賈寶玉走這一遭,最大的收穫,是警幻仙姑點明了他內心深處的「意淫」。詩里說的「造業」,也不是指貶義的那個造孽,而是在說反話,其實是讚美賈寶玉的「意淫」。他的「意淫」並不僅是性或者愛,而是一種更博大、更深邃、也更純粹的情感。這種情感也不僅是只針對異性,而是包含了世間所有美好的、純潔的事物,這個我們到「意淫」那段情節時再具體說。



好,接下來我們進入正文。第五回開頭用一小段文字概括了寶黛釵三人的小日常。這段文字雖然很短,但是透露出的一些信息還是挺有趣的。

黛玉來了榮國府之後,賈母對她特別疼愛,寶玉和她也特別親密。書里說,他倆是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順,略無參商。

參商是指參星和商星。這兩個星星不會同時在天空出現,有參則無商,有商則無參,所以參商常用來比喻分離,或是感情不和睦。那麼「略無參商」,就是說這兩人形影不離,整天黏糊在一起,沒有一點不和睦。可見此時的黛玉並不像後來那樣,動不動就使小性,哭鼻子,陰陽怪氣。那麼黛玉從何時開始轉變的呢?哈哈,書里說得很明白:「不想如今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



大家可以暫停幾秒鐘閱讀一下這段原文,然後咱們再討論幾個小細節。

不想如今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年歲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頭子們,亦多喜與寶釵去玩笑。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鬱不忿之意,寶釵卻渾然不覺。

首先,書里說寶釵的年齡比黛玉大得不多,而咱們以前多次提過,嚴格按照故事線的時間推算的話,寶釵此時十三歲,黛玉只有六七歲,足足差了一倍,這可不能叫「雖大不多」。如果真的差這麼多的話,黛玉可能也就不嫉妒寶釵了,都不是同齡人有啥好嫉妒的嘛。

其次,咱們先拋去年齡上的bug不談。從這一段的字裡行間中,以及後文中一些情節,我們隱隱感覺到,好像寶黛青梅竹馬,略無參商地相處了很久,寶釵才來。但實際上在黛玉入府時,薛家那邊就已經啟程入京了。就算在路上再怎麼拖拉,再怎麼遊山玩水,走幾個月也該到了。所以老零覺得作者是有意無意地模糊了寶黛釵三人之間的時間線,他們的故事基本就是從十二三歲這個年齡段開始的。


這段文字還透露了一個信息,就是黛玉是因為寶釵要和她搶老公,所以才看她不爽嗎?顯然不是。她是從一開始,還沒有金玉姻緣之說時,就已經看寶釵不順眼了。為什麼呢?一方面是因為人人都說寶釵比她好,她心裡不忿;更深層的原因,是她倆無論在外貌還是性格上,尤其是人生觀價值觀上,都不是一個路子。

先說外貌,寶釵是容貌豐美,圓圓潤潤的。而黛玉則是怯弱不勝,病病殃殃的。按批語的說法,她倆一如姣花,一如纖柳,各有各的美。但關鍵是,「人多謂黛玉之所不及」,大家都覺得黛玉沒有寶釵漂亮,這黛玉她能忍嗎?

而更關鍵的是性格,寶釵是行為豁達、隨分從時。黛玉是孤高自許,目下無塵。寶釵和什麼人都能相處得來,至少面子上都能過得去。而黛玉則不是,她覺得你不錯,就和你特別好;她看不上你,那就連理都懶得搭理你。尤其是目下無塵,眼裡進不得沙子,這是特別得罪人的,特別容易把自己搞成一個孤立的狀態。所以書里說,那些下人、那些小丫頭們,都與寶釵比較親近,與黛玉比較疏遠。



那麼既然你孤高自許,目下無塵,你看不上別人,那你就應該允許別人離你遠遠的呀?就應該無視別人對你的評價呀?但黛玉卻又不是這樣。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來,黛玉其實是非常在乎別人的眼光的,她的「悒鬱不忿」主要就是因為別人都和寶釵好,不跟她好。但如果你要跟她說,你想要別人跟你好,那就改改你那脾氣嘛?她又肯定不樂意。

