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名鎮——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三山村

豫見vvv劉在鄭州 發佈 2022-12-30T19:52:38.581277+00:00

其獨特的地理、地質、地貌鑄就了悠久的文化歷史,三山島世稱小蓬萊,位於蘇州市西南50公里處的太湖之中,屬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管轄,距離東、西山兩鎮均隔三公里;

三山島在水路發達的古代素有「太湖驛站」之稱,乃吳越文化之紐帶:「吳王在道時,俗稱三山門。」其獨特的地理、地質、地貌鑄就了悠久的文化歷史,三山島世稱小蓬萊,位於蘇州市西南50公里處的太湖之中,屬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管轄,距離東、西山兩鎮均隔三公里;島上有北山、行山、小姑山三峰相連,旁邊又有澤山、厥山等島嶼組成三山群島,總面積2.8平方公里,290多戶,800餘人口,由5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組成。

三山村歷史文化悠久:三山島舊石器和哺乳類動物化石的發現,第一次揭示了太湖地區一萬多年前的面貌,說明在吳文化正式形成之前,太湖地區就有了舊石器文化,民間「先有三山島,後有姑蘇城」之說,也由此得到了印證。蘇州文史界權威學者錢正稱:「三山文化,當為吳文化之源。」三山村人文薈萃:不僅孕育出顧雍、顧榮、陸厥、潘爾豐、張秉權、徐惠誠等文人雅士商賈,而且自古便有「七堡八姓五十堂」之稱。三山村湖景風光旖旎:擁有溶洞問古、板壁奇峰、觀石聽濤、疊石通天等十大風景名勝,素有「世外桃源」、「太湖小蓬萊」等美譽,在曹熈、釋皎然、王鏊、謝晉、張大純、吳莊、吳鼎芳、葉聖陶、吳冠中、亞明等古今名人筆下描繪的淋漓盡致。

三山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距今一萬多年前,三山島就有人類活動的蹤跡。1985年國家考古隊在三山島東泊村清峰嶺溶洞中挖掘整理出5263件古人類加工過的新舊石器,以及遠古動物化石1000多件,其中有熊貓、豪豬、獼猴、棕熊、猞猁、老虎、斑鹿、鬣狗等動物的骨骼化石,以及犀牛和狼的牙齒化石。這一重大發現,證明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同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搖籃,更是太湖流域遠古文明的發源地。

三山村自古便有「七堡八姓五十堂」之稱,是蘇州市第一批公布的13個古村落保護單位之一,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如今仍保存著清儉堂、師儉堂、九思堂、荊茂堂、震遠堂、以及秦家祠堂、薛家祠堂等,規模大、檔次高的明、清及民國時期的古建築33幢,古井18處、古橋2處,其中師儉堂、九思堂、荊茂堂等設計、布局獨特,構建的精美絕倫,是研究蘇州地區這一時期建築特點的經典範例,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建築工藝和文化價值。

三山島上奇石異峰遍布全島,公元1105年,宋徽宗為修築黃家園林,派員到蘇州徵集太湖石,這揚名天下的太湖石就出自三山島,現留有北宋採集「花石綱」遺址、板壁峰、十二生肖石、獅身人面石、金雞石、牛背石、白貓石等奇石。目前三山島在小姑山保護中恢復了宋代「皇家採石場」遺址。

佛教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支奇葩,三山島的寺廟舊時有18座之多,較為著名的有:三峰寺、南寺、北寺、新南寺、復興庵、清泉庵、娘娘廟、關帝廟、觀音廟、猛將堂、觀音堂等。經過近年來的修復,保存有娘娘廟、三峰寺、秦家祠堂、清泉庵等。

2017年6月,「太湖大講堂」——嵩陽別院傳統文化書院在三山島正式開講,這意味著三山島在傳統文化的用「心」保護與傳承方面又邁上了新台階,也為海內外各界人士了解與交流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