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漢到清末:淮安的文學傳統源遠流長

雲淡風輕輕談風雲 發佈 2022-12-31T01:06:10.172277+00:00

地處蘇北腹地、不太起眼的古城淮安,說她具有優良的文學傳統,而且還源遠流長,一定有人不以為然,覺得言過其實,但你會在不經意間恍然發現,從前漢到清末,在淮安這片土地上,每朝每代幾乎都有文學方面的傑出人才出現。

地處蘇北腹地、不太起眼的古城淮安,說她具有優良的文學傳統,而且還源遠流長,一定有人不以為然,覺得言過其實,但你會在不經意間恍然發現,從前漢到清末,在淮安這片土地上,每朝每代幾乎都有文學方面的傑出人才出現。如若不信,請看——

西漢時期漢賦大家枚乘枚皋父子,枚乘更堪稱是漢賦鼻祖,其作品《七發》在辭賦的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漢大賦正式形成的標誌性作品。《漢書.藝文志》說枚皋有賦一百二十篇,是漢賦的一個多產作家。枚皋文思敏捷,時有「枚疾馬遲」之說(馬指司馬相如)。今淮安老西門大街與古運河交匯處有古枚里,河下古鎮有枚亭、枚公河、枚里街等,皆為紀念枚氏父子。

後漢•三國時期「建安七子」之一陳琳,幾經輾轉,陳琳歸附曹操後,曹操深愛其才,對於他的作品,有時曹操竟不能為之增減一字。據《隋書·經籍志》載陳琳著作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陳記室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唐代「大曆十才子」之一吉中孚大曆十才子是唐代宗大曆年間十位詩人所代表的一個詩歌流派,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偏重詩歌形式技巧,歌頌昇平、吟詠山水、稱道隱逸是其詩歌的基本主題。吉中孚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今存詩一首,《送歸中丞使新羅冊立弔祭》。

唐代著名詩人趙嘏年輕時四處遊歷,出入豪門,詩名滿天下,存詩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其《長安秋望》詩云:「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當時人誦詠之,以為佳作,遂有「趙倚樓」之目。又有《長安月夜與友人話歸故山》詩云:「楊柳風多潮未落,蒹葭霜在雁初飛。」亦不減「倚樓」之句。他還作過《憶山陽》一首,有句曰:「家在枚皋舊宅邊,竹軒晴與楚坡連。」

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劉采春,元稹說她「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在當時是一名很有影響的女藝人。元稹《贈劉采春》詩還說她「選詞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即《囉嗊曲》, 《全唐詩》錄存六首。她能和薛濤、魚玄機、李冶合稱唐朝四大女詩人,名副其實。

宋代「蘇門四學士」之一張耒,是宋代著名的詩人,與秦觀、黃庭堅、晁補之一起合稱「蘇門四學士」,他也是他們中辭世最晚而受唐音影響最深的作家。張耒自幼受業於「山陽學官」,少年時即表現出對文辭的靈感,「十有三歲而好為文」(《投知己書》),十七歲作《函關賦》,傳誦人口。其詩風平易舒坦,不尚雕琢,粗疏草率;其詞香濃婉約,風格與柳永、秦觀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風流子》等,著有《柯山集》、《宛丘集》和《柯山詩餘》等。

元末明初傑出小說家《水滸傳》作者施耐庵,關於施耐庵的祖籍,有所爭議,但有很多證據證實,其父輩遷居淮安,施耐庵在淮安完成了《水滸傳》等書的寫作並終老淮安,後由其子孫輩遷葬興化(可參看拙作:《水滸傳》的誕生地,淮安城施耐庵故居至今尚在)。除了《水滸傳》,施耐庵的作品還有《志余》、《隋唐志傳》、《三遂平妖傳》等,也參與了其門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的創作。