很多人說這是孩童心性,小孩子就喜歡嫉妒同性,嫉妒同齡人,長大了就好了。但老零覺得這個問題不能這麼簡單地看。其實在黛玉身上,我們能看到很多知識分子、文藝青年的一個心理特徵,用批語的話說就是「今古才人同病」,那就是他們既想特立獨行、堅持自我、稜角分明,同時又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希望所有人都喜歡他。如果你不喜歡我,那也不是我的問題,那是你瞎。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就要捂眼睛堵耳朵了,哎呀林妹妹怎麼可能是這樣的人嘛,老零你胡說八道,我要代表林妹妹噴死你。

如果你這麼想的話,那說明你愛的不是林妹妹,你愛的是一個只會喘氣兒的雕像。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即使是聖賢也依然有缺點,甚至毛病可能比普通人更多。如果你愛一個人,就無視他的所有缺點,甚至把他的缺點強行扭成優點,那這不叫愛,這只是飯圈文化而已。林妹妹雖然有這麼多的缺點,但老零多次說過,她是我在紅樓夢中最喜歡的角色,沒有之一。為什麼呢?因為她真實,她可愛,更因為她的優點太過耀眼,太讓人心醉。

說到這裡,忽然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愛一個人,是愛她的優點,還是愛她沒有缺點?或者換個問題,有這麼兩個人,其中一個有幾項素質可以打90分甚至滿分,也有幾項素質只能打40、50分。而另一個人,她的所有素質都能打70分。那麼你會更喜歡哪一個?你更想成為哪一個?



好,誇了這麼多黛玉,好像老零又有「尊林貶薛」之嫌啊。那當然不是啦。之所以說寶釵說得少,是因為此時她還沒有多少戲份嘛。我雖然最愛林妹妹,但也喜歡寶姐姐。關於寶釵的事以後我們再慢慢聊。總之,作者塑造薛、林這兩個角色,當然是拿來作對比,但比的並不是誰高誰低,而是說她們有著不一樣的美,有著不一樣的個性,她們只是走著不同的方向,但都是極為優秀的,可憐可愛又可敬的女性。尤為深刻的是,雖然她們是不同的人,走著不同的路,但無論她們是隨分從時還是目下無塵,最終還是逃不脫塵世的枷鎖,命運的傾軋,都只能成為薄命司里的一頁紙而已。這才是「千紅一哭」的悲劇意義。

另外還有一點,雖然好長一段時間裡,黛玉都不喜歡寶釵,但後來她們卻成為了最親密的好閨蜜。這當然是多種原因促成的,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黛玉她在成長。她的成長並不是學會了圓滑和妥協,而是學會了包容和理解。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成長過程,這個角色才越發的豐滿,越發的魅力無限。



好,最後我們再說說寶玉。寶玉此時是「視姊妹弟兄皆出一體,並無親疏遠近之別。」說明寶玉此時還不懂什麼是愛情。他以為自己只是和黛玉青梅竹馬,同行同坐,同息同止,所以才跟黛玉特別親密。

也正是因為親密,所以才會有「求全之毀、不虞之隙」,就是說會產生過於苛刻的要求和預料不到的誤會。因為親密,所以兩人之間就沒有那麼多客套嘛。比如我的一個女同事渴了,我給她倒杯水,她肯定要跟我說聲謝謝。但如果我老婆渴了,我給她倒杯水,她就會罵我為什麼不給她倒杯熱的。其實兩人親密到這個份上,那離愛情就已經不遠了。那麼寶玉是從什麼時候開竅的呢?那就要從他這場大夢說起了。



好,接下來就進入正題了。某天,寧府這邊梅花盛開,賈珍的妻子尤氏宴請賈母、邢夫人、王夫人來賞花。寶玉是個愛熱鬧的,也跟著來了。到了中午,寶玉困了,要睡午覺。賈母本來是想讓他回家去睡,睡夠了再來。這時賈蓉的媳婦秦可卿就說了,我們這裡有給寶叔睡覺的地方,老祖宗請放心,都交給我來安排就是了。寶玉雖然年紀比秦可卿小得多,但是輩分高。他和賈珍是一輩兒的,賈蓉秦可卿都得叫他叔叔。

這裡有一句賈母心中對秦可卿的評價,認為她是個極安妥的人,是重孫媳中第一個得意之人。這話可真是一點毛病都沒有,賈母的親重孫就一個,就是賈蘭,他還沒結婚呢。把寧國府重孫輩兒的也算上,那也就多一個賈蓉,重孫媳婦只有秦可卿,那她可不就是第一得意之人嗎?也沒有第二個了呀?當然你要是把旁系的什麼賈芹賈芸賈菖賈菱賈荇賈芷所有草頭輩的全算上,那確實不一定。不過賈母也絕不可能想到那些人身上去。

