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的掘墓人

奔跑的歷史 發佈 2022-11-30T03:47:00.790864+00:00

但桓玄五歲時,桓溫就去世了,幸運的是,當時桓溫並沒有和朝廷撕破臉,桓氏家族還是晉室的臣子,雙方得以體面地維持著和平。

01

桓玄,東晉權臣桓溫最喜歡的小兒子。

但桓玄五歲時,桓溫就去世了,幸運的是,當時桓溫並沒有和朝廷撕破臉,桓氏家族還是晉室的臣子,雙方得以體面地維持著和平。

沒有了父親的庇護,桓玄二十郎當歲才當個小官。

有一次,他望著浩渺的太湖,大發感慨道:「父為九州伯,兒為五湖長。」

終於決定辭職,跑去南郡開闢一條自己的路。

02

南郡即荊州的治所江陵,當時的荊州刺史是著名的大臣王忱。

當年桓溫權傾天下時,王忱的父親王坦之和大臣謝安與桓溫鬥法,耗到桓溫死去,維護了晉室的尊嚴。

這麼一來桓王兩家算是結下了梁子。

所以王忱看桓玄也不順眼。

王忱在桓玄只能當縮頭烏龜。

沒多久,王忱去逝,朝廷派了殷仲堪接任荊州刺史。

03

殷仲堪是個懦弱的人,於是桓玄開始登鼻子上臉。

有一回桓玄在聽事堂邊騎馬,拿著個長矛,在殷仲堪眼前比劃。

老殷的手下老劉看不過去就說:「長矛可不長眼喲。」

桓玄變了臉,揚長而去。

殷仲堪慌忙對老劉說:「你膽子也太肥了,桓玄都敢惹,快逃命去吧。」

之後桓玄果然派人追殺,還好老劉跑得快才逃過一劫。

大家都勸殷仲堪對桓玄強硬點,但殷仲堪聽不進。

不久在殷仲堪的綏靖政策下,桓玄的勢力不斷膨脹。

04

人必自辱而後外人辱之,國必內亂而外敵再亂之。

東晉末年朝政非常腐敗,皇室無能,大臣門閥當道,野心家都有插手國家大事的欲望。

朝廷內親王司馬道子、大臣王國寶、王緒結成集團,擅自權威,搞得全國怨聲載道。

這正中桓玄下懷,於是慫恿殷仲堪推舉王恭為盟主,討伐朝中「奸臣」。

這麼一鬧,朝廷怕了,殺了王國寶,息事寧人。

桓玄的政治地位也大大提升,被朝廷任命為廣州刺史,已經是一方諸侯了。

但桓玄並不滿足,他再次等待機會,準備奪得那至高之位。

05

不久,東晉宗室司馬道子、司馬尚之等與地方派的矛盾日益尖銳,終於在隆安二年(398年)再次爆發內戰。

這一回繼續以王恭為盟主,而後殷仲堪分兵五千給桓玄,讓他從荊州順江而下,進攻建康。

打了幾仗後,王恭被手下劉牢之所殺。

眼看老大沒了,桓玄和殷仲堪只能退回荊州。

朝廷一看敵人內部有了矛盾,立刻實行分而化之的策略。

於是任命桓玄為江州刺史、大將楊佺期為雍州刺史,而殷仲堪反被邊緣化,任為邊遠的廣州刺史!

然而朝廷的這一計策,卻給了桓玄機會。

桓家本來是荊州的地頭蛇,又有了朝廷的任命書,實力大漲,殷、楊更加怕他,推舉他為盟主。

大權在手後,桓玄搶先動手,殺掉楊佺期、逼死殷仲堪,任命自己的心腹為將帥,掌握了荊州、江州的軍政大權。

朝廷拿他沒辦法,任命他為江州等八州的軍事總督。

這一年是隆安五年(401年),桓玄三十二歲,蛇化為龍!

06

眼看著桓玄坐大,司馬氏們坐不住了。

402年,司馬道子的兒子元顯掌權後,立即以劉牢之為大將,下令征討桓玄。

桓玄的謀主卞范之勸他先下手為強:「明公威名遠揚!司馬元顯乳臭未乾,劉牢之幾次叛變,不得人心。咱們大兵壓境,敵軍必然土崩瓦解。」

果然荊州兵大舉而下,司馬元顯就怕了,不敢迎戰,劉牢之再次臨陣倒戈,向桓玄投降。

東晉軍隊徹底崩潰了,於是桓玄高聲吟誦阮籍詩中的兩句「蕭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進入了建康城。

不久,桓玄殺掉了司馬道之、司馬元顯等一批人,完全控制了朝政。

他自己則任大將軍,封楚王!

這時,桓玄離他的夢想只差一步。

終於在403年十二月,晉安帝將帝位「禪讓」給了桓玄,改元「永始」,國號楚。

07

有一句話叫守業更比創業難。

玩權謀桓玄是一把好手,但治理國家卻亂七八糟。

由於他的橫徵暴斂,各地災禍四起,百姓對他的怒火到達了頂點。

404年,東晉舊將劉裕、劉毅及劉牢之的外甥何無忌等,起兵討伐桓玄。

桓玄聽說是這幾個人,心驚膽戰。

有人說:「這幾個人烏合之眾,陛下怕什麼?」

桓玄說道:「劉裕雖然是個窮二代,但他崛起於民間,是一世之雄而劉毅勇猛果決,這幾個人一起舉事,能不怕嗎?」

桓玄的眼光,還是相當精確的。

果然劉裕他們登高一呼,全國響應,連戰連捷。

桓玄只能逃亡江陵,準備垂死掙扎。

08

五月,在江陵崢嶸州,兩軍決戰,失去民心的桓玄軍大敗。

牆倒眾人推,益州刺史毛修之也發兵進攻桓玄,在江陵西邊枚回洲截住桓玄船隊,猛攻他們。

戰鬥中,猛將馮遷跳上桓玄的船。

桓玄說:「你是什麼人?敢殺天子?」

馮遷說:「我殺的是天子的叛賊!」

說完一刀把他砍死了,然後將人頭送到建康,掛在城南朱雀浮橋上。

桓玄從稱帝到被殺,才八十天時間。

09

桓玄死後,他的兩個弟弟桓謙和桓振準備重整旗鼓,奪回荊州。

桓家在荊州的勢力還沒有被消滅,果然一呼百應,不久,荊州重新被桓家所掌控。

但劉裕顯然不會養虎為患,立馬出兵荊州。

最終桓振戰死,桓謙也在逃亡路上被殺,桓氏一族樹倒猢猻散。

之後,貧民出身的劉裕不斷鞏固皇權,削弱門閥士族的權力。

從南北朝以來的門閥士族,徹底葬送在了劉裕手中,雖然門閥士族在隋唐時期再度崛起,但實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