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的故事 |「科普中國-我是科學家」第40期演講即將舉辦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發佈 2022-11-22T22:29:42.931318+00:00

參天的大樹、樹林間穿梭的動物、田間的農作物、匍匐於地面的草叢、飄在水上的浮萍、水裡游弋的魚,構成世界的植物和動物形形色色、高低錯落,但它們的源頭,都可以追溯到一顆小小的生命的「種子」。無論多么小的種子,其中都蘊藏新生命所需的一切物質。

參天的大樹、樹林間穿梭的動物、田間的農作物、匍匐於地面的草叢、飄在水上的浮萍、水裡游弋的魚,構成世界的植物和動物形形色色、高低錯落,但它們的源頭,都可以追溯到一顆小小的生命的「種子」。

無論多么小的種子,其中都蘊藏新生命所需的一切物質。蕭伯納曾這樣描述種子蘊含的巨大能量:

在泥土中埋入一顆橡子,它就會長成一棵巨大的橡樹!

如果你埋的是一頭羊,它只會慢慢腐爛。

在現代科技的照耀下,種子的蘊藏的能量多了一層維度——種質資源。種子是農業的「晶片」,優質且多樣的種質資源,決定了中國人飯桌的豐富程度,也關係著我國的糧食安全;讓種子茁壯成長的技術,更是讓無數人過上幸福的生活。

本期 「我是科學家」邀請了五位科學家,將為我們講述種子的故事。

本期演講嘉賓

大米是中國人賴以生存的主糧,但經過加工的白米卻流失很多營養價值。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大米有沒有可能變得更有營養、更好吃?

劉春明

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院長、教授

農業農村部僑聯副主席

《兩粒大米的故事》

大黃魚是我國產量最高、深受消費者喜愛的海水魚類。養殖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卻面臨著嚴重的病害威脅和挑戰。科學家如何通過基因組選擇育種技術,培育出抗病的大黃魚良種?

徐鵬

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教授

大黃魚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千魚千尋》

大豆是中國重要的農作物之一,它可以做成很多傳統食物,比如豆漿、豆腐、豆皮等等。不過,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大豆作為一種植物,有著豐富多樣的生命周期,吃大豆,有沒有一個最佳的時機呢?

王鳳忠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

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

《吃大豆的「秘訣」》

芥子雖小,能納須彌;一顆顆看似乾枯的種子,蘊含著萌發成繽紛世界的無限潛能。種子的世界什麼樣?建一艘「種子方舟」為了駛向何方?

楊湘雲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項目建設時期總工藝師

《建一艘包羅萬象的種子方舟》

一項中國農業種植的小技術傳到坦尚尼亞,卻帶來大豐收。中國如何幫助坦桑提高作物產量?糧食的豐收,還給坦桑帶來了什麼變化?

張傳紅

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副教授

中國國際發展援助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小技術,非洲大豐收》

主持人

郭林晨

自媒體人

原CCTV《天氣預報》主持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