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文化之魅、促文化之思:做更有廣度和深度的中文傳播——專訪時任南非約翰尼斯堡大學孔子學院院長彭奕

中國日報網 發佈 2023-01-10T12:52:47.091910+00:00

2021年6月起,中國人民大學「共情傳播視野下節日文化傳播與國際中文教育融合研究」課題組開啟孔子學院院長專訪系列活動,先後與15位孔子學院院長交流節日文化教學、共情傳播等議題。課題組特推出系列訪談「孔子學院院長談節日文化傳播」,以饗讀者。

2021年6月起,中國人民大學「共情傳播視野下節日文化傳播與國際中文教育融合研究」課題組開啟孔子學院院長專訪系列活動,先後與15位孔子學院院長交流節日文化教學、共情傳播等議題。課題組特推出系列訪談「孔子學院院長談節日文化傳播」,以饗讀者。

本文為系列訪談的第三篇,受訪人為南京工業大學法政學院副教授彭奕,於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擔任南非約翰尼斯堡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訪談涉及彭奕在孔子學院的工作經歷、節日文化和國際中文教學心得等內容。

彭奕

嚴格選拔 優中選優

問:您決定從事孔子學院工作的契機是什麼?您能回憶一下選拔過程嗎?

彭奕:我的一位同事在一次聊天中和我提到學校在南非和西班牙合作共建的孔子學院,他說我的綜合能力強,英語好,能吃苦有擔當,建議我考慮報名參選。我也認為,這樣一個平台對自己是難得的鍛鍊;同時,如果能通過我的工作為促進兩校間合作、促進國家間的友誼作出一點貢獻,將是我莫大的榮幸。於是我報名擔任中方院長,並成為候選人。

整個選拔過程非常嚴格,首先是學校校內差額選拔,擇優推薦至總部後,又進行一整天的中英文雙語筆試和面試。內容上,上到國家、國際的政策法律,下到赴任後的計劃,包括和外方的相處與合作思路、團隊管理、能否用英語和人辯論、演講等,一天下來還是蠻費腦力的。可以說無論是在學校層面,還是在原孔子學院總部層面,選拔的起點高,把關嚴,選派出來的院長們確實可以說是優中選優。

「多一門語言就像多了一雙眼睛」

問:雖然英語是南非的官方語言,但並非家庭和日常公共場合中使用最多的語言。您是否學過其他語言,在語言交流上是否遇到過困難呢?

彭奕:就我的工作來講,雖然我們的課程對社會公眾開放,但平時主要打交道的對象還是大學以及當地的政府機構,所以在這近四年時間裡,用英語交流基本上是足夠的。

南非有11種官方語言,除英語以外,使用人數最多的本土語言之一是祖魯語。為了更好融入當地和交流,我會鼓勵孔子學院老師們向學生學習或自學一點基本的祖魯語。我以前讀研究生的時候還學過一點法語和西班牙語。我覺得語言確實能夠促進人和人之間、國家和國家之間的友誼和交流,多一門語言就像多了一雙眼睛,所以我儘可能多學習一點祖魯語。當我主持一些文化教學科研活動時,偶爾說上幾句祖魯語,一下就拉近了我和本土民眾的距離,大家都熱情起來,活動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理解學生所需 優化中文教學

問:您覺得南非學生學習中文是出於哪些需求呢?

彭奕:除了單純喜歡中國語言和文化,想多了解中國語言和文化外,需求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種:對於高校的學生群體,他們想到中國留學、旅遊、工作,或在南非的中資企業工作;對於高校教師,他們希望進行國際交流與科研合作,共同申報項目、發表文章等;而社會上一些公司職員、管理人員為了開拓中國市場,也來我們這裡學習。疫情前,每年南非都有一些青年科學家、青年學生領袖、留學生等去中國交流訪問及留學,中國駐南非大使館、南非高等教育和培訓部、南非科技部都曾邀請孔子學院做臨行前的中文和中國文化培訓。

問:約翰尼斯堡大學孔子學院和南非政府或者南非企業有合作嗎?

