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之美

精進的醫生 發佈 2022-12-10T10:19:44.383984+00:00

2022年12月10日 星期六 晴蔣勛曾說:「文學是照進現實的一道光,彌合了世界與內心的縫隙,成就更加豐盛的自己。」兩漢樂府詩集的《陌上桑》中有一句:「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2022年12月10日 星期六 晴

蔣勛曾說:「文學是照進現實的一道光,彌合了世界與內心的縫隙,成就更加豐盛的自己。」

兩漢樂府詩集的《陌上桑》中有一句:「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這展現出來的自信讓人驚嘆,覺得現代女子才擁有的氣質居然可以在幾千年前的女人身上得以完美的體現。也許這個女子現實里有大大小小數不清的痛苦,可是在清晨太陽出來的時候,她可以說「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那一剎那她的生命是華麗而燦爛的。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可以流傳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是因為當中有一個生命讓我們覺得非常親近,好像和自己一模一樣,又仿佛身邊的朋友。閱讀的時候,可以感受到這些生命的喜悅、哀傷、孤獨、希望,這就是文學的力量,它讓你在其中沉淪、迷醉,文學之中的美有時候甚至用語言都無法形容,讓你忘卻了時間的流逝,忘卻了現實生活中一切的煩惱,只是跟隨著書中的人物或喜悅、或悲傷。

文學是我們探索生活美學的入口,它是我們學會生活、欣賞美的開始。春天的時候去山裡看春花爛漫,「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夏天的時候去西湖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秋天的時候去江邊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冬天的時候去北國欣賞「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每一個季節在文學裡都是那麼美。

文學,確實賦予人感知和美。「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連憂愁、傷感都可以這麼美。

丁卉在《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裡寫到:"世界上最治癒的東西,第一是美食,第二才是文字。"

我也深有同感,喜歡美食,更喜歡讀書,喜歡文字。文字不像美食,直接給予你感官上的享受,文字是間接的,需要你理解,感悟,並努力提取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

我對文字的情有獨鍾,是因為它陪我走過低谷,走過黑暗,在我最痛苦的時候,文字一直陪伴我,讓焦慮、抑鬱的自己安靜下來,治癒了我,靜靜等待生命的饋贈,收穫希望的果實。除了文字的治癒功能,更多的是它本身豐富的內涵讓我心醉神迷,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或者雙手捧著一本書,看著那一頁頁跳動著的字符,在文字的世界裡盡情享受。或者在書桌前敲擊著的鍵盤,一個個生龍活虎的字就這樣敲打在一片片日記里,這打字的細細的、密密的聲音就是最美的律動。

中年以後特別容易早醒,半夜醒來,周圍一片黑暗,這個時候大腦異常活躍,精神也特別好,白天一些瑣碎、繁雜的事情纏繞著我,讓我煩躁,但接觸到文字,不再去想那些讓自己心煩意亂的事情,感受文字中的美,就會讓自己慢慢安靜下來,放下一切悲歡離合,然後就可以安然入夢。

所以特別喜歡在黑暗的文字長河裡穿梭,尋找自己,傾聽內心。沒有文字表達不了的內心,只有不會運用文字的人。所以,我們拼命成為文字的治癒系,讓文字強大治癒功能周而復始。終其一生,我們都要有文字作陪,才能讓我們平凡無聊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