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足100年,一盞檯燈撐起一個公司,包浩斯10大設計 | 設計史太濃

設計史太濃 發佈 2022-11-26T10:11:57.304295+00:00

前幾回用一萬多字,寫得老淚縱橫跟大家聊了寶馬發家過程,還有其明星三劍客車型-3系5系7系的前世今生,今天換下口味。上期回顧鏡頭同樣在德國,但時間飛回99年前,登場的是包浩斯設計的著名燈具—華根菲爾德檯燈,江湖別稱「MT8檯燈」或者「包浩斯燈」。。

前幾回用一萬多字,寫得老淚縱橫跟大家聊了寶馬發家過程,還有其明星三劍客車型-3系5系7系的前世今生,今天換下口味。



鏡頭同樣在德國,但時間飛回99年前,登場的是包浩斯設計的著名燈具—華根菲爾德檯燈,江湖別稱「MT8檯燈」或者「包浩斯燈」。。



據聞江湖上曾流傳多個版本「包浩斯十大設計排行榜「,但不管什麼版本,都有華根菲爾德檯燈的戲份,就這麼硬氣。

聰明的你也一定發現「華根菲爾德」是個人名,歐美多數產品(或者品牌)古往今來改名字都善於怎麼省錢怎麼來,所以按「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為原則,人名成為首選。

先來看看「華根菲爾德」到底是誰?


華根菲爾德檯燈的由來


「華根菲爾德「全名為威廉·華根菲爾德(Wilhelm Wagenfeld),德國人,1900年出生於德國北部城市「不萊梅」(Bremen)。



華根菲爾德從小家境貧困,所以在1914年時候年僅14歲就開始混社會,在工廠當學徒。

過程中他意識到知識才能武裝自己,所以1916年開始到1919年期間在不萊梅一所應用藝術學院半工半讀。

這個期間剛好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在1919年德國包浩斯成立,華根菲爾德經過朋友的推薦在1922年開始到魏瑪包浩斯繼續進修,主攻產品設計。

包浩斯的故事大家可以詳見【運動列傳】與【風格列傳】,均有相關講述。

華根菲爾德長期呆在包浩斯的「金屬工場」,其中導師兼負責人就是著名的構成主義風格設計師莫霍里·納吉(Laszlo Moholy Nag)。



此人屬於包浩斯教學團隊的靈魂人物之一,教學方法對包浩斯教學體系產生過深刻影響。



本次主題中的「華根菲爾德檯燈」其實第一版本就跟納吉密切相關。

話說1923年前後,納吉指導了一款名為「MT8」的檯燈設計,設計這款燈具有個初衷,就是用於包浩斯1923年那場著名展覽中名為「霍恩」可批量化生產的拼裝房子。



這是歷史上少見的「概念房」,由校長格羅皮烏斯主持設計,目的是為社會提供一種能批量化生產且成本低廉的住房建設方案,裡面的家具燈飾也是風格統一的原創設計,這就是MT8誕生的背景。



此時又得向大家引見另一位人物,就是雅各布·尤克里(Carl Jacob Jucker)。



當時同為包浩斯學生的尤克里在納吉的概念描述中首先完成了「MT8」檯燈的雛形設計,華根菲爾德作為他的組員提供相關協助,所以最初的MT8不是後來看見的樣子。

尤克里版本的MT8主體由金屬打造,頂端燈罩為磨砂玻璃,半圓形造型,底部也是切割為圓形的玻璃,連結兩者的燈柱也有玻璃製成,所以可以看見內部電線,整體而言就像一顆拔地而起的白蘑菇。



尤克里是瑞士人,生於1902年,到包浩斯學習之前他已經在瑞士蘇黎世學習過4年銀器設計,所以動手能力很強,而且善於溝通表達。

根據一些資料文件披露,MT8檯燈的設計過程中兩人的分工是這樣的:

尤克里設計了玻璃底座、燈軸跟燈支架上那個可見螺紋,而華根菲爾德則主要負責完成了玻璃圓頂及那個小巧的圓珠拉繩開關,這個開關個人認為是非常點睛的一筆,讓整個設計粗中有細,層次豐富。



MT8燈完成後除了用於包浩斯拼裝房的軟裝之外,在1924年參加了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博覽會—萊比錫博覽會Leipziger Messe(始於1165年),可惜展出後反應非常平淡。


