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百年種族恩怨,都是大英埋下的禍?

烏鴉校尉 發佈 2022-11-28T03:48:07.985752+00:00

這次選舉受到了格外的關注,因為其選情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這個東南亞重要國家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懸峙議會。

大家好,我是烏鴉。

馬來西亞大選近日結束。這次選舉受到了格外的關注,因為其選情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這個東南亞重要國家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懸峙議會。

贏下82席的希望聯盟(希盟)成為最大的政黨聯盟,希盟中的華人政黨民主行動黨則以40個席位成為希盟第一大黨。但希盟中的領頭羊,首相候選人安華所在的公正黨卻在馬來人選區遭遇大敗,希盟於是成為了一個未得到主體民族支持的執政聯盟,隱患頗多。

另外一邊的國民聯盟(國盟)拿下79席,其中的伊斯蘭黨豪取45席,堪稱本次選舉最大贏家。而以巫來由人統一組織(巫統)為核心、曾長期執政的國民陣線(國陣)只拿到30個席位,國陣中的華人政黨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馬華)則只拿到一個國席,再次淪為笑柄。但國陣輸得媽都不認識的同時,卻意外成為了造王者,說明大馬政治已然是混亂不堪。

最終,曾經纏鬥數十年的希盟與國陣聯合組閣,昔日曾惡整希盟領袖安華的巫統,讓安華成為了馬來西亞首相。真得說一句,政治就是妥協的藝術啊。

1

當然,大多數人恐怕並不熟悉馬來西亞的政治格局,這一串黨派和政黨聯盟的名字,直得把人看暈了……烏鴉在這裡一個個講,先說說這個曾長期壟斷大馬政權的國民陣線(國陣)。

馬來西亞種族十分多元,人口較多的有主體民族馬來人、最大少數族裔華人、更少數的印度人,以及東馬來西亞的沙巴與砂拉越人。而大馬的政黨格局,是高度綁定種族的。

這個國陣中就有馬來人政黨巫來由人統一組織(巫統、也稱馬來民族統一機構)、華人政黨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馬華)、印度人政黨馬來西亞印度國民大會黨(國大黨)、沙巴人政黨沙巴人民團結黨(沙民團黨)。

而對應的,與國陣長期分庭抗禮的希盟中,則有基於馬來人社區的人民公正黨、華人基礎的政黨民主行動黨(火箭)、沙巴民族主義政黨神山前進統一機構(沙民統)。

總之,馬來西亞政壇就是在不同種族中有對應的種族基礎政黨,它們又跨種族尋找其他民族的族基政黨組成聯盟,因此,基本每個政黨聯盟中都有不同的族基政黨。

馬來西亞候任首相安華

每次選舉,各個族基政黨分別在本民族占多數的地區競選,比如,華人選區就是馬華與火箭派人競選,馬來人選區則是巫統與公正黨爭奪,最終比拼總數則看馬華+巫統VS火箭+公正黨……

一個國家有許多政黨不奇怪,形成政黨聯盟也不奇怪,國家擁有許多種族更不奇怪,但不同種族各有多個族基政黨,又在此基礎上組成多個跨種族政黨聯盟,那還真是挺罕見的……

須知,馬來西亞國會採取的是與英國、美國一樣的小選區,這種選舉方式其實非常容易形成兩黨制。比如在美國,無論白人、華人、拉丁人、義大利人、土耳其人、黑人,都可以分別站在民主黨與共和黨的旗幟下,馬來西亞卻誕生了六大政黨聯盟,70多個政黨,不可謂不奇葩。

馬來西亞如此這麼奇葩的政治狀況,源於各個種族之間,尤其是主體民族馬來人與最大少數民族華人之間的嚴重隔閡……

在英國人殖民馬來亞期間,殖民統治者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商業歸於華人移民商人,基層統治則依靠土著馬來人。在合作上面,也分別與各民族上層進行勾兌,讓各個民族的領袖統率本民族。

