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餃子之王,為什麼是東北餃子?

大地理館 發佈 2022-11-21T18:49:50.492426+00:00

世界餃子看中國中國餃子看東北*本文由1億+東北人民與大地理館 聯合出品圖|公共圖片庫 Pexels01 記得以前在瀋陽逛中街的時候,被同學帶著吃了頓「老邊餃子」,店裡人滿為患,三十歲到五十歲的人居多,還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年輕人。店裡的人已經過多到,讓人難以相信這只是個餃子館了。

世界餃子看中國

中國餃子看東北

*本文由1億+東北人民與大地理館 聯合出品

圖|公共圖片庫 Pexels


01


記得以前在瀋陽逛中街的時候,被同學帶著吃了頓「老邊餃子」,店裡人滿為患,三十歲到五十歲的人居多,還有不少慕名而來的年輕人。店裡的人已經過多到,讓人難以相信這只是個餃子館了。


細一打聽,老邊餃子是遼寧瀋陽的一種傳統小吃,自打1829年就有了,是瀋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聽上去這一點就催著人行動起來,到瀋陽勢必要嘗一嘗這個比我們歲數都大的餃子是什麼味道。



坊間傳聞,老邊餃子將煸餡技法作為傳家寶流傳子孫,掌門人為了保護秘方,絕活傳子不傳妻、傳男不傳女,每天只在夥計都走了之後,才會親自配置餡料。


待我們落座吃起來,能吃出肉餡裡帶著湯汁兒,餃子皮柔軟、勁道又透亮。也難怪侯寶林到瀋陽吃老邊餃子的時候,寫出了「邊家餃子,天下第一」八個大字。


就連我的河北老家,在我小時候都開著「老邊餃子館」,後來叫「老邊」的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東北餃子館」。不光是我的老家河北,其他省份的「東北餃子館」也遍地開花。人們一看到「東北餃子館」的招牌,就能魂穿到那個飯店外面打出溜滑,飯店裡面熱氣騰騰、餃子味兒瀰漫的熱鬧冬日裡。



02


為什麼餃子這種食物沾上東北的Ip,就顯得格外香呢?


東北能成為人們心中的餃子王,這與東北的氣候、歷史和人文環境是分不開的。


首先 ,東北二字自帶寒冷觀感,冬天外面冬天雪地,剛包好的餃子放在屜上,罩上一層塑料布放在外面,第二天早起凍得梆硬,一頓餃子能吃好幾頓。餃子這種連菜帶肉還有主食的食物,無疑是人們的過冬「利器」,既節約了做飯菜的成本,也保證了主食與蔬菜的搭配。



其次,東北的氣候提供了天然的儲存條件,也為餃子這種食物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東北土地肥沃,小麥面積及總產量接近全國8%,是我國小麥主產區之一,豐富的「餃子皮」原料在食品原材料的選擇上給人們提供了便利。



「上車餃子下車面」「餃子就酒越喝越有」等東北民間slogan方便了餃子走進千家萬戶,而且,東北在九十年代末,也讓駐紮在各家的餃子走了出來。


還有歷史因素。20世紀九十年代末,東北企業改制,工人們從工廠里走出來。為了混口飯吃,他們動用了自己包餃子的本事,在外面擺攤。餃子這種製作成本較低,且受眾面廣的食品,是失業男工女工的謀生利器,幾乎男男女女都有包餃子的技能。



那時候,你會看到一米八五的大哥在廚房裡,拿一根擀麵杖擀兩張餃子皮,「咻」地一下在灑著一層薄薄麵粉的案板上滑到另一個人面前,媳婦兒拿起麵皮,用筷子在裝餡的盆子裡挖一筷子陷,雙手往中間一懟,一顆元寶狀的餃子就做好了。


這些店往往都是夫妻店,或者親戚在一塊開的店。哪怕沒有店面,他們也有辦法,在家裡把餃子做熟,放進泡沫箱子裡,裹著小棉被,放自行車後座上拿出去賣。


而有店面的老闆們,你看他們後廚,十分熱鬧,活不停,嘴不能閒下來,他們總是能在包餃子的過程中聊天聊到樂不可支。包餃子這項活動,自打有餃子以來,就具備了社交屬性。每當過年的時候,你會發現,家裡一包餃子,氣氛就上來了,餃子就成為了「氣氛組」。



當然,東北地區的餃子之所以出名,除了有這三方面的因素,還因為東北地區,地大物博,這讓餃子這種皮包餡的食品能夠兼收並蓄,從內陸包到沿海,有不同的餃子陷。


從餃子餡來說,餡料數不過來,比如素三鮮、肉三鮮、韭菜雞蛋、豬肉大蔥、豬肉大蔥、驢肉、鮮蝦仁、酸菜肉、牛肉蘿蔔、茄子肉等等,只要能吃進人嘴裡的菜,都能進餃子皮。

03


東北內陸地區的家庭里,酸菜肉最為普遍,酸菜肉作為白菜肉的變種,是對白菜的救贖,也是豬肉的靈魂延續。



眾所周知,當冬天來臨,東北人開始曬秋,囤白菜成為東北地區大街小巷的活動,人們不約而同地在自己家樓下和樓道口堆滿了白菜,但白菜分白菜葉部分和白菜幫子部分,人們在炒菜的時候愛吃菜葉子,剩下的菜幫子就變成了餃子餡。


在巷子裡走兩步,你還能看見醃菜的缸子,那是白菜過段時間要變身的「煉爐」,白菜們進去修煉過後,就成了酸菜。

酸菜融合了肉的油膩感,東北人小時候或許有過這樣一個時期,家裡吃完酸菜汆白肉,第二天就吃上了酸菜肉的餃子,讓酸菜不負使命。


向沿海地區走去,餃子的餡就發生了變化:海螺、黃花魚、墨魚、海膽、鮁魚、海參的加入,讓餃子從黑土地出發,一直香到了海邊。




04


餃子也有「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性格,隨遇而安,遇到什麼就能包進去什麼餡。而且,它們不止這點本事,還能「變身」成蒸餃、煎餃。


蒸餃皮薄餡大,人們喜歡剛出鍋的煎餃,拿熱水和面會讓麵皮更軟,這時候包著拿油煸好的肉餡,等出鍋,鍋蓋掀開,熱氣兒「騰」的一下從鍋里蹦到房頂,一瞬間溫暖了屋子,吸引家裡人紛紛拿著筷子和碗等著家裡大廚分餃子。



煎餃也叫做鍋貼,鍋貼這種外脆里嫩的口感很招人喜歡,而且通過煎這種工藝,把餡料的汁水都鎖在煎餃里,家裡經常把沒吃完的水餃當作下一頓煎餃,人們喜歡餃子皮外面那層油煸出來的酥脆感。


小時候,家裡老人喜歡包餃子,長大了之後就發現,原來如此簡單的食物,讓自己做起來是如此困難,年輕人們紛紛倒在了和面這一步。可每當回到家裡,看見老人掀開鍋蓋那一刻,還是覺得回到了小時候那種無憂無慮的生活。


後來不論遠走他鄉還是忙碌一天,每每看到餃子的蒸汽,聞到那些香氣,便感覺自己回到了溫暖的老家,餃子也不止是果腹的食物,還成為了一種精神寄託,包裹著人們的鄉愁和對家人的思念。

-END-


撰文| 唐山熱依扎

審校| 地理君

頭圖| 公共圖片庫

封圖| 圖蟲創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