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忌神功蓋世,為何打不過三渡?你把三渡的法號讀一遍就懂了

耳東文史 發佈 2022-11-29T02:21:32.076572+00:00

武俠故事中,身為正派的主角會在故事的結尾之時擊敗反派高手,這似乎是理所當然且必不可少的情節,但金庸筆下的故事則複雜得多。

武俠故事中,身為正派的主角會在故事的結尾之時擊敗反派高手,這似乎是理所當然且必不可少的情節,但金庸筆下的故事則複雜得多。

就拿《倚天屠龍記》來說,主角張無忌自然是正派,他卻是邪派明教的教主,而作為他最強敵人登場三渡反倒是正派高手,所以張無忌先後三次闖那金剛伏魔圈也沒能破解陣法,這結局著實出乎讀者的預料。


要知道金庸賦予張無忌的武功配置已經是冠絕全書的等級,他當年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曾提到過張無忌是自己各部作品中的最強主角,可為何強如張無忌,也破不了那金剛伏魔圈呢?其實多數人沒懂金庸的用心。

一、武功配置絕頂的張無忌

要說張無忌是金庸全書第一主角,你可能還不服,畢竟每個人的偏好不一樣,有人偏愛雙鵰,他可能認為郭靖、楊過更強,有人喜歡《天龍八部》,那自然會認為蕭峰、虛竹、段譽更強,但從武功配置的角度來分析,你就會知道張無忌有多強悍。

首先看九陽神功,對於張無忌而言,他的崛起就是源自九陽神功,甚至沒有這神功的話,他早已因玄冥神掌之寒毒而死,而九陽神功不僅能療毒還能提供源源不斷的內力,在金庸武俠世界觀里,內力深厚就意味著一通百通,段譽與虛竹能在短時間內飛速成長,就是因為那北冥神功帶來的內力,但張無忌的內力是無窮無盡的。


接著是乾坤大挪移,這招式共有七層,小功能不計其數,就拿最強大的兩點來說,其一是能夠模仿敵人的殺招,光明頂一戰,張無忌就是通過乾坤大挪移做到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而它的另一個功能就是威力極其恐怖,張無忌與范遙一戰,他就差點將范遙打得灰飛煙滅,書中更是用「世上本不該有如此巨力」來形容張無忌招式的威力。

再到太極,有了至剛的武功,也該有至柔的武功,太極就是一門強調以柔克剛的武功,若在剛猛上拼不過對方,那麼太極就能發揮奇效,作為武當張真人生平最得意之作,太極之精妙是無須多言的。

最後是聖火令,此招式的特點就是詭異莫測,同時它還能改變修煉者的心性,比如原本仁慈的張無忌在修煉了此招之後也會在戰鬥中盡顯邪氣,與三渡一戰,他就發出了詭異奸邪的笑聲,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張無忌的優柔寡斷所帶來的弱點。

有如此四大神功加持,張無忌可以說是無懈可擊,但三渡依舊是他跨不過的高山,這是為何?

二、三渡之名

書中張無忌一共三次闖那金剛伏魔圈。

第一次他尚不知對方陣法之精妙,所以吃了悶虧倒也合情合理,再者對方三人,他僅一人,雙拳難敵六手也實屬正常。

第二次,叫上了楊左使和外公鷹王助陣,結果仍不敵三位老僧,當然,楊左使和鷹王的實力遠遜張無忌,他們無法配合張無忌達到三渡心意合一的效果也說得過去。

第三次,張無忌與周芷若聯手,最終還是沒能破陣,這便很難找到藉口了。


通常來說,作者安排主角對同一個目標進行多次挑戰,往往會循序漸進,先讓主角失敗,接著讓他接近目標,最後達到目標,可是金庸為何讓張無忌三次挑戰三渡都以失敗告終,這樣的劇情設定是否顯得有些多餘?

其實從金庸賦予三渡的法號來看,這幾場對決就顯得意味深長了。

三渡的法號分別是渡厄、渡劫以及渡難,仿佛這三人是要吃盡苦頭才能修成正果,其實你細品,三渡其實通「三毒」,而佛門的三毒就是貪、嗔、痴,這即是關鍵。

表面上張無忌對抗的是三位高僧,其實金庸是讓他對抗自己的心魔,張無忌打不過三渡,正是因為他的貪、嗔、痴之毒未除。

三、俗人張無忌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似乎主角就理應是一塵不染的聖人一般,而金庸則不喜歡這樣的設定,至少張無忌是個俗人,貪、嗔、痴,他是三者皆占。

(趙敏劇照)

他的貪心體現在他對書中那些貌美女子的態度,金庸在後記中就剖析了他的內心,原著道:「張無忌卻始終拖泥帶水,對於周芷若、趙敏、殷離、小昭這四個姑娘,似乎他對趙敏愛得最深,最後對周芷若也這般說了,但在他內心深處,到底愛哪一個姑娘更加多些?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是這樣,作者也不知道,既然他的個性已寫成了這樣子,一切發展全得憑他的性格而定,作者也無法干預了。」

從表面來看,張無忌只專情於趙敏,其實不然,直至書末,他也沒弄明白自己到底愛哪一個女子,事實上他都愛,如何不貪?

再看張無忌的「嗔」,所謂「嗔」即是「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張無忌在書中的確是做出過諸多不理智的事,而且正如前文所說,在修煉了聖火令之後,他就變得略帶邪氣。


比如這段描述:「張無忌自得聖火令後,初時照練,還不覺如何,此刻乍逢勁敵,將這路武功中的精微處盡數發揮,心靈漸受感應,突然間哈哈哈仰天三笑,聲音中竟充滿了邪惡奸詐之意。

再看張無忌的「痴」,所謂「痴」,即是指「不明事理的實相;引發貪嗔的緣由」,屬於「嗔」所帶來的後果,比如他對解救義父的執念就算是「痴」的一種表現,因為無論如何,謝遜的確是個有罪之人,早年間他犯下的累累罪行是無法被掩蓋的,總不能因為他是你張大教主的義父,他的罪過就能被一筆勾銷吧,事實上張無忌救謝遜,本就「師出無名」,難以服眾。

所以身兼貪嗔痴之毒的張無忌又如何能夠擊敗少林三渡呢?不得不佩服金庸對劇情安排之巧妙,若不細品,怕是很難領會到這一層深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