彭奕:有的。2021年初,在疫情非常嚴重的時期,南非國家旅遊部邀請我們為南非選拔出來的導遊進行為期兩個月的中文和中國文化培訓,以便之後能夠更好地為中國遊客服務。南非旅遊部在其官方Facebook帳號上「七連推」報導我們的培訓和結課慶典。我們曾受邀為來自南非高等教育和科技創新部、衛生部等多個國家部委的官員培訓科技中文;為華為南非公司的「未來種子」項目,甚至整個南中經貿協會的一百多名本土員工培訓中文和中國文化,為中南企業培訓推薦了一些本土人才;和南非全國旅遊行業協會等聯合主辦旅遊中文和中國文化培訓並得到南非大學協會等廣泛的社會支持;僅2021年,南非林業漁業環境部部長、通訊和電子科技部部長、國家旅遊部副部長等南非部長級官員四人先後線上線下參加我們的相關教科文活動並致辭。

彭奕與中國駐南非大使、南非通信和數位技術部長共同出席華為2021年南非「未來種子」項目啟動儀式

問:所以是否可以這樣說,如果我們能夠理解並滿足當地學生的實際需要,做到「利他」,那麼一切的教學、研究就能比較有生命力,就容易做得深、做得遠?

彭奕:對,您說的我非常贊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學員們課業重,社會人士的工作也很繁重。如果我們提供的只有常規中文教學,人家不會輕易決定投入相對多的時間來學習。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我們開始嘗試著去給約翰尼斯堡大學健康學院設計6-8小時的中醫中文和中國文化課、給旅遊專業的學生和從業人員設計旅遊中文、還有科技中文等短課時的課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感受中國文化的精華,快速接觸到學員需要的基本專業名詞。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是在快速表達我們的課程可以「利他」,學員也能快速判斷出我們的教學和研究是否能滿足他的實際需求。一旦結論是肯定的,學員就會調整其時間規劃,投入更多精力來參加孔子學院的常規中文課程、文化課程和教學科研活動。所以我認為,孔子學院的中文教學通過不斷地反思精進、進行分階段分門類的設計,更好地從大家的需求出發,才能做得深做得遠,在本土才具有生命力。

讓節日慶典成為文化互鑒的盛宴

問:約翰尼斯堡大學孔子學院是如何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的?

彭奕:約翰尼斯堡大學孔子學院在文化慶典方面做得非常具有代表性。例如,我們基本會在每年一、二月份和中國駐南非大使館文化處聯合舉辦春節慶典,在九、十月份舉辦中秋國慶慶典,有時會和約翰尼斯堡總領館聯合主辦。在沒有疫情的情況下,慶典規模可觀,出席人數多達兩百餘人:約翰尼斯堡大學的校級領導、各個學院的院長和職能部門官員、南非政商學界的朋友、社區居民、我們的優秀學員、合作夥伴等都會出席。

在慶典上,我們會介紹中秋、春節等節日文化的起源、象徵等;然後我們會安排一些展示中國文化的節目,但我們非常注重打造中南文化互鑒平台,避免僅展示中國傳統文化。例如,柔美的中國古典舞后會安排本土學員們跳一支非洲舞;中國歌曲《我的祖國》後,也會邀請約翰尼斯堡大學在世界範圍內小有名氣的合唱團隊來表演非洲歌曲;我們還邀請漢語橋比賽中獲得南非賽區一等獎的學生表演書法、武術等中國才藝;筷子挑戰賽、中國繞口令等互動遊戲讓中外嘉賓歡聲笑語不斷;我們邀請的中國藝術家們的剪紙、變臉等絕活令嘉賓發出陣陣驚嘆;慶典提供的中國美食更是讓嘉賓體會到了舌尖上的中國。文化互鑒加深了了解、激發了興趣、產生了信任,一些合作在我們的慶典後也開始了。

孔子學院教師、當地學員、當地華人歌唱家與約翰尼斯堡大學合唱團在2020新春慶典上表演歌舞節目

除了利用好中國傳統文化的時機來舉辦節日慶典,在南非的一些傳統節日,我們還會注重主動去融入他們。在2019年9月24日的南非文化遺產日,金山大學最大的學生社區舉辦了慶典。當時恰巧有一個從國內泉州遠道而來的非遺大師團隊,我就邀請他們和孔子學院一起參與學生社區的慶典。這樣,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就成為了南非本土節日慶典上的一個展示單元,學生們十分開心,感謝我們分享中國文化去支持他們的文化。

泉州非遺團隊參加金山大學學生社區遺產日慶典

中文教學與節日文化推廣是相輔相成的

問:通過這些年的教學,您覺得如何能更好地將節日文化傳播與中文教育結合起來?

