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綁架」是如何摧毀大明王朝的立國精神?

馬首瞻 發佈 2023-01-29T23:45:59.698539+00:00

很多人以為皇帝擁有的權力最大、家產最富、女人最多,殊不知他們也承受著別人不承受之苦。連吃飯、睡覺、穿衣旁邊都有人看著,絲毫沒有任何私生活可言。

在封建社會,日子最難過的不是窮苦百姓,而是身處皇宮高位的帝王。

很多人以為皇帝擁有的權力最大、家產最富、女人最多,殊不知他們也承受著別人不承受之苦。連吃飯、睡覺、穿衣旁邊都有人看著,絲毫沒有任何私生活可言。如果再沒有攤上良好的歷史環境,皇帝的生活真不如太平盛世的財主過得逍遙自在。

中國歷史上總共出現過490多位皇帝,活得最窩囊的當屬明神宗萬曆皇帝。萬曆皇帝的一生是叫人同情的。用現在的話說,一生活在別人的裹挾當中。

提到萬曆皇帝,繞不開一個話題,那就是「萬曆十五年」。正是這一年,輝煌無比的大明王朝開始走下坡路,一步步踏入不可救藥的深淵。

萬曆十五年,是一個非常微妙的時間節點,大明王朝各路牛鬼神蛇相繼登上歷史舞台,代表著大明王朝精神力量的清流士人開始各種作妖,把隱藏在明朝社會的種種問題全部暴露出來。

從此,封建歷史轉入另一種治世軌道。

當精神力量轉化為治世武器時,整個大明王朝被一股無形的道德力量所綁架,上到帝王將相,下到平民百姓,無一倖免於難。

這種精神力量第一次出手便顯示出不可估量的能量,首輔張居正為大明朝勵精圖治作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在道德力量面前,非但沒有流芳明史,反而遭到「口誅筆伐」的清算。

從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到囂張跋扈的權臣,張居正在明朝的聲望一夜翻轉。知識分子把張居正的種種罪狀登記在冊,往萬曆皇帝眼前一扔,過去萬曆皇帝心中那位「精神偶像」的形象瞬間崩塌。

萬曆皇帝在儒生的慫恿下,作出對張居正清算的指示。一時間,舉國上下歡呼一片。

歡呼過後,萬曆皇帝越琢磨越不對。

慢慢地,他發現自己掌握著呼風喚雨的生殺大權,但在具體使用的過程中,受到文官的重重束縛。他們總會從各種經書當中找到道德依據,來阻礙自己推行理念。

有時候,明知底下人在刻意阻撓自己,但又找不到有力的反擊。因為大明王朝推行的是朱熹理學。既然朝廷要推廣理學,皇帝必須高風亮節帶頭按照理學的行為準則辦事,否則就是昏君庸主。

到這裡,大明王朝實際上已經脫離朱元璋既定的藍圖。

在朱元璋時代,皇權是占據絕對上風,相權沒有挑戰皇權的資本。但到萬曆時期,官僚的勢頭已經逐步蓋過皇權,形成這個群體特有的性格,那就是以剛正不阿的形象,專門挑皇帝的毛病,並美其名曰成就皇帝的聖人美名。

皇帝兼職聖人只有上古時期的堯舜,往後的歷代帝王都是性格鮮明、褒貶不一的狠角色,唯獨明朝萬曆以後的皇帝,被強行賦予聖人的道德要求。

文官發現這一奧秘後,紛紛以「訕君賣直」的方式,依靠製造道德綁架來挑動朝堂議題,進而達到對抗皇權的目的。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一招屢試不爽,不但成功限制了皇帝,還給自己撈到一個「忠直大臣」的政治美名。

皇權從此被束之高閣,那種威風八面的帝王霸氣,只有在戲台上才能看到。

文官的那點小心思,萬曆皇帝一清二楚,但是絲毫沒有辦法,它不得不拿出虛心納諫的態度和仁愛大度的明君胸懷,向天下人承諾下不為例。

文官企圖用道德架空皇帝,萬曆並不是先河。此前的帝王處理這種事時,方式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表面虛心接受,背後玩「明升暗降」將其調離朝堂。另一種是扶持另一派做自己的打手。

唯獨萬曆皇帝自創了第三種,叫「無為而治」。故意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最後實在被逼急了,一頭扎進後宮不再露面,妄圖藉助時間解決一切問題。

比萬曆皇帝更慘的是嘉靖皇帝。萬曆一朝,「道德綁架」屬於新興產物。到嘉靖朝時,它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比武力更好用的力量,最鮮明的表現是誕生了海瑞。

海瑞上書把嘉靖罵的狗血淋頭,昏君暴君都用了,嘉靖在氣炸之後,依然要收拾面容,表現出一副「識大體」的姿態,非但不能責備海瑞,反而給他加官進爵,還要鼓勵他以後要多罵。

就事論事,封建社會是不需要講民主的,君臣關係永遠是「君為臣綱」,大臣必須絕對地服從皇帝的安排,海瑞罵嘉靖的典故估計只有大明王朝才會有。

但反過來想,嘉靖不敢動海瑞的原因,只是因為海瑞是天下皆知的清官,當海瑞的清廉不是用來協助皇帝把國家治理得更好時,這份清廉無意中會轉化為道德力量的「畸形產物」。

前有張居正,後有海瑞,大家爭先恐後要當「諫臣」。有的實在「無諫可諫」時,連皇帝與後宮的八卦事也抖出來,希望皇帝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最終,萬曆心一橫,從此君王不早朝,國事家事任你罵。

萬曆皇帝拒絕早朝,看似是無能軟弱的表現,實際上是明朝已經不再是當初的明朝。

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徹底丟掉朱元璋時期的立國精神,也可以說大明王朝失去了所謂的「靈魂」,淪為儒生借用道德相互攻擊、貪名斂財的競技場。

關鍵字: