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臭皮匠,賽過三坨翔?印度越南墨西哥,到底誰能成下個中國?

靜夜史 發佈 2022-11-30T03:27:30.694899+00:00

在過去的十年裡,受地緣政治的影響和西方看不得別人比他好的作祟心理,依附於北美強國的那些奴顏媚骨、蠅營狗苟的國家,開始對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發起自不量力的挑戰。中國地圖其中帶頭衝鋒的有墨西哥、越南和印度,預備役還有印度尼西亞、衣索比亞等國家。

在過去的十年裡,受地緣政治的影響和西方看不得別人比他好的作祟心理,依附於北美強國的那些奴顏媚骨、蠅營狗苟的國家,開始對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發起自不量力的挑戰。

其中帶頭衝鋒的有墨西哥、越南和印度,預備役還有印度尼西亞、衣索比亞等國家。

從15世紀至16世紀,隨著新航路的開闢,西歐人挽起褲管光著腳丫走向了對外殖民擴張的血腥之路。伴隨著財富肉眼可見的激增,歐洲人徹底飄了。葡萄牙和西班牙這對伊比利亞半島的親兄弟開始了揮金如土、「壕」無人性的生活,在全世界開始瘋狂購置奢侈品,聽說郭德綱老師「鑽石馬桶」的梗,靈感就來源於此。

葡萄牙和西班牙喜歡在全世界撒錢買尖叫,愛做生意的荷蘭人則喜歡通過投資印鈔票。荷蘭人將掠奪來的巨額財富全部投入到了世界上最早的股票和證券交易所。不過,無論他們想用何種方式享受「海賊王」一般快意的人生,最後都殊途同歸地達到一個破產滾蛋的結局。

伊比利亞半島上兩個海上霸權國家在他們的王室和貴族揮金如土的生活中走向崩潰,荷蘭的金融霸權也在泡沫破裂的一瞬間回到了解放前打漁曬網的生活。要說誰最後抓住了通過對外殖民崛起的東風,還得是人家英國。

英國憑藉著遠離歐洲本土的優勢,隔著英吉利海峽蝸居在英倫三島,看著前輩們因為殖民問題在歐洲大陸打得不可開交,英國也就在英吉利海峽搞點打劫往來商船的小生意,憑藉猥瑣發育苟到了「決賽圈」。

英國獲取的海外財富,一沒有揮霍,二沒有賭博,而是投入到了工廠手工業的生產活動中。從1760年開始,一項項工業發明在英國的土地上破土而出,英倫三島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搖籃。

憑藉著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迸發出強大的工業創造能力和製造能力,數以萬計的工業品流向海外市場。在強大工業的加持下,英國生產的軍艦和大炮碾壓其他國家,西班牙、荷蘭、法蘭西第一帝國雖心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拱手叫大哥。

後來的英國殖民地遍布全球,統治面積達到3000多萬平方公里,世界各地都充斥著英國的商品,「英國製造」是不是質量的保證不敢說,但絕對是英國殖民霸權傲視全球的名片,而英國也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世界工廠」。

英國本來是個王者,但後來他「兒子」起來了,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1783年英國無奈表示「兒大不中留,以後分開過」承認美國獨立。在此後的50年時間裡,美國通過或明偷或暗搶,或巧取或豪奪的轟轟烈烈西進運動,成為一個橫跨兩大洋的世界大國。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後,美國和德國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引領者。在歐洲大陸感覺自己已經「粗又壯」的德國對之前的殖民地分配很有意見,於是磨刀霍霍向英法,發動兩次世界大戰。而大洋彼岸的美國因為遠離戰火狠狠地發了一波戰爭財。

戰爭期間,歐洲軍火訂單像雪花一樣紛紛揚揚地飄灑到美國,刺激美國爆發出強大的工業產能,進而取代英國成為第二代「世界工廠」。

江山代有老千出,打牌哪能一直輸?到了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被美國打得鬼哭狼嚎的日本迎來經濟騰飛,日本以加強發展化工和加工貿易為國家戰略,成為第三代「世界工廠」,無奈的是日本已經成為美國別在褲腰帶上的國家,被美國收拾一頓以後再沒有倔強的勇氣。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全球一體化推進,在中國加入WTO的重大利好情況下,「世界工廠」的頭銜就像流動紅旗一樣慢慢飄向中國。後來由於美國產業空心化和金融資本的侵蝕嚴重,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中,中國在「世界工廠」的位置上越坐越穩。

從歷史的發展規律中我們可以得出,想要實現國家的崛起成為「世界工廠」是必由之路,所以美國慌了,他卻不能像對待日本那樣簡單粗暴的對待中國。所以在2017年「懂王」川普上台以後,就想通過經濟對抗讓中國失去「世界工廠」的位置。

美國先是通過整頓國內稅收體系,開出更加誘人的條件吸引資本回歸,但由於國內原因,美國「產業回流」政策收效甚微。心有不甘的美國,又採用「近岸外包」的政策,而和美國緊挨的墨西哥成了不二人選。再後來考慮到全球產業區位因素,美國打算在中國家門口噁心一下,希望和美國關係不錯的越南和印度承擔起「世界工廠」的職責,這就是美國推出的「友岸外包」政策。

