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風雲之清王朝的衰落1

水清墨韻111 發佈 2022-11-28T18:33:28.472341+00:00

清朝前中期,國家統一,社會相對安定,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較好的環境,特別是康、雍、乾三朝,社會經濟發展很快。

鴉片戰爭前,中國是一個獨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清朝前中期,國家統一,社會相對安定,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較好的環境,特別是康、雍、乾三朝,社會經濟發展很快。但承平日久,社會風氣日趨奢靡,社會矛盾潛滋暗長。歐洲一些國家在資產階級革命推動下,社會生產力飛速發展,清王朝在腐朽落後的觀念支配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處於與世隔絕的封閉狀態,國家開始由盛轉衰。18世紀末,清王朝已然衰相畢現,危機四伏。

政治上,吏治日益腐敗,漸成痼疾。官員貪污納賄,成為普遍現象(乾隆皇帝寵臣和珅最為典型)。

經濟上,土地兼併加劇,財政入不敷出。

軍事上,腐化墮落,軍備廢弛(吸食鴉片)。

文化思想上,文化專制(文字獄)。

到清中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漸突出,社會亂象叢生,下層民眾的反抗鬥爭日趨激烈。

1774年,山東發生了清水教王倫起義。起義軍在數日之內發展到千人以上,連克壽張、堂邑、陽穀、臨清等地,威脅漕運要道。清廷派大學士舒赫德率軍前往鎮壓,起義最終失敗。雖然起義前後不及一月,規模也不算大,但因當時正值「康乾盛世」,使清朝統治者受到很大震動。嘉、道年間,各類民變頻發,其中尤以1796年爆發的白蓮教起義影響最大。

1796年,湖北、四川、陝西等地的白蓮教支派先後起義,這次起義規模浩大,持續了八年時間,波及楚、川、陝和周邊廣大地區。清政府為鎮壓起義,先後調動數十萬軍隊,耗費近兩億兩軍費,以致財政空虛,所受打擊極為沉重。1813年9月,天理教(白蓮教支派)首領李文成等率眾在河南滑縣起義,其後迅速發展到直隸、河南、山東三省。直隸天理教首領林清率領一支起義軍,於10月初一度攻入皇宮,使清廷陷入混亂和恐慌之中。這次起義雖然很快失敗,但它強烈地震撼了清朝最高統治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