這種統治方式,自然會造成各民族之間互不信任,尤其是馬來人與華人。由於華人買辦壟斷了商業利益,造成馬來人群體對華人十分仇視,而在英國人逐步撤出,給予馬來亞殖民地自治的過程中,則將政治權力逐步移交給了馬來人,華人的日子開始難過。

20世紀上半葉是屬於反抗者的,共產主義思想傳遍全球。受到英國殖民者、華人買辦、馬來民族主義者三重壓迫的馬來華人自然不會認命,中國的革命熱浪也同時影響著馬來華人社會。

馬來亞共產黨在1930年誕生,這個以華人為主的政黨奮起抗爭,與統治者進行了殊死搏鬥。

在日本侵略東南亞期間,馬共成立馬來亞人民抗日軍,在日軍後方展開游擊戰,成為日據時期的抗日主力之一。馬共採取聯英抗日政策,馬共領導的人民抗日軍發展到1萬多人,並控制了馬來亞一半土地。

1945年日本投降後,馬共開始轉為進行反殖民活動,進行罷工,罷課,成為了英帝的心腹大患。

為了在華人中與馬共爭奪支持,英帝則讓華人買辦牽頭,在1947年成立了馬來亞華人公會,也就是今日馬華的前身。

當時的全世界的華人社區,要麼是共產黨,要麼就是國民黨,游擊隊和反抗者在共產黨的旗幟下,這個買辦政黨馬華自然就是國民黨的勢力。

馬華的不少高層本人就曾是國民黨黨員,比如梁宇皋曾是國民黨少將,李孝式曾是國民黨陸軍上校,林蒼佑在1952年加入馬華,他曾當過陳誠的私人醫生。

如果抬頭看看馬華的黨旗,這不就是青天白日的變色版嗎……於是,左右翼華人在殖民者的操縱下分裂開來。

在1948年,英國人將馬共宣布為叛亂組織,進行鎮壓。馬共也予以反擊,進入游擊戰爭狀態。

因為馬共多是華人,傳統上又與中共聯繫緊密,故馬共很難得到馬來人信任。英國人也利用這一點,對馬共的游擊戰進行污衊性宣傳,好像馬共是在對馬來人進行種族仇殺一樣。馬來人對馬共的恐懼日益加深。買辦政黨馬華則在華人社區中給英帝打配合,切斷馬共的支援。

馬來人多為穆斯林,英國人就針對這一點,放大馬共的反宗教情節。其實馬共對於伊斯蘭教並沒有極端的措施,可英國人針對性的抹黑宣傳,讓馬來人恐懼馬共會消滅伊斯蘭信仰。

終於,在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馬共逐漸式微。但英國人多年的抹黑宣傳,以及分而治之的傳統,造成華人與馬來人之間的仇恨越來越深。

2

1957年,英國人徹底離開,馬來西亞獨立建國。通過憲法第153條,獨立的馬來西亞確立了馬來人的原住民特權地位,馬來人擁有在政府、股權、教育領域中的配額優勢。華人作為最大少數族裔處於被排擠的地位。

前面說到了,華人高層在殖民時代擁有商業特權,引起馬來人仇視。華人恐懼被打壓,而馬來人認為自己一直被有錢的華人踩在腳下,現在也該翻身了。

其實,這種所謂「種族對立」背後,實是赤裸裸的階級矛盾。試想,一個馬來人窮人與華人窮人之間,本不應對立。可這種階級矛盾,卻被英帝和部分馬來民族主義者轉化,成為了華人與馬來人兩個種族間的矛盾。

