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為什麼能短短五年時間稱霸?

鈞鈞一家人 發佈 2022-12-22T19:31:27.669146+00:00

晉文公二年,趙衰為文公制定了霸業藍圖。他認為尊奉周王室才是晉國實現霸業的根本,因此建議晉文公搶在秦軍之前,把周襄王送回洛邑,並平定 「子帶之亂,周襄王因此將土地賞賜給晉文公作為褒獎。

有恩報恩,有仇報仇

晉文公二年(公元前 635 年),趙衰為文公制定了霸業藍圖。他認為尊奉周王室才是晉國實現霸業的根本,因此建議晉文公搶在秦軍之前,把周襄(xiāng)送回洛邑,並平定 「子帶之亂」,周襄王因此將土地賞賜給晉文公作為褒獎。

兩年後,楚成王發兵伐宋。晉文公從前流亡宋國時,曾受到宋襄公的禮遇,獲贈二十四匹駿馬。大臣先軫藉此對晉交公進言道:「要報答宋國贈馬的恩惠並建立霸業,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

楚宋兩國間的仇怨由來已久。齊桓公死後,宋襄公也想創立霸業,於是學齊桓公召集盟會,請求楚成王說服諸侯來擁戴他。

公子目夷說:「小國爭當盟主,會惹禍上身的。」宋襄公未聽他的勸告。果然,楚國在盟會上不但沒幫宋襄公說話,還挾持他並攻打宋國。後來經魯國調停,楚國才放了宋襄公。

宋襄公懷恨在心,幾年後出兵攻打一向附屬於楚國的鄭國。於是,楚國發兵解救鄭國。兩軍在泓水相遇。趁楚軍還沒上岸,公子目夷說:「敵人眾多,我們兵少,不如趁這個時候講攻!」宋襄公並未聽從。

等楚軍過了河,還沒排好陣式,公子目夷又說:「快抓緊時機,發動政擊!」但宋襄公非要等到敵人排好陣式後才正式開戰。結果,交戰中宋軍大敗,宋襄公還因此受了重傷。

宋國上下都埋怨宋襄公。宋襄公說:「君子不乘人之危而出手。敵人還沒排好陣式,我們不能擊鼓出戰。」

公子目夷聽了回道:「打仗只求勝利,還講什麼大道理?要是打仗都像您所說的那樣,那與直接去當侍奉人的奴隸有何區別呢?」

第二年,宋襄公因創傷加劇而死。

如今,楚軍又來進犯,宋國連忙向晉國告急。晉文公決定報答宋國當年對自己的禮遇。狐偃建議:「楚國剛得到曹國,又才跟衛國聯姻,要是攻打曹、衛兩國,楚國一定前往救援,宋國就可免去危急。」晉文公採納了狐偃的建議,率領大軍向曹、衛兩國進發。

解除危機的妙計

衛侯原本想和晉國訂立盟約,但晉國不答應。衛侯又想跟楚國聯盟,可衛國百姓不同意,群起趕走了他們的國君,以討晉國的歡心。晉國向衛國進軍後,楚國果然前來救援,但未能獲勝。

晉軍繼而攻打曹國,不久便進入曹國的都城。厘負羈在晉文公流落到曹國時,曾勸曹共公不可對晉文公失禮,又私下送食物給他。因此在攻打曹國國都時,晉文公下令軍隊不得侵擾厘負羈的宗氏家族,以回報厘負羈當年對自己的盛情。

後來楚國又圍困宋國,宋國又向晉國求救。看來若要真正解除宋國的危機,只能直接攻打楚國。可若要救宋而攻楚,就會愧對楚國的恩情;而若放棄宋國,又會辜負宋國的恩情。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晉文公不知該如何是好,為此相當煩惱。