咱們調侃歸調侃,作者的本意肯定不是這個意思啊。這裡其實就是借賈母之口對秦可卿做了一個定評,賈母是看人極準的,她看中的人,多半差不了。但是,這個事放到秦可卿身上,那還真不好說。秦可卿可以說是紅樓夢中最神秘的角色,她的事我們以後慢慢說,今天還是先捋故事情節。



秦可卿先把寶玉帶到了一間上房,寶玉一抬頭,看見一幅畫掛在上面,畫的是《燃藜圖》。

藜是一種植物,它的根可以用來做拐杖。燃藜這個典故是說漢朝有個叫劉向的大學者,某天夜裡,他在天祿閣校書,忽然來了一個拄著藜杖的黃衣老人來拜訪他。這老人吹一口氣,他手中藜杖的杖端就燃燒起來了,就當火把一樣可以照明了。這老人便夜授劉向「洪範五行之文」。洪範五行是根據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總結出來的一套理論,常被帝王用來神化君權、加強統治的。這個劉向大家不知道有沒有印象,之前說李紈自小就讀女四書、列女傳之類的書。列女傳就是這位劉向的著作。這幅《燃藜圖》就是一幅勸人勤學苦讀、沒有光創造光也要夜讀的畫,以賈寶玉那心性,看到這畫那肯定是不大高興了。

這幅畫旁邊還有一副對聯,寫的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就是說你洞察世事,你圓滑世故,這就是有大學問。你情商高,知道見風使舵,看人下菜碟,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就是在做最好的文章。

客觀說,這副對聯看著寫得俗,其實還挺值得人深思的,有點厚黑學的意思。但關鍵是它和《燃藜圖》放在一起,一個是勸人勤學苦讀,做書呆子;一個是勸人處事圓滑,做老油條。這個實在有點兒諷刺。反正不管是勤學苦讀還是做老油條,賈寶玉都不樂意。尤其是講人情世故這些東西,比讀書更讓他覺得噁心。所以他一見了這副對聯,立馬就說了四個字,「出去出去!」你看看他這個語氣,厭惡之情無以復加,那是死也不願意在這睡,否則肯定得做噩夢。



秦可卿見狀就說,不然去我房裡睡吧。寶玉還沒表態,有個嬤嬤就上來勸阻,說,「哪裡有個叔叔往侄兒房裡睡覺的理?」這句話大多數古本寫的都是道理的「理」,有的直接就寫的是「道理」這兩個字。但甲戌本寫的卻是禮教的「禮」。我覺得這裡用禮教的「禮」似乎更妥當一些,當然用哪個理也都說得通。

秦可卿就說,哎喲,他才多大呀,就在乎這個。我有個弟弟,和他年紀差不多,倆人一比,我弟弟個頭可能比他更高一點呢。這裡處理的非常妙啊,順手一寫,就把秦鍾這個角色帶了出來,伏下了後文。

這一段對話歷來多有爭議,比如有人猜疑,秦可卿對寶玉說的是去我屋裡睡吧,而不是去你侄兒屋裡睡吧。難道賈蓉和秦可卿不睡一個屋嗎?他倆是形婚嗎?還是說他倆有共同的臥室之外,秦可卿自己還有一個獨立的小房間?

當然這個問題多少有點鑽牛角尖了,究竟秦可卿是順口一說,還是另有深意,僅憑這段情節不好下判斷。而且那個嬤嬤說的也是哪有叔叔去侄兒屋裡睡覺的禮,而不是說侄兒媳婦。反正不管那是秦可卿自己的房間,還是她和賈蓉共同的房間,賈寶玉去睡覺都不太合適。至於賈蓉和秦可卿夫妻感情的問題,我們也是留到以後再說。



接下來,秦可卿就領著寶玉去了她的臥室。感覺上秦可卿這間屋子好像是紅樓夢中最神妙最奇幻最奢靡的所在,什麼榮禧堂啊,王夫人的居室啊,包括後面大觀園裡這個閣那個院的,與之一比都相形見絀。那麼秦可卿的臥室究竟是怎麼回事?它真的有這麼奢華嗎?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請大家有幣的捧個幣場,沒幣的捧個贊場。感謝大家的支持,咱們下期再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