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之間的「潤滑劑」——客套話

涵媽給你講故事 發佈 2022-12-08T10:43:13.125421+00:00

和第一次見面的同事或者朋友,不要匆匆切入年齡、薪資、家庭等話題,會引起對方反感。學會講客套話,給他們一個心理緩衝,消除隔閡。在進行工作之前,通常會有些禮節性的寒暄。例如進入職場的自我介紹,這些寒暄本身未必有什麼真正的含義,只不過是一種禮節上或感情上的互酬互通而已。

和第一次見面的同事或者朋友,不要匆匆切入年齡、薪資、家庭等話題,會引起對方反感。學會講客套話,給他們一個心理緩衝,消除隔閡。

在進行工作之前,通常會有些禮節性的寒暄。例如進入職場的自我介紹,這些寒暄本身未必有什麼真正的含義,只不過是一種禮節上或感情上的互酬互通而已。例如我們日常生活見面時的問候,以及在一些社交、聚會中相互引薦時的寒暄之類。當你與同事相遇時,會很自然地問候道:「你好啊!」「近來工作忙嗎,身體怎樣?」「吃飯了嗎?」此時對方也會相應地回答和應酬幾句。

寒暄本身不正面表達特定的意思,但它是在任何工作場合和人際交往中都不可缺少的。在職場工作中,寒暄能使不相識的人相互認識,使不熟悉的人相互熟悉,使單調的氣氛活躍起來。你與同事初次會見,開始會感到不自然,無話可說,這時彼此都會找到一些似平無關緊要的「閒話」聊起來。閒話不閒,通過幾句寒暄,交往氣氛一旦形成,彼此就可以正式敞開交談了。所以,寒暄既是希望交往的表示,也是工作的開場白,如果運用恰當,即使不能為你帶來商機,也會讓你接下來的交流變得相對順暢。這,就是寒暄的藝術。

把握寒暄的藝術,首先要明白寒暄的意義。因為是非正式的交談,所以在理解客戶的寒暄時,不必仔細地回味對方一句問候語的字面含義,只要明白他要表達的大體意思即可,切忌摳字眼。

其次,要了解不同背景的不同寒暄。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常常由於對別人的一些一般的禮節性問候做出錯誤的歸因,而誤解對方的意思。兩個人見面,一方稱讚另一方:「您氣色不錯」「你這件衣服真漂亮」,這是在表示一種友好的態度,期望產生相悅之感。在中國人之間,彼此謙讓一番,表示不敢接受對方的恭維,這也是相互能理解的,但是對一個外國人來說,可能會因你的過分推讓而感到不快,因為這意味著你在拒絕他的友好表示。銷售中就要考慮到客戶的身份,靈活運用寒暄的技巧,當然,背景差異不一定非是不同國家之間,也可能是城鄉之間南北方之間。

常用禮儀客套話:

初次見面說「久仰」,分別重逢說「久違」。
徵求意見說「指教」,求人原諒說「包涵」。
求人幫忙說「勞駕」,求人方便說「借光」。

麻煩別人說「打擾」,向人祝賀說「恭喜」。

求人解答用「請問」,請人指點用「賜教」。

托人辦事用「拜託」,贊人見解用「高見」。

看望別人用「拜訪」,賓客來臨用「光臨」。

送客出門說「慢走」,與客道別說「再來」。

陪伴朋友說「奉陪」,中途離開說「失陪」。

等侯客人用「恭侯」,請人勿送叫「留步」。

歡迎購買叫「光顧」,歸還對象叫「奉還」。

所以涵媽建議大家可以多熟悉使用禮儀客套話,也許能讓你的事業更上一層樓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