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論病,說說咽痛

無疾 發佈 2022-12-14T14:02:57.556251+00:00

原創作者:天下無疾近日無疾開始線上接觸發熱患者,發現一個共性特點:無論是否陽性,無論發熱輕重,幾乎全都有咽痛表現。在以往的外感熱病診治過程中,並非如此。尋思機理,應該主要與當下的天氣狀況有關。無疾印象中,近年來最反常的天氣,出現在2015年底。

原創作者:天下無疾

近日無疾開始線上接觸發熱患者,發現一個共性特點:無論是否陽性,無論發熱輕重,幾乎全都有咽痛表現。在以往的外感熱病診治過程中,並非如此。


尋思機理,應該主要與當下的天氣狀況有關。


無疾印象中,近年來最反常的天氣,出現在2015年底。當時小雪節氣沒下雪,大雪節下小雪,冬至節下大雪。相當於所有的節氣,都向後錯了一拍。典型的天時有異,水氣不及。


相應的,當年有一大批名老中醫,包括程莘農、干祖望、賀普仁、李士懋、朱良春等老先生,先後離世。老先生聲望即高,學識又廣,年齡既長,在養生道術上總會有所實踐,多為常人所不及。因而如果多位老先生結伴而行,駕鶴西去,反映地往往是老天爺的意志


而今2022,類似的現象再次出現。迄今,已有李今庸、季紹良、唐由之、錢超塵、郁仁存等多位老先生去世。而天氣方面,表現則更加誇張。12月7日,大雪節前,片雪未見;看預報,直至22日冬至,仍無降雪跡象。較之2015,今年天氣異常乾燥,更有過之。


咽喉作為呼吸要衝,時刻有風的氣息在流動。風過的地方,水就會少,更何況天氣如此乾燥。因此,咽干、咽痛的症狀廣泛存在,需要歸咎於天。不過,歸咎是沒有意義的。有意義的,是怎麼辦。


既然天氣乾燥的大環境,我們改變不了,至少可以改善兩個小環境,來緩解這個問題。一是室內加濕,二是麥冬茶飲


室內加濕,可以用加濕器,也可以用將水放在暖氣上緩緩釋放。麥冬,是補充體內津液,緩解體內乾燥,十分常用且有效的藥。通常每次少則六七粒,多則十二三粒,喝兩天,咽乾的感覺就會緩解。如果期間再感受外邪,咽痛的情況,也不會很明顯。


如果之前沒用過麥冬,咽乾咽痛已經十分明顯,伸出舌頭一看,色紅且干,此時會首選玄麥甘桔顆粒


總體來說,天氣乾燥,需要補水。不過,這裡還有一個度的問題。看到多個平台,包括官媒給出的處理意見,鼓勵每天都多喝水、多喝水。但從中醫角度看,喝水不是目的,補充津液才是。水,一定需要經過氣化過程,才能轉化為津液。水量可以無窮,脾胃之氣可是有限的。多出來,化不掉的水,會成為濕邪留在體內,對病情緩解,明顯不利。


這種情況,往往會伴隨脾胃方面的症狀一起出現,比如噁心、腹脹、腹瀉、大便粘。舌苔色白厚膩。就需要根據情況,選擇理氣、化濕,或補陽藥了。首選通常是藿香正氣

本文選自無疾學社公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