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大紅袍,你也太低調了!

武夷茶人陳馨 發佈 2023-01-16T19:23:46.006676+00:00

如果你到過武夷山,一定品嘗過大紅袍,武夷山人不會炫耀它過往的榮譽,更多的是向你介紹大紅袍傲人的岩韻風骨。

低調的事物往往善藏鋒芒,掩藏著足以高調的底氣。

如果你到過武夷山,一定品嘗過大紅袍,武夷山人不會炫耀它過往的榮譽,更多的是向你介紹大紅袍傲人的岩韻風骨。

曾經大紅袍叫武夷茶,是萬里茶道燦爛歷史的活名片,是連結古代東西方文明的紐帶。

現在它被譽為「茶中狀元」。

幾百年的歷史,頗具傳奇的經歷,今天就讓你沉浸式感受它足以高調的底氣。

經久不衰的皇家貢品

歷史上,將產於武夷山的茶葉統稱為武夷茶。

後因「岩岩有茶、非岩不茶」的地質條件,產自武夷山的烏龍茶又得名「武夷岩茶」。

武夷茶唐代已有成茶,宋代被選為皇家貢品,元代在武夷山設立御茶園專門製作貢茶,現在就座落在元朝皇家茶園遺址「御茶園」武夷茶成為經久不衰的皇家貢品。

在武夷山眾多的岩茶中,尤以大紅袍為首,從採摘到制茶技藝,都十分繁複,是歷代帝王貢茶中最為珍稀的品種。

兩百多年前,乾隆皇帝喝到了新進貢的大紅袍,對這種味道一見傾心,遂提筆寫下「建城雜進土貢茶、一一有味須自領。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

大紅袍能在長達數百年的歷史長河中,被選為皇家貢品,其無與倫比的岩韻花香與難以抵擋的風骨,足以解答大紅袍為何經久不衰。


天下第一茶的歷史傳說

大紅袍的光芒,還始終伴隨著一段廣為流傳的美好傳說。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有一位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遇天心廟老方丈,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

老方丈說:每逢春日茶樹發芽時,上九龍窠絕壁採下茶葉,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

秀才便親自採下茶芽,製作成茶,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帶茶進京,正遇皇后肚疼鼓脹,臥床不起。

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

到了九龍窠,狀元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後來,人們就把九龍窠絕壁上的茶樹叫做「大紅袍」。

縱觀這段傳說的根源,你會發現明朝官服用色卻多為紅色,而當時大紅袍也的確被列為皇家貢品。

紅袍也好,貢茶也好,他們的核心都是源自皇室,都可以證明大紅袍歷史發展的至高地位。

大國外交的「重要嘉賓」

作為歷代皇室貢茶的大紅袍,含金量自是不言而喻。

但許多人或許並不知道,天心岩九龍窠岩壁上僅存的6株母樹大紅袍,也曾在外交史上擔起「半壁江山」的重任,成為中美外交的紐帶。

1972年中美建交,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森訪問中國,毛澤東主席以四兩大紅袍為禮,贈予尼克森總統。

據說收到禮物之後的尼克森不太高興,覺得這禮物送的未免有些小氣。

同時在場的周恩來總理察覺到了尼克森的情緒,迎上前對他說:「主席把半壁江山都送給您了」。

尼克森聽了更加不解,周恩來總理指著大紅袍解釋道:武夷山的大紅袍,是中國歷代皇家貢品,一年產量不到一斤,主席送了您四兩,可不就是「半壁江山」,尼克森總統一聽,當即笑開了。

大紅袍的「半壁江山」,見證了中美的「破冰之旅」,已經遠遠超越了禮贈的含義,而是作為一種特殊的載體傳達著超越其本身價值的政治意義與文化影響。

能夠成就一段大國外交的佳話,足以窺見大紅袍絕非一般的高度,是中華民族驕傲。

經過傳說與歷史的洗禮,大紅袍的外交基因越漸強大,在往後的諸多國事會晤中,大紅袍不斷面向世界綻放光彩,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茶名片。

文化底蘊深厚的源生地

文化的深植,是大紅袍蓬勃生命力的根源所在,大紅袍每一次面向世界的熠熠光彩,都蘊含著來自原生地武夷山的深厚文化氣息。

武夷山以岩石為骨,溪澗為靈,由36峰、99岩,以及九曲溪所組。奇秀的自然風景吸引了歷代的文人雅士學者在此間講學、遊歷、生活,在九曲溪畔留下「摩崖石刻」這一文化遺存。

鐫深描紅的石刻不僅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更賦予了武夷山以獨特的人文價值。

除了不可複製的摩崖石刻,瑰麗的武夷山還用博大的胸襟,包容了中國儒釋道三大文化的發展。

這裡曾經是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白玉蟬修行的地方,唐代以來成為佛教名山,宋朝時期一代儒教理學大師朱熹在武夷山著書立說。

千年儒釋道,萬古山水茶,可以說,茶蘊和的內涵,與儒釋道三家有著不謀而合的相通之處。

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讓大紅袍的高度上升至精神層面,帶給了人們世代傳承的力量,為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源泉,增強了大紅袍文化傳承的軟實力。

大紅袍,從不缺少足以為外人稱道的歷史或文化底蘊,它的低調,或許是因為經過數百年的滄桑,歷盡沉浮衰興的變遷,才讓它更懂低調為茶處世。

這樣的低調,是一種智慧,一種優雅,一種剛剛好的風範,只有自信,擁有高度,才能做到低調和安於低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