明代傑出小說家《西遊記》作者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博覽群書,還擅長繪畫、書法,多才多藝,《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清雅流麗,有秦少游之風。復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除了《西遊記》,吳承恩現存240餘首詩歌詞曲、障詞及頌讚。其詩情真意切、激情四溢,多有名篇佳作傳世。詞則托物寄情,真趣盎然,頗「有秦少游之風」。吳承恩在文論上也頗有建樹,論詩作文講究「情」「趣」。

清末小說家《老殘遊記》作者劉鶚,《老殘遊記》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是劉鶚的代表作,流傳甚廣。除《老殘遊記》外,劉鶚還著有天算著作《勾股天元草》、《孤三角術》,治河著作《歷代黃河變遷圖考》、《治河七說》、《治河續說》,醫學著作《人命安和集》(未完成),金石著作《鐵雲藏陶》、《鐵雲泥封》、《鐵雲藏龜》,詩歌創作《鐵雲詩存》。《鐵雲藏龜》是第一部甲骨文集錄,奠定了後來甲骨文研究基礎,「甲骨四堂」中的二堂羅振玉(號雪堂)、王國維(號觀堂),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過劉鶚的影響。劉鶚不僅是一位文學家,還是一位涉獵廣泛的學問家、雜家。

清代三大彈詞之《筆生花》作者邱心如,是生活在清中後期的一位女才子、彈詞作家,她的傳世之作《筆生花》是繼《天雨花》、《再生緣》之後,又一部由女作家寫的反映封建社會婦女思想、感情與地位低下和不幸遭遇為主題的文學作品。在藝術表現手法上,《筆生花》有其獨到之處,將詩、詞、說、唱融於其中,且運用巧妙,純熟自如。作品對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細膩,揭示深刻;對景物的千姿百態描摹生動,層次豐富。其筆法之秀、文采之勝,在彈詞作品中首屈一指。

另外,淮安雖沒有產生過元曲大家,但是,元雜劇的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關漢卿,在他的代表作、也是元劇中最優秀的經典作品《感天動地竇娥冤》中,將淮安選作為《竇娥冤》故事的發生地。尤其是,劇中還提到「賽盧醫的生藥局開在山陽縣的南門」,而南門一直是淮安縣(當時叫山陽縣)最繁華的區域,三教九流雜居。在信息不發達的古代,對一個地方有深入的了解,大多需要親臨其地,所以,大致可以推斷,曾經流寓江南、去過蘇、杭、揚一帶的關漢卿也許曾經親臨過淮安。

還有,明代戲曲家、文學家湯顯祖,在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將故事主線的背景放在淮安,展現了濃厚的淮安地方色彩。

所以,從特定的角度看,淮安和元曲之間也建立了一種間接而又很特別的聯繫。

當然,說淮安具有悠久的文學傳統,不僅僅只是上述這些代表性人物,還有一個更大的文學群體,比如,他們中還有:

宋代畫家和小說家廉布;

宋代詩人和畫家龔開;

明代文學家、傳奇小說集《剪燈新話》作者瞿佑;

明清詩人,山陽詩壇魁首張養重;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邊壽民,詩文亦佳,只是為其畫名所淹;

清代詩文家、文學評論家潘德輿;

清代戲劇家、文學家黃鈞宰;

清代文學家、詩人魯一同;

清代詩文家顧雲臣;

「民國七君子」之一、亦有豐碩文學作品的李公朴;

民國時期古典文學家、小說學家葉德均;

當代著名作家、詩人、散文家袁鷹;

……

縱觀前漢到清末再到當代,橫看漢賦、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當代散文幾乎各個時代代表性的文學樣式,古城淮安都有能在文學史上千古留名的傑出人物和文學大家出現,而且,他們只是眾多文學家群體中的代表。

所以,古城淮安具有優良的文學傳統,而且源遠流長,這樣說一點沒有言過其實。

我是@雲淡風輕輕談風雲,在這裡談天說地,沒有主題;東拉西扯,漫無邊際,然皆有感而發,力求言之有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