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儀被逐出宮後,那些老太妃們去哪兒了?她們怎麼生存的?

墨汁兒 發佈 2022-12-01T11:54:14.368641+00:00

不過,留了個小尾巴,即民國臨時政府與清室簽訂的《優待清室條例》,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表清廷認可了這一條件,並於次日公布,宣布清帝退位。

辛亥革命後,清帝遜位,大清亡了。不過,留了個小尾巴,即民國臨時政府與清室簽訂的《優待清室條例》,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表清廷認可了這一條件,並於次日公布,宣布清帝退位。

這個優待條例有三大項,其中第一項《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之條件》。共8款:(1)清帝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待以各外國君主之禮;(2)清帝歲用400萬兩由民國政府撥發;(3)清帝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4)清帝宗廟陵寢永遠奉祀,民國政府酌設立衛兵保護;(5)光緒陵寢如制妥修,民國政府支付實用經費;(6)宮內各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閹人;(7)清帝私產由民國政府特別保護;(8)原禁衛軍歸民國陸軍部編制,額數、俸餉仍如其舊。

民國政府雖然沒有按約定足額支付給清室的銀兩,但是溥儀仍舊可以關起門來在故宮裡當他的皇帝。然而,1917年辯帥張勳發動政變,溥儀竟然復辟了。


這位老張是個粗人,他也不看看全國的形勢和民意,只曉得自己盡忠了,結果復辟很快失敗,他倒是跑路了,卻把主子給坑了。

孫中山在1917年組建廣州護法軍政府,即以復辟違約為由宣布廢除優待條例。雖然只是南方的地方政權的行為,但是已經代表了全國的民意,驅逐溥儀出宮只欠一個契機和一個肯當「壞人」的人。

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在北京城掌了權。這老馮認為紫禁城裡的溥儀擺得架子大,故宮裡面的珍寶又多,而北京城裡的那些豪門望族和八大旗都一門心思地投奔東北的張作霖,根本沒把他放眼裡。於是,他決定搞個大動靜——驅逐溥儀出宮,既可以出名當網紅,還可以把裡面的財寶都據為己有。

清帝遜位的時候,在故宮裡除了溥儀外還有一位太后和四位皇太妃。分別是光緒帝的皇后隆裕太后、光緒帝的貴妃瑾妃(端康太妃)和同治帝的三位妃子敬懿太妃、榮惠太妃和莊和太妃。

右邊是隆裕皇后,左邊是瑾妃

1913年,對實現共和有莫大功德的隆裕太后抑鬱過度早早去世,因而,在紫禁城裡與溥儀最親近、地位最高的就是瑾妃,她是被慈禧投到井裡的珍妃的姐姐。

下圖是永和宮的《帳目收支明細》,每一個小楷字都是瑾妃親手寫的。瑾妃雖然長得不好看,但她的小楷十分清秀耐看,每個字都像印刷體,是一筆一划地寫,每一天每一筆帳目都認認真真寫在紙上,可以看出她是一個耐得住寂寞的人。

溥儀剛入宮時年齡還小,就是由瑾妃撫養長大,溥儀的皇后婉容也是她選的,而她頗為喜歡的自己的親侄女唐怡瑩被她認為「生性淫蕩」被剔除出了選秀名單,後來被她指婚給了溥儀的弟弟溥傑。

事後證明這位瑾妃看人還是很準的。這位唐怡瑩確是淫蕩,只民國四大公子裡就有張學良、盧筱嘉就跟她有染,其他的就更多了。端康太妃算是為了滿清皇室盡了一份公心

溥儀是11月5日被趕出紫禁城的,在這之前的半個月端康太妃因中秋賞月著了涼感染了風寒而逝,而莊和太妃更是在1921年就去世了,因而,在馮玉祥驅逐溥儀時,故宮裡除了溥儀和皇后婉容、皇妃文繡外,只剩下敬懿太妃、榮惠太妃。

面對軍閥,沒有了主心骨端康太妃,年紀不大又無什麼閱歷的溥儀被嚇傻了,乖乖地出了宮。其實,如果溥儀就強硬不搬,拿出原有的優待條例,再聯合外國使館,通過報社記者炒作把事情鬧大,當能讓馮玉祥手足無措——諒他也不敢背上一個弒君名聲,雖然這個君早已不是君了。

姜畢竟是老的辣,而且同治帝的那兩位妃子畢竟與溥儀沒那麼親近,不像端康太妃是溥儀的親伯母,因而,這兩位老太妃決定不跟著皇帝一起出宮。

正主都走了,可是這倆老太太就把馮玉祥給難住了。馮玉祥被迫答應讓這兩位老太妃慢慢打包收拾,這一慢就拖了半個月。可想這溥儀確實是嫩了點。

這兩位太妃離開故宮後也沒走遠,就在北京東城區的東四北大街附近的麒麟胡同住下,身邊依然圍著一群宮女太監伺候著,靠著從宮裡慢慢打包收拾出來的細軟繼續舒舒服服地生活著,而溥儀還得按時給付贍養費。

敬懿太妃是在1932年2月病逝的,享年77歲;榮惠太妃是在1933年5月病逝的,享年78歲。後來兩人在1935年被一同葬入了妃園寢。

慈禧年齡大了後確實不怎麼地道,但是,隆裕太后、端康太妃等做起事來還是有板有眼,很明事理。如果隆裕太后堅決不答應清帝退位,就那些鬧共和的孫大炮們的本事,會把國家打得稀碎。就連同治皇帝的兩位老妃子,都能把軍閥治得一愣一愣的。可見,清末後宮的女人們還是很有本事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