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城破時,郭靖為何不飛石殺大汗,兒時不懂,長大才懂他的苦衷

耳東文史 發佈 2022-11-28T05:03:13.707013+00:00

一位武林高手身上應該有哪些標籤?通常情況下,無非就是「武藝高強」或者「一身俠氣」之類的評價,但若是再加上「聰明絕頂」,毋庸置疑,這人的實力自然是逆天的,而《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就是一位聰明絕頂的高手。

一位武林高手身上應該有哪些標籤?通常情況下,無非就是「武藝高強」或者「一身俠氣」之類的評價,但若是再加上「聰明絕頂」,毋庸置疑,這人的實力自然是逆天的,而《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就是一位聰明絕頂的高手。

楊過的聰明不僅僅體現在他有張能夠撩撥女子的巧嘴,而在於他的確是在實戰中有以智取勝的能力,比如他在襄陽大戰中以飛石殺大汗的舉動就堪稱神來之筆,若無此舉,襄陽城怕是在《神鵰俠侶》書末的那次襄陽大戰就已經被攻破了。


不過說來奇怪,既然楊過能飛石殺大汗,郭靖為何不行?

一、楊過的神來之筆

《神鵰俠侶》書末的那次襄陽大戰爆發之時,襄陽守軍一方其實是十分悲觀的,這一點從群雄的態度就能看出來。

比如這段描述:「只聽得號角聲此起彼落,遠遠望去,旌旗招展,劍戟如林,馬匹奔馳來去,襄陽城便如裹在一片塵沙之中,蒙古大軍竟已合圍。眾人見了這等聲勢,無不駭然。黃蓉道:「敵軍勢大,只有挨到傍晚,再設法進城。」七人便躲在樹林之中,除周伯通一如以往的嬉笑自若之外,人人均有憂色。

除了缺心眼的周伯通,在場群雄無一不是愁容滿面,因為他們知道,哪怕自己實力再強,能以一敵百乃至以一敵千,又有何用?對方是數以萬計的蒙古精兵,踏破襄陽城只是時間的問題。

後來兩軍交戰之時,也的確證明了群雄的顧慮是有必要的,諸如周伯通、一燈大師這種級別的高手也在亂戰之中受了箭傷。


好在楊過及時趕來,先將金輪法王擊殺,又以飛石擊殺大汗,其實楊過殺大汗的舉動並沒有多花哨,你且看書中是怎麼說的。

原著道:「楊過低頭避過,飛步搶上,左手早已拾了一塊拳頭大小的石塊,呼的一聲擲出,正中蒙哥後心。楊過這一擲勁力何等剛猛,蒙哥筋折骨斷,倒撞下馬,登時斃命。

這操作對於一位頂尖高手而言,似乎是輕而易舉的,至少楊過沒有任何多餘的操作,而郭靖沒這麼能力嗎?顯然不是,郭靖的彈指神通甚至比楊過還精。

書中是這麼說的:「郭靖平時出手總為對方留下餘地,這時氣惱這長身道人劍招無禮,才使出了彈指神通的妙技。這門功夫是黃藥師的絕學,郭靖在島上住了幾年,已盡得其傳,他內力深厚,使將出來自是非同小可。


很明顯,金庸沒安排郭靖飛石殺大汗,完全是為了給楊過讓戲份,畢竟楊過才是主角,這不難理解,可為何最後一次襄陽大戰爆發時,楊過不在場,他也沒使出這招?

二、最後的襄陽大戰

其實書中並沒有將最後一次襄陽大戰的過程寫出來,金庸留給讀者的僅僅只是一段冰冷的回憶而已。

原著道:「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屠龍刀不知下落。郭祖師當時身在西川,待趕去想要相救父母親人,卻已為時不及。

就這麼一句話便判了郭靖一家的死刑,至於他們在最後一次大戰中擊殺了多少敵人,具體是怎麼死的,根本就沒寫明。

其實正如前文所說,的確不是每位武林高手都有過人的智慧,像楊過這樣武功高強又智商過人的存在少之又少,而且郭靖還是個木訥之人,他想不到復刻侄兒的神跡倒也合理,但問題在於他身邊有聰明絕頂的黃蓉,總不至於黃蓉也沒想到這樣的計謀吧?

所以這件事是缺乏一個合理的解釋的,兒時的我們看不通透很正常,但長大後卻不難理解郭靖的苦衷。

三、無奈的原因

在筆者看來,郭靖無法飛石殺大汗,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就是歷史因素。

歷史上真實的襄陽城就是被蒙古攻破的,而當年楊過能夠飛石殺蒙哥,則是因為蒙哥的歷史原型也的確是在釣魚城被拋石擊中而死,金庸不過是將這段故事進行了一些改編,加上了武俠的潤色而已,並沒有改變最終的事實。


而郭靖則不能這麼做,畢竟忽必烈可是後來創建了大元的皇帝,若讓郭靖將他在此處殺死,那便是篡改了歷史事實,自然是不可取的。

不過這不是根本問題,作為一個創作者,金庸固然知道歷史不可更改這個淺顯的道理,但問題在於一個優秀的作者要做的不是強行將劇情與歷史事實捆綁在一起,或者說用歷史事實去綁架劇情走向,你說郭靖必須死,忽必烈必須活,總該有個理由,而且是符合武俠故事劇情的理由,所以真正要解析這件事,還得從武俠的角度來分析。

郭靖沒用飛石殺忽必烈,最根本的原因或許還是因為他的性格所致。

儘管郭靖沒有像張無忌那般優柔寡斷,但他始終是個宅心仁厚之人,他兒時曾在蒙古生活,他對蒙古權貴們的感情是十分複雜的,兩軍交戰,殺蒙古兵他義不容辭,但要讓他親手殺忽必烈,他未必下得了手。

當年郭靖就有心殺拖雷,可在聽了成吉思汗的臨終遺言時,他卻覺得十分羞愧。


書中是這麼說的:「拍拍二人肩頭,說道:『你們兩人須得始終和好,千萬別自相殘殺。郭靖孩兒不肯跟華箏結親,那也罷了!你終究是漢人,變不成蒙古人。那是誰都沒法子的,勉強不來,這一節我近來也想通了。咱們雖是蒙古人漢人,但一直到死,始終要和好,像一家人一樣。札木合安答是一死完事,我每當想起結義之情,卻常常終夜難以合眼。』拖雷與郭靖想起在青州城下險些拚個你死我活,都暗叫慚愧。

從這裡來看,郭靖對成吉思汗家族始終是有感情的,即便他與忽必烈為敵,卻也難免不忍直接殺害拖雷的孩子,楊過是他的侄子,算起來,拖雷也是他的侄子呀,若你讀懂了郭靖內心那複雜的情感,也就明白他為何不以飛石殺忽必烈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