所以一陰一陽之謂道,挫折都是為成功準備的,正因為展出反響一般,所以華根菲爾德決定針對原版設計進行升級改進。

這一改進,就是將尤克里負責的部分都摒棄了,將透明玻璃燈柱及玻璃底座都改為鍍鎳金屬,並且將兩者相連,並且在玻璃磨砂燈罩的底邊加上鍍鎳的黃銅。



如此一來讓MT8檯燈變得渾然一體,並且提升了整體的檔次與質感,因此MT8檯燈開始獲名「華根菲爾德檯燈」。

改進後的MT8開始由包浩斯聯合工廠生產出品,並獲得市場良好反饋,期間塵封了超過50年,隨後被一位商人相中重啟銷售,一直持續至今仍在海內外電商平台有售(新舊版都有售)。



包浩斯在1933年關閉後,這款燈的版權歸屬變得非常複雜,先後屬於「施溫策&格雷夫公司」(1928-1930)與「威廉·華根菲爾德建築公司」(1930-1933)。

最後版權在1980年開始獨家歸屬於德國的「特克諾流明公司」(TECNOLUMEN)直到如今, 這所公司就是因為將此燈賣成功了而建立。



如今它是包浩斯最知名的原創模型製造商之一,這裡頭又是另一個故事,大家可以在其官網看到。

華根菲爾德後來成為優秀的自由設計師(也在大學任教),與不少知名品牌合作,比如我們之前在迪特拉姆斯那一期談過的博朗,設計出不少精彩產品。



大部分設計都純粹簡潔,一生奉行包浩斯設計原則,華根菲爾德最後於1990年去世。


設計概念與設計方法


關於「華根菲爾德燈」很多朋友也許會知道,但並不了解其設計概念由來,在此我為大家拆解一下,並給大家分享一個產品設計的方法思路。

首先我們看看這個燈產生的時間與相關人物,我們在【運動列傳】第20回里談過「構成主義」是如何從蘇聯傳到德國,並且直接改變了包浩斯的路線方向的。



其時間恰好就在1922年,包浩斯的風格由表現主義轉化為融合蘇聯構成主義及荷蘭風格派,其核心思想也從烏托邦式的回歸手工藝變成擁抱機械化批量生產。

而匈牙利籍的構成主義設計師莫霍里·納吉也正是這個時期「加盟」包浩斯,前面談過,他主持了「金屬工場」很多燈具的設計。

構成主義其中一個核心概念就是將「繪畫、建築、雕塑」一類藝術形式視為同一回事,其本質就是「構成」與「製作」。



而且推崇高度抽象與提煉的視覺語言,具體表現就是對幾何元素的鐘愛,這種形式與「至上主義」又一脈相承。

重點來了,怎麼基於這樣的概念進行產品設計呢,答案就是從平面構成開始。

過去我們談過設計中的「三大構成」(顏色、平面、立體)就是用包浩斯群雄奠定並應用到如今的。

那麼具體在教學實踐中怎麼玩得轉呢,為此,我專門做了一個「華根菲爾德檯燈」的平面概念圖,大家先感受一下。


然後我給大家講個故事,故事發生在一所成熟的設計學院裡。

某天一位導師讓大家畫10張抽象構成的畫,主題很隨意,比如就叫「餘暉」,但不告訴大家繪畫目的。

大家辛辛苦苦哼哧哼哧的畫完後,導師開始與同學討論這些構成形式的好壞,然後同學根據討論意見在自己一堆畫裡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

當大家各自選擇完畢,導師則突然宣布讓大家回去將這張平面構成做成一個立體作品,材料不限。

時隔幾天,當大家將自己做好的立體模型搬來課室,導師作簡單點評後再告訴大家將模型帶回去改成一個椅子,大家一臉懵逼之餘似乎由此產生了一種覺悟。

導師通過這樣的方式啟發大家如何形成一個創意,並且打通了三種構成之間的轉換關係。


這種設計順序跟我們習慣的方式完全不同,其好處就是讓大家沒有預設立場的限制,如果一開始就告訴大家做一張椅子,可能情況完全不同。

包浩斯的設計教學法中充滿了這些不按常理出牌的育人方式,比如運用「達達主義」(dada)的偶然性方式,揉紙團,敲玻璃或者用機器隨機切割。



當學生經過大量折騰後就會掌握了不同的創意手段,最後會自行調整思考順序與實現方式,並且回到功能體驗的修正上。

關於平面與立體之間的聯繫還可以談一個人,就是柯布西耶,他早期就是研究立體主義繪畫的,並且多次公開談過自己的建築靈感大部分來自繪畫。



而立體主義也是構成主義誕生的啟發之一(詳見風格列傳-構成主義篇)

此時我們回頭看「華根菲爾德燈」的設計,完全可以根據一張構成主義的畫作的模型化進行製作,大家也可以試著做做這樣的練習做張椅子,會非常有趣。

今天的故事講到這裡,感謝各位,下期再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