彭奕:中文教學和節日文化推廣是相輔相成、相互融合的,並不是說要非常刻意地去推廣傳統節日文化。比如在教學中,如果碰到端午節、二十四節氣等日子,孔子學院會要求老師們給學員做一些介紹。在這個過程中,既是在教中文,也是在加深學員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興趣,效果很好。我們也開設過武術、中國書畫等文化課程,很多學員既是我們的中文課學員,也是文化課學員,兩個課程相輔相成。孔子學院學員近五年來,每年都能獲得被譽為「中文奧林匹克」的世界大學生漢語橋賽事南非賽區一二等獎。突出的教學質量和組織能力也讓我們獲得了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授予的漢語橋二十周年「突出貢獻組織機構」榮譽。這都和我們成功的節日文化推廣密不可分。

約翰尼斯堡大學孔子學院不會刻意地去勸說學生來學中文,我們會在不同場合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牽線科技合作的平台能力,讓學生發現,「原來書法那麼美、中文歌曲那麼好聽」「中國歷史這麼悠久,中國文化如此豐富」「科技孔子學院資源這麼多,我想去中國留學」……他們就會主動來詢問孔子學院的中文教學及相關活動。

開闊思維,打造更有廣度、更有深度的孔子學院體系

問:我們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因為學生們喜歡、產生了情感共鳴,就會更願意來學習中國文化?

彭奕:對,我們會做一些和文化節日相應的活動設計。有一次國際婦女節,孔子學院邀請大學的學生會幹部和感興趣的學員參加,把一堂教學課做成了研討會,討論中南兩國的女性地位。我們會去發現兩國共同存在的一些社會現象和問題,進而展開討論,也會注重鼓勵女性學員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多資源。學生們互動積極,情感共鳴強烈,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更加投入。

因為這樣的一些努力,我們在中非研究的學術方面做得也很好,推動建立了一個校級的非洲中國研究中心。當我們發現,在某一個領域我們積累的資源較多較成熟,且我們有能力為促進這個領域的中非合作發展作出一點貢獻時,我們就會引導或牽線相關力量,進行一些活動和研究。例如在科技領域,我們以約翰尼斯堡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為主導,促進建立了中南化工環境聯合研究中心,得到兩國科技部和駐南使館的支持,也直接惠及了一些相關專業的師生去中國交流,並獲批兩項部級國際聯合項目,在這個過程中必然產生情感共鳴。在旅遊領域,2021年8月我們邀請了中山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約翰尼斯堡大學、兩國旅遊部、中南兩國旅遊行業協會等有關方人員,舉辦了首次高層級的中南兩國文化和旅遊合作論壇,後續有不少旅遊行業的從業人員和高校師生來孔子學院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

在做孔子學院工作的時候,我個人有這樣一個觀點:首先思維要開闊。做文化、做教學,要把自己放到一個更廣的背景,放到一個更深的維度上去。當發現我們在某個領域的積累較為成熟時,可以設計一些活動或建立一個平台,把它做深、做廣,進而為該領域的高校間甚至兩國間的合作作出一點貢獻。例如,我們在科技、中醫、經貿等領域做過一些工作,形成了科技孔子學院的特色,也因此獲得2019年全球先進孔子學院稱號。無論是中文教學、文化活動、還是科研等,都是孔子學院工作中的一環。當我們有了更開闊的思維和更大的工作體系,體系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是受益和互補的,孔子學院的工作也因此有了廣度和深度,成為一個既有特色,又均衡、良性發展的體系。

作者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鍾新

博士研究生 蔣賢成

碩士研究生 向思源 官逸倫 林芊語 李江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