先軫提出一個辦法:「我們把曹伯和衛侯抓起來,把曹衛兩國的士地分給宋國,楚國急於營救曹和衛,情勢自然對解救宋國有利。」

晉文公覺得這個辦法可行,便按照先軫的提議進行。楚成王不久果然自宋撤兵。

城濮之戰

楚國大將子玉不滿晉國的所作所為,對楚成王說:「君王過去待晉國國君不薄。如今他知道楚國會為曹、衛兩國著急,還故意去攻打他們,這分明是藐視您。」

楚成王說:「晉國國君在外流亡十九年,歷經長期的折磨才回到自己的國家。他歷經艱難險阻,又能善待自己的臣民。這是老天在為他開路,不要阻擋。」

子玉依舊請求出兵。楚成王不高興,沒有給他太多的兵馬。子玉派使者前往晉國,告訴晉文公:「請放了曹伯和衛候,並歸還曹、衛兩國的土地,我們會就此放過宋國。」

狐偃對晉文公說:「子玉真是無禮!您身為晉國國君才得到一項好處,他作為造國臣子競想擁有兩項好處。不要答應她。」

先軫說:「讓人安定才叫作有禮。楚國的一句話能安定三個國家,而您的一句話卻讓三個國家失去安定,這是我們失禮。但不答應楚國的要求,就是拋棄了宋國。我們不如私下利誘曹、衛兩國,答應讓他們復國。然後把楚軍派來的使者關起來以激怒楚軍,等交戰之後再來想計策。」

於是晉文公下令把來使關在衛國,並允諾曹、衛兩國恢復他們原先的地位和國土,曹、衛兩國因此宣告和楚國斷絕關係。楚將子玉大怒,出兵進攻晉軍。晉文公退避九十里,回報楚成王過去對他的禮遇。楚國軍隊也想退,但子玉將軍不肯。

晉文公五年四月,晉文公聯合宋、齊、秦三國,領軍駐紮在城濮,與楚軍交戰。楚軍吃了大敗仗,子玉只得收拾殘兵,返回楚國。

鄭國原本和楚國是同一陣線,出兵幫助楚國,此時見楚國兵敗,心懷恐懼,便派人向晉文公請求訂立盟約。晉文公答應了鄭國的請求。

成為霸主

晉文公五年五月,晉國將楚國的戰俘獻給周王朝,計有戰馬一百匹、步兵一千人。周天子派使者任命晉文公為霸主,還賞賜他大車、弓、箭、酒、玉器和勇士等禮物。晉文公正式成為天下公認的霸主。

子玉兵敗回到國內,楚成王責備他先前不聽勸告,一心只想和晉國作成。子玉便引咎自殺了。子玉一死,晉文公才對楚國完全放心。

不久,晉文公派人送衛侯回國。到了冬天,又放了曹共公,並恢復他的君位。

這次大戰後,論功行賞,狐偃居首功。有人表示異議:「城濮之戰是先軫出的計謀。」

晉文公說:「城濮之戰,狐偃曾勸我不要失信,而先軫認為打仗以求勝為目的。我採用了先軫的意見獲得勝利,但戰勝只是一時之利,不失信才是萬世之功,豈有讓一時之利凌駕萬世之功之上的道理?因此我讓狐偃居首功。」

從這件事,也可看出晉文公不凡的氣度和胸襟。

最後的復仇

晉文公七年(公元前 630 年),晉秦兩國合力圍政鄭國。這是因為晉文公當年流亡鄭國時,鄭國國君曾對他無禮,而在城濮之戰時,鄭國又出兵幫助楚國。

鄭國大夫叔瞻當年曾勸鄭國國君殺掉重耳,這時知道自己在劫難逃,於是自殺。鄭國人拿叔瞻的遺體去見晉文公,晉文公說:〝不捉到鄭國國君,我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鄭國國君惶恐至極,偷偷派人去遊說秦穆公:「鄭國亡了,只有晉國得到好處,泰國完全沒有利益可言。秦國國君為什麼不撒兵解圍,讓鄭國作為秦國東邊道路上的主人,以供應秦國使者在來往旅途中所欠缺的物資呢?」

秦穆公聽了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便撤了兵。不久,晉國也撤兵了。

兩年後,也就是晉文公在位的第九年(公元前 628年),晉文公去世。同年,鄭國國君也過世了。

晉文公以不到五年的時間完成霸業,並在追求霸業的過程中快意人生,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晉國之所以能在春秋時期維持百餘年的威名於不墜,就是因為在晉文公時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晉文公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十九年顛沛流離的生活可以說是居功至偉。都說 「苦難是一個人一生的財富」,苦難,讓晉文公成就了一生的霸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