馬來西亞並不是沒有機會扭轉這種畸形的種族政治。

就在馬來西亞獨立的當天,作為馬來左翼人士代表的馬來亞人民黨以及作為華人左翼人士代表的馬來亞勞工黨決定共組馬來亞人民社會主義陣線(社陣)。

儘管共產黨的起義被鎮壓,但走議會路線的左派還是組成了跨越馬來人與華人界限的階級政黨。

1959年馬來亞大選,社陣在雪蘭莪、柔佛和檳城奪下8席,並在所參選的選區中總共獲得了34.6%的選票。社陣在全國獲得了13%的選票,成為了國會第三大黨。

1961年地方選舉中,社陣在檳城喬治市的14席中奪下13席。在由前農業部長阿都亞茲領導的國民議會黨加入社陣之後,社陣進一步壯大。

強勢崛起的社陣將階級話語擺在了種族政治之前,在大馬政壇吹起了新風。

然而,繼承英帝的巫統也是依靠分而治之的方式管理馬來西亞,他們也要利用馬來人與華人的矛盾,轉階級矛盾為種族衝突繼而統治國家。社陣明言階級矛盾的鬥爭策略,讓巫統極為恐慌,他們不可能允許社陣的存在。

1963年,巫統政府動用《內部安全法令》,越過一切法律程序,大肆逮捕社陣領袖,鎮壓左翼反對派人士。

被捕人士包括布斯達曼(馬來亞人民黨主席)、依薩莫哈末(馬來亞勞工黨主席)、阿都亞茲(馬來人覺醒力量運動主席)、拿督Kampo Radjo(後來的馬來亞勞工黨主席)、陳凱希等一百多人。

在這種無視法律、蠻不講理的鎮壓之下,1964年馬來西亞大選,社陣失去了原有的6個席位,僅保留2席。其中的馬來亞人民黨和國民議會黨無法取得任何議席,而馬來亞勞工黨也丟失了大量席位。

1965年馬來亞人民黨決定退出社陣。不久後,國民議會黨停止活動。作為社陣僅存的成員黨,馬來亞勞工黨在1966年1月10日決定放棄社陣,恢復使用原本的選舉標誌。

將階級擺在種族之上,在馬來西亞就是這麼難。

3

李光耀曾帶領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他所倡導的「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也是馬來西亞彌合種族矛盾,建立超種族國族認同的一個契機。但是,巫統同樣不願意接受這種方式。

彼時人民行動黨還是社會黨國際的成員,李光耀也還是一名社民主義者,認為不該用種族矛盾代替階級問題。

「當然有一些華人是百萬富翁,開大車子,住大房子。難道說讓一些馬來人成為富翁,擁有大車大房子就是答案嗎?」

李光耀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我們欺騙人民,讓人民相信他們的窮困是因為他們沒有馬來人特權,或是反對派反對馬來人特權,我們結果會是怎麼樣?巫統讓鄉村的人民相信,他們貧窮是因為華人不會說馬來語,政府不使用馬來文,那麼他就期待『當馬來文成為唯一的國家文字』的時候,就會發生奇蹟。當華人全部開始都說馬來語,他的生活水平將會提高。但到時候如果沒提高,你們還能說啥?」

面對這樣的主張,巫統方面則祭出兩招。他們先是用與印尼合併嚇唬華人社會,要知道,作為東南亞鄰國,印尼也是一個穆斯林國家,且執行更為嚴苛的伊斯蘭教法,華人華社華校都被限制打壓。如果兩國合二為一,華人占人口比重更少,生活方式也將被徹底改變。

原來給英帝殖民者打下手的馬華,現在也在給巫統當小弟,他們配合巫統的恐嚇措施,表示華人社會不要刺激馬來民族的情緒,不然有可能大伙兒都得當印尼人。

李光耀希望馬來西亞政府可以制止馬來人種族主義的宣傳,但馬華卻要李光耀停止刺激馬來人……這漢奸表現,也是沒誰了。

當華人社會被印尼化這一前景嚇到之後,巫統政府祭出第二招——要求新加坡脫離聯邦。就這樣,在1965年,李光耀不得不帶新加坡獨立,馬來西亞華人人口比重下降,東南亞多了一個小小的華人占絕對多數的國家。

至此,馬來西亞內部種族之間的矛盾徹底成為了國家政治生活的重心,一切階級的,或者超種族的政治話語都被視為對馬來人權力的挑釁,會遭到巫統的強力壓制。

但試想下,華人眼見自己的利益被出賣,國家用憲法確保了馬來人的特權,號稱代表華人的買辦政黨馬華只會當統治者應聲蟲,無論統治者是英國人還是馬來人……華人能忍嗎?

