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文豪雨果為何推崇一場失敗的革命,並寫進《悲慘世界》?

浩然文史 發佈 2022-12-18T06:36:54.286456+00:00

自從1789年法國大革命開始,法國人民就經常為反抗暴政挺身而出,並產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有些勝利了,有些則失敗了。

19世紀的歐洲是一個「革命的時代」,其最重要的舞台便是法國。自從1789年法國大革命開始,法國人民就經常為反抗暴政挺身而出,並產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有些勝利了,有些則失敗了。1832年的法國巴黎就曾發生了一場失敗的革命,但是這場革命卻被大文豪雨果寫入了他的不朽名著《悲慘世界》而名留青史。

一、七月革命

1815年滑鐵盧戰役後,拿破崙第二次退位,波旁王朝再一次統治法國。然而波旁王朝並沒有吸取先前的教訓,依舊以專制手段統治法國,這對經歷了大革命洗禮的法國人民來說無疑是難以忍受的。

法國國王查理十世實行的一系列昏庸措施更是加劇了民眾對於波旁王朝的怨念。他首先清洗了曾在拿破崙麾下服役的軍人,這一方面挫傷了民眾的情感,另一方面更是導致大量軍人退伍。其次,他恢復了土地貴族的權力,大量在法國大革命中失去財產的舊貴族得到了巨額賠償。另外,他實行專制出版政策和宗教政策,引起了知識分子們的強烈不滿。最後,他原本希望通過對外戰爭的勝利來重建自己的威望,但無論是支持希臘獨立戰爭還是遠征阿爾及爾,都未能及時取得戰果。在等待中,民眾對波旁王朝已經失去了耐心。


1830年7月,由於國內民眾的強烈不滿,革命幾乎沒有受到任何阻礙就完成了,波旁王朝被推翻,繼承王位的是奧爾良公爵路易·腓力。奧爾良公爵上台後,廢除了前任國王許多不受歡迎的法令。歐洲許多其他地區也因受到這場革命的鼓舞而紛紛站出來反抗封建統治。


二、暗潮湧動

法國人民雖然有了一個新的國王,但悲慘的生活狀況依舊沒有改善,而且國內很多派別都對奧爾良公爵上台不滿。共和黨人原本想建立共和國,他們覺得七月革命只是用新國王代替了舊國王,革命成果被人竊取。波拿巴主義者一邊緬懷帝國的光榮,一邊哀嘆如今法國的落寞。正統派依舊支持波旁王朝,他們認為應該由香檳伯爵亨利繼承王位,而巴黎人民依舊對法國國內存在的貧富差距感到憤怒。

從1827年開始,法國就爆發了經濟危機,到此時也並沒有得到緩解,饑荒導致的生活成本上升引發了整個社會的不滿。1832年春,法國發生了瘟疫。僅巴黎就有將近2萬人死亡,整個法國差不多死了近10萬人。由於瘟疫死者大多是窮人,因此許多法國人都懷疑這次瘟疫是政府有意下毒導致的。在這種情況下,法國發生了兩次大規模叛亂,一次是1831年的里昂工人起義,另一次是法國國內的正統派為了讓波旁王朝重新上位而進行的起義。

三、1832年巴黎共和黨人起義

法國爆發的瘟疫奪走了很多人的生命,而其中兩個知名人物的去世,可以說直接點燃了火藥桶,推動了1832年巴黎共和黨人起義,他們分別是死於1832年5月16日的卡西米爾·佩里埃總理和死於同年6月1日的讓·馬克西米利安·拉馬克將軍。佩里埃是一個保守派,在他死後,獲得了國葬的殊榮。拉馬克將軍曾在拿破崙麾下效力,他很支持共和派運動,並在1815年擊敗了保王派。由於拉馬克將軍在法國民眾尤其是共和派心中享有極高的威望,因此他的葬禮被共和黨人視作一個展現自己力量,提出自己訴求的最好機會。

1832年6月5日,共和黨人在拉馬克將軍的葬禮上採取了行動,示威者們接管了護送拉馬克將軍靈柩的隊伍,然後走向了巴士底廣場——1789年法國大革命開始的地方。

來自其他國家的難民增強了巴黎工人和當地學生青年的力量,這些難民是在各自國家的革命運動遭到鎮壓後逃到巴黎的。由於拉馬克曾在去世前的幾個月支持波蘭和義大利等地區追求自由的事業,因而廣受來自這些國家的難民的愛戴。革命者們圍繞在拉馬克的靈柩周圍發表演講,深切懷念著拉馬克將軍。然而,當有人打出了一面寫有「自由或死亡」的紅旗在人群中升起來的時候,人群騷動起來了,並開始與政府軍展開了戰鬥。

這場起義很快就在巴黎城中蔓延,大約3000多名起義者控制了巴黎東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區,然而革命勢頭在這之後得到了有效遏制,沒有進一步擴大。面對巴黎城內的革命勢頭,政府也不敢怠慢,國民警衛隊的2萬名民兵配合4萬名正規軍包圍了巴黎,並開始鎮壓城中的起義者。起義者在巴黎街頭上建起街壘,進行頑強的抵抗,但起義很快就失敗了。6月6日上午,最後一批起義者被包圍,法國國王路易·腓力也現身街頭,來向世人宣布自己的勝利。


6月6日傍晚時分,本次起義的最後一場戰鬥結束。起義者陣亡93人,291人受傷;而軍隊這邊陣亡73人,負傷344人。這場起義僅僅持續了一天就宣告結束。


四、餘音

起義被鎮壓後,參與者被描述為極端的少數派,這些人大多出身於工人階級。之後,儘管路易·腓力的繼位是革命的結果,但他開始同革命保持距離,展現1830年七月革命的畫作《自由引導人民》再也沒有公開展示,為的是擔心它帶給民眾的負面影響。


文史君說:

1832年的共和黨人起義無論是從持續時間上,還是最後的結果來看,毫無疑問都是一場失敗的革命。然而,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在自己的巨著《悲慘世界》中對其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書寫,持續僅一天的起義也從此成為法國一段值得銘記的歷史。雨果在作品中毫無保留地表達了自己對這些起義者的敬佩和惋惜。儘管共和黨人的起義失敗了,但這足以說明奧爾良公爵的統治不得人心。1848年,在革命中登場的路易·腓力最終也在革命的浪潮中黯然離開。

參考文獻

呂一民:《法國通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2年。

維克多·雨果:《維克多·雨果回憶錄》,華文出版社,2020年。

(浩然文史·ABC之友)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