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樓為什麼要建成圓的?中華民居建築

研學建築 發佈 2022-11-29T03:58:49.578309+00:00

中國大多數地區的傳統建築都是方方正正的,以北京的合院最為典型,不僅因使用方便,適宜建造,也有風水上的考慮。從一座的方正的合院住宅到唐代的里坊城市劃分,奠定了中國人根深蒂固的住居觀念,其它平面形式的民居形式甚為少見。



中國大多數地區的傳統建築都是方方正正的,以北京的合院最為典型,不僅因使用方便,適宜建造,也有風水上的考慮。從一座的方正的合院住宅到唐代的里坊城市劃分,奠定了中國人根深蒂固的住居觀念,其它平面形式的民居形式甚為少見。

然而,在福建,一座座圓形大屋——福建土樓,遠近聞名,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一朵奇葩,這種獨特的民居建築幾乎只在福建特定的地區出現,那為什麼福建土樓要建成圓形的呢?


首先要指明的是土樓不僅有圓形,方形也是主要形式,凹字形、半圓形,八卦形也有出現,但以圓形和方形最為常見,又以圓形最為知名。土樓是以土為主要建築材料、與木結構相結合,用夾板夯築而成的傳統建築,用以幾十人或幾百人聚族而居。





土樓的誕生,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自唐宋以來,大批中原漢人移民南遷來到重巒疊嶂的閩南山地,並紮根於此。與本地土著的矛盾、與朝廷的對峙、家族之間的械鬥、橫行的盜賊等種種不安全因素迫使他們要聚集力量、共御外敵。

聚族而居不僅是社會環境的需要,也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傳統觀念要求,為了讓家族能夠在此長期穩定地生存下去,結合當地的特殊地理環境,建造了兼具居住與防禦功能的土樓。也有說法,土樓建築的前身為兵營等防禦性建築,後逐漸演變為居住功能。在時間上,元末明初,為土樓建設的萌芽期,明朝嘉靖之後,社會環境更為複雜險峻,土樓才開始大量興建。


土樓的建造以「土」與「木」為主要建築材料,根據家族人口數量來計算建築規模、樓層數、房間數和圓形半徑,從門檻出發沿中軸線找到圓心,開始建造。

就地取材,用石料為圓樓築基,接地部分也用石料砌出梯形石牆,讓土樓更牢固的同時又兼具防水防潮的功能。之後便是主要牆體的建造,採用夯土技術將挖來的土壤、河泥和沙子,按比例混合在一起攪拌後夯實,要重複四五次夯築過程才能形成堅固的牆體,甚至有說法,要加入糯米漿已讓牆體更堅實。之後便是內部木構梁架的搭建,最後才是屋頂,一座土樓的建造,要花費數年。



圓形是防禦的需要。

土樓建築除居住功能外,最重要的便是防禦功能,方樓多死角,視野窄不利於防衛。圓樓無死角,視野寬,所有方向都可開窗面向室外,利於防衛。無論盜賊從哪個方向衝擊,土樓內的人員都可以從高處發現。從抗震的角度看,圓樓能更均勻地傳遞水平地震力,因此比方樓有更強的抗震性能,圓形能比方形使用更長的時間。




圓形是聚族而居的需要。

對於數十人甚至數百人的大家族來說,圓形的合院形式比方形更適宜。圓樓房間規格統—,無分配不公之弊病,每個房間均分面積,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浪費,利於家族內部分配,有利於大家族的團結。圓形土樓的中心是家族的祠堂,圓形使得所有的房間都向內朝向同一個中心,加強家族凝聚力。從使用面積上來說,圓形也創造了更多的使用空間。



都市實踐建築設計事務所將「新土樓」植入當代城市的典型地段,將傳統客家土樓的居住文化與低收入住宅結合在一起,土樓外部的封閉性可將周邊惡劣的環境予以屏蔽,內部的向心性同時又創造出溫馨的小社會,保持了低收入社區中的鄰里感。




此項目為一公司新總部的員工宿舍,基地位於距海邊不遠的一片未開發地,既沒太多的周邊環境,也沒有明確的邊界。OPEN建築事務所希望通過創造一種內向的、相對獨立的「集體公社」,來形成強烈的社區意識。三個形似客家方土樓的合院狀的建築以不同的角度被布置在基地上,共同組成了新的公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