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振遠:又到隆冬小寒日

蔣振遠/適時施教 發佈 2023-01-05T12:11:51.047959+00:00

蔣振遠:又到隆冬小寒日今天是小寒。為何叫小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十二月,指農曆歲末的臘月;上半個月迎來小寒,下半個月迎來大寒。顧名思義,小寒的氣候特點自然是冷,但還沒有冷到極致,故名「小」。




蔣振遠:又到隆冬小寒日


今天是小寒。為何叫小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十二月,指農曆歲末的臘月;上半個月迎來小寒,下半個月迎來大寒。顧名思義,小寒的氣候特點自然是冷,但還沒有冷到極致,故名「小」。今年的小寒正逢「二九」的第六天,「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此時的我國廣大地區已進入到最冷時段。


小寒的「寒」,是個會意字。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間是「人」;人的左右兩邊是四個「草」,表示很多;下面兩橫表示「冰」。寒冷是一種感覺,人們雖能感覺到,但是卻看不見。於是古人就採用上述四個形體來創造這個字,人踡曲在室內,以草避寒,表示天氣很冷。本義:冷,寒冷。

小寒的天氣晦暗,陰冷至極。怎麼確定「冷」的程度呢?我們揣摩:古人衡量「冷」,一是看冰層是否凍厚了、凍實(硬度)了。「冰方盛,水澤腹堅」(《禮記·月令》)。這就是常說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現代人衡量「冷」,是依據氣溫高低。二是憑主觀感受界定「冷」程度。小寒天氣雖冷,但人們尚可忍受。等到大寒,人們被寒冷折騰的精疲力盡,更感大寒更冷一些。三是古人信奉「物極而反」的理念,夏季只要開始轉涼,便感覺是秋;冬季只要開始回暖,就感覺是春。夏季由小暑到大暑,冬季由小寒到大寒。大寒是冬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那麼最冷的節氣就是小寒了。


「小寒」三候為:一候「雁北鄉」,「鄉」,是指自己生長的地方或祖籍。「鄉」,是個會意字。據甲骨文,像二人對食形。在「雁北鄉」中,「鄉」是趨向的意思。大雁具有超前感知時令變化的能力,此時開始懷念自己的北方度夏地。二候「鵲始巢」,小寒時節喜鵲銜草築巢,準備孵育後代。喜鵲是既極具靈性又極具個性的飛禽。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記載:「鵲巢低,主水;高,主旱。俗傳鵲意既預知水,則雲;「終不使我沒殺」,故意愈低。既預知旱,則云:「不使曬殺」,故意愈高。」三候「雉始雊(gòu,雄性野雞鳴叫。)」古人認為,山中的野雞也察覺到了陽氣的萌生滋長,開始鳴叫尋找雌性同伴。

由於我國南北地域跨度大,所以,同樣的小寒節氣,不同地域會有不同的生產農事。在北方,大部分地區田間已經沒有太多的農活,都進行歇冬,主要任務是在家做好菜窖、畜舍保暖,造肥積肥等工作。而在南方地區則要注意給小麥、油菜等作物追施冬肥,海南和華南大部分地區則主要是做好防寒防凍、積肥造肥和興修水利等工作。

小寒,是陰冷最盛的時段。從養生的角度看,我們的衣食住行都要適應變化。墨子是墨家的創始人,不但治學有術,誨人有方,而且養生有道,因此高壽鮐年無疾而終。墨子養生按四時寒暑而用之,方法據傳載於《雲岌七簽》中。通過練習,最終可達閉氣不息,神和形安,耳聰目明,身強體健。就日常養生來說,小寒時節人身的機體處於陰盛陽生的狀態,最好是抓緊時機曬曬太陽,古人叫「負暄」,來幫助腎中陽氣升發。冬季應保證充足的睡眠,早睡晚起,太陽升起再外出活動。疫情期間,要避免外出,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儘量減少病毒的接觸和傳播。

墨子善養生,實則體現了他的民本思想:墨子立足於平民立場,「兼愛」主張表現為人與人相親相愛,體現了人本的思想;「節用」主張表現為崇尚節儉,體現了對民力的保護;「尚賢」主張表達了賢人治國的要求,體現了對民智的重視;「非攻」主張明確反對攻伐之戰,體現了對民命的珍惜。這些思想在今天看來依然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對於當前合理利用勞動力資源、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對於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建設人才強國,對於倡導世界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臘月寒風淒,隆冬小寒日。我們即將踏上新的旅程,在盤點過往行程的得失時;我們要堅信人生沒有虛度,時光不會辜負我們。在經歷過風雨,飽嘗冷暖之後,你會深深感到:你給予冬日溫柔,冬日也會以溫柔待你;你心中只要有暖,寒冬也會為你升溫。小寒一過,春天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蔣振遠:中共黨員,中學特級教師,「適時施教」理論創立者,新中國課堂教學的開拓者,中國教育學會「適時施教」課題組組長,墨子研究學者。從教50年,發表論文多篇,出版著作多部。現任:中國墨子學會職業教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棗莊科技職業學院特聘教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