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最年輕的地級中心,漯河1986年才最終逆襲,連升兩級!

圖說ts 發佈 2023-01-25T19:06:11.668866+00:00

河南如今有17個地級市,以及1個省直轄的濟源市,其中河南濟源市比較特殊,行政區劃上屬於縣級市,但是由濟源產業示範區套合,享受地級市的相關待遇。

河南如今有17個地級市,以及1個省直轄的濟源市,其中河南濟源市比較特殊,行政區劃上屬於縣級市,但是由濟源產業示範區套合,享受地級市的相關待遇。不過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濟源並非正式的地級市。而河南的如今的17個地級市,大部分都是從清末時期的州府演變而來的,比如新鄉市繼承的衛輝府,焦作市繼承了懷慶府,駐馬店市繼承了汝寧府,信陽市繼承了光州直隸州,平頂山市繼承了汝州直隸州,周口市繼承了陳州府等等。而清朝時期曾經短暫存在的鄭州直隸州是如今河南省會鄭州市的原型,濮陽市的原型則是河北直隸省的大名府。只有鶴壁市和漯河市屬於切塊設市,最終逆襲成為地級市的,相對於鶴壁市出道即巔峰而言,漯河市則是一直是縣級市,直到1986年才翻身做主人,成為河南省最年輕的地級中心!雖然鶴壁市在1986年才形成現在的區劃,但是鶴壁市之前曾經3次成為地級市,並且也曾經短暫管轄湯陰縣,出道遠遠比漯河市早。

很多人對於漯河的命名頗感奇怪,畢竟不如母縣郾城縣的名氣大,當年岳飛抗金曾經創造了郾城大捷,大破金兀朮的「鐵浮圖」和「拐子馬」,鏖戰臨穎以及小商橋,並在之後的朱仙鎮大捷之中,大獲全勝。而就在南宋時期,當時為了防範洪水以及土匪,在殷城周圍修建寨牆,因為沙河和澧河在此交匯,所以當時取名源匯寨,鎮子則取名上口鎮,當年的周家口則是下口,源匯寨則是如今漯河市源匯區名字的來源。其實如今漯河市的崛起也和周口市有莫大的關係。

元朝時期將上口鎮更名螺灣河鎮,因為當時兩河交匯處河灣狀似海螺,當時的命名是簡單粗暴。等到明朝嘉靖三年,當時的河南郾城縣的新任知縣覺得名字不雅,於是改成了漯灣河鎮。等到清末時期,京廣鐵路修建在這裡設站,本來準備還按原來的名字命名,不過為了便於書寫,變成了漯河鎮。雖然京廣鐵路的修建給漯河帶來了發展機遇,但是漯河的發展卻主要是靠周口,畢竟當時漯河只是一個小鎮,上級是郾城縣,而郾城縣歸許昌府管轄。而許昌本身是京廣鐵路大站,所以漯河自然很難逆襲許昌。而漯河的逆襲靠的則是水陸碼頭,如今的周口市是我國黃牛的主產區,通過水運上溯到漯河站,在上世紀30年代,漯河成為我國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場。

從當時的地圖可以看到,當年有兩條規劃中的鐵路在漯河交匯,向西通過舞陽縣直到南陽,向東則是聯繫周家口。當時漯河牛行的聚集地被稱為牛行街,在如今的市區泰山路南段。1947年12月19日,漯河第1次解放,當時的解放軍部隊是陳賡謝富治兵團第三野戰軍第四縱隊,1948年8月23日,漯河最終第2次解放,而就在當年的11月7日正式成立了縣級的漯河市。

1986年漯河市正式成為省轄地級市,並且管轄了郾城縣、舞陽縣、臨潁縣3個縣,原來的縣級漯河市變更為源匯區,組成了漯河市的行政區劃格局。而在1988年,河南省的鄭州和漯河同時成為全國經濟試點城市,小城漯河取得了和省會鄭州一樣的經濟政策,一時間風光無限。

到1992年,當年的鄧小平南巡講話發布之後,全國各地紛紛學習特區經驗,漯河市被選中為河南省唯一的內陸經濟特區城市,在當年曾經豪言三五載超越珠海。不過,連續三任漯河市一把手的落馬給特區的發展造成了一些影響,最終導致特區被取消。但是擺托許昌獨自發展的漯河從此開始一飛沖天,在省內的GDP排行榜上高歌猛進,不但有衛龍和雙匯等諸多知名品牌,並且產生了河南第一村臨潁縣南街村。而漯河市的郾城縣也在近年來一分為二,變更為郾城區和召陵區,形成了如今三區兩縣的漯河,所謂小漯河,大夢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