美國不僅給墨西哥、越南、印度等國家成為「世界工廠」的希望,後來執政的拜登更是採取「小院高牆」的科技封鎖政策,企圖與中國實現「定向脫鉤」,日本被美國摩擦服帖以後,在本世紀初響應美國,提出「中國+1」後來加碼提出」「中國+N」的戰略,希望將產業轉移到第三國家,美國忠實的歐洲「汪汪腿」們也碰瓷人權與環境干擾中國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世界工廠」地位的挑戰者有墨西哥、越南和印度,我們會被他們所取代嗎?

靜夜史認為不會的,因為它們三個加起來都不夠!

先來說說墨西哥,他的光和熱是這三個國家之中最不夠看的,墨西哥在拉美國家當中經濟體量排在第2位,可以說在拉美國家經濟排名當中,墨西哥完全有「誰最有錢,誰最火,除了巴西就是我」的自信,但在世界尤其是中國看來,這是一種「夜郎自大」般的自信。

不管是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還是美墨加協定,可以看出來美國是有意想拉墨西哥一把,無奈墨西哥就是一塊扶不上牆的爛泥。由於墨西哥經濟發展方式十幾年如一日,按照美元不變價來計算,從2007年到2021年,墨西哥的人均GDP只增長了41美元,喜提「中等收入陷阱」。

再加上美國本來就是一個「死道友不死貧道」的主兒,美墨加協定協定內容對墨西哥本身也有極大的限制,根本沒有想讓墨西哥經濟「自由飛翔」的意思。唯一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墨西哥的經濟增速達到了5.7%,但那也是得益於上一年受疫情影響,墨西哥的經濟增速取得過-8.3%的好成績。

越南雖然看起來取代中國「世界工廠」優勢有一些,但是後勁嚴重不足。越南的優勢就在於他抄中國作業同樣施行改革開放政策,迎來了經濟上的繁榮,況且他和中國山水相連,朋友圈高度重合。而且他不像印度那樣,喜歡製造低技術產品,越南走的還是相對高端的路線。

但是從長遠的角度看,越南對中國的威脅可以用不屑一顧來形容。國小民寡的越南肯定會在和中國比拼人口和經濟體量的競爭中落入下風。越南現在總人口才1億人,比墨西哥還要少3000萬。況且越南狹長的國土面積在任何一個大國看來都是「麻杆兒」一樣的存在「弱不禁風」,這註定了越南不會擁有齊全的工業部門。

去年世界500強企業,印度有7家,中國有143家,而越南還是一個滑不溜手的「大鴨蛋」,缺乏本土的世界級企業,讓越南註定在這場「世界工廠」地位的角逐中成為「軟腳蝦」。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對越南的出口,從最開始的8億美元到現在的1260億美元,可以說越南已經成為中國出口體系中重要的一部分,想要人心不足蛇吞象取代中國是痴人說夢,他最終的結果也就是大一點的韓國罷了。

印度才是一個我們需要正視的對手,但是印度真正能達到對抗「此時中國」的能力時,相信那時的中國已經變得更強大,所以說在印度也不足為懼。

印度的優勢是經濟規模比較龐大,今年印度的GDP也是歷史上首次超過英國,來到世界第五位,在疫情影響下,去年印度GDP還是實現了8.1%的迅猛增長。

但是印度這個國家的短板也很明顯,首先印度這個國家的文盲比較多,成人的識字率僅7成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最重要的一點是印度宗教文化氣息濃厚,印度宗教文化中注重出世想讓人們達到無欲無求的境界。

印度在宗教氛圍的影響下,人們對發展經濟提不起很大的興趣,政府的行政效率也是十分低下,基礎設施十分的滯後。這一點反倒不如越南,由於越南自古以來深受中華文化圈的洗禮,越南人深受儒家入世理念的影響,反而有著很強的發展欲望。

放眼當今世界有三大生產網絡,分別是歐洲、北美和東亞,而印度的地理位置剛好完美躲過了其中任何一極。雖然印度離東亞生產網絡距離稍近些,但是東亞生產網絡核心區域在中日韓三國之間,隔著高高的喜馬拉雅山,印度想要崛起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只能硬著頭皮組建以自己為核心的世界第四大生產網絡,這可能比征服喜馬拉雅山難度還要大。

事實上,印度放在棄成為RCEP創始成員國的時候,就相當於已經放棄了深度參與東亞區域生產網絡,喪失成為「世界工廠」的機會。

不管是現在對中國世界工廠地位虎視眈眈的墨西哥、越南和印度,還是後面跟進摩拳擦掌的印度尼西亞和衣索比亞等國家。靜夜史認為公平的競爭是經濟發展的催化劑,各個國家當務之急就是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依靠打壓對手獲得自己的目的,最後偷雞不成蝕把米!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