1969年馬來西亞舉行國會大選。巫統、馬華、國大黨組織的三大種族黨聯盟期望繼續維持絕對多數。但是憤怒的華人選民用選票拒絕馬華,將選票投給了新加坡人民行動黨馬來亞分部的繼承者民主行動黨(由於黨徽上有一支火箭,大馬華人將民主行動黨稱為火箭)。

由馬華獨立出來的民政黨也與民主行動黨結成聯盟,在華人社區對抗馬華。

由於華人在城市地區擁有人口優勢,火箭和民政黨贏得了許多城市選區,幾乎讓此前順風順水的巫統、馬華、國大黨聯盟喪失在議會的三分之二多數。

歡欣鼓舞的火箭和民政黨於5月11日和12日在首都吉隆坡舉行勝利遊行,參與者用激進口號嘲弄馬來人,例如「Semua Melayu kasi habis」(幹掉所有的馬來人)。

一些巫統的激進黨員為之所觸怒,舉行反示威。5月13日,兩派人馬在街頭短兵相接,最終演變成為流血大暴動。許多馬來人激進分子在街頭肆意攻擊落單的華人民眾,造成華社恐慌。

5月15日,國家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華人認為這次事件是馬來人針對華人所展開的屠殺行為。這次血腥的種族衝突導致了多人死亡和負傷。

英國人的分而治之以及對馬共的抹黑宣傳,讓華人與馬來人本就有嚴重隔閡;巫統繼續這種統治方式讓兩族之間的矛盾無法彌合;這種激烈的種族仇殺,以及隨之而來的「緊急狀態」政治壓抑,進一步造成了族裔間的對立。

華人不會給馬來人投票,馬來人也不敢給華人投票,所以馬來西亞只能採取族基政黨制,然後由族基政黨組成政黨聯盟,無法形成跨種族的,代表階級、階層利益的大政黨。

而且,新加坡和印尼的存在,為華人和馬來人民族主義者提供了絕佳的論據來煽動種族對立。

華人作為少數,害怕被馬來人穆斯林強制改變生活方式,害怕自己像印尼華人那樣被迫害;而馬來人看到自己作為原住民,卻做了新加坡的二等公民,自然也恐懼馬來西亞變成這樣。

馬華憑藉巫統的強勢,混了多年執政黨的地位,華人中的溫和派也願意投票給馬華。但由於馬華當了許多年漢奸,且在巫統面前沒有什麼地位,無法為華人爭取權益,在民族主義方面更無法回應華人的訴求,火箭近年來越發強勢,幾乎包攬了全國所有的華人選區。

而隨著火箭的崛起,馬來民族主義者則將這個中間偏左的華基政黨描述為共產黨,吹起狗哨,喚起馬來人對馬共的恐懼,繼而喚起馬來人的投票熱情。這次選舉中,秉承馬來人至上主義的伊斯蘭黨成為了國會第一大黨,其實並不意外。

當兩大族裔對彼此的恐懼被放大,原本各個族裔中族基政黨間的競爭懸念逐漸消失,各族選民各自歸票到一個族基政黨,恐怕五一三仇殺的故事就要復見了……

大馬的未來,實在不太妙……


參考資料:

半島電視台:我們對組建新馬來西亞政府的談判了解多少?

宋效峰:馬來西亞現代化進程中的政治穩定:政黨制度的視角

山東大學移民研究所:從制度視角看馬來西亞華人的參政空間

石滄金:馬來西亞華人和印度人政治